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韓國這個方面,真的強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611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2009-韓國偶像產業

作者:那日蘇

校稿:辜漢膺 / 編輯:張章璋

從上世紀末開始,韓國流行文化慢慢在周邊國家有了市場,隨著各種偶像團體被推出,韓流在亞洲範圍內迎來大爆發,國內也不例外,全方位地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讓那些不了解韓國流行文化的人不知所以。

韓國的影音作品受到很多年輕人的追捧

版權,演唱會,特別是周邊產品的出售產生了巨大經濟收益

(圖:壹圖網)▼

2017年以後,韓流在中國人的生活當中漸漸遠去。但東方不亮西方亮,歐美市場開始展露對韓流文化的興趣,從與歐美大咖合作的鳥叔、到《寄生蟲》斬獲奧斯卡、再到偶像男團登頂Billborad榜單,韓流文化成功走向了全球。

amocity
amocity

  


這是一張有聲音的動圖

(圖:Youtube@officialpsy)▼

韓流文化能做到今天的傳播廣度,可不僅僅是靠俊男靚女。而是依靠龐大而完備的文化工業水平、精准的推廣戰略和背後政界財團的大力支持。韓國的文化推廣之路的背後,是國戰級別的動員和孤注一擲的豪賭。

孤注一擲,文化立國

韓國現代史起源於朝鮮戰爭結束,那時的韓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幾乎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1961年,韓國人均GDP為93.8美元,約為當時世界平均值的五分之一,北邊鄰居朝鮮的三分之一,比現在一些我們認知中的非洲窮國還要窮。

戰爭使韓國四分之一的建築物被毀

經濟遭到毀滅性打擊,依靠著美國的援助才活了過來

(戰後的首爾,圖:wiki)▼

amocity
amocity

  


在李承晚政府時期,韓國連第二產業都十分匱乏,更不用提文化產業了。但這屆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掃盲、修路、建設供電設施……這些政策也為韓國後來的崛起打下了基礎。

不過,在當時“統一”還是韓國人心中的刺,包括李承晚

他的原則正是先統一、後建設

如果“單獨建設朝鮮南部”會讓他心裏難過

(1954年北進統一示威,圖:wiki)▼

讓韓國真正從貧窮走出來的人物,是第三任總統樸正熙。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獨裁者,但他在韓國人心中他具有很高的地位,這種情緒甚至推動了他的女兒樸槿惠當選總統。

如果你看過《南山的部長們》

一定不會忘記這一幕

(圖:《南山的部長們》)▼

樸正熙自1961年上台以來,效仿社會主義國家推行了五年計劃。在樸大統領的宏偉藍圖之下,韓國從工業到金融再到國際貿易,從嘗試中走進了新的時代。

不過,整個60年代,樸正熙的經濟政策都收效甚微。缺乏資金、缺乏技術、缺乏自己的優勢產業,讓韓國的經濟發展舉步維艱。

為了能獲得起始資金,韓國開始了大量的勞務輸出。把自己成千上萬的國內勞動力,輸送到中東、西德做建築、礦工等,為國家換取寶貴的外匯,達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韓國向西德派出近萬名礦工和護士

並借此此得到了數億元的經濟援助

(1964年樸正熙訪問西德,特意去看望了當地勞工們)

(圖:wiki)▼

70年代,美國深陷於越南戰爭泥潭之中。對於美國來說,是與蘇聯角力過程中的重大失誤。但對於在亞洲的美國陣營小弟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在越南戰爭期間,韓國出兵幫助美國,換取了大量的軍需訂單,並通過向英國、希臘等西方國家貸款、技術轉讓等等方式,迎來了一波大發展。

出兵出力換訂單,爭做大哥的好小弟

(圖:wiki)▼

在經濟上,韓國迅速騰飛,創造了“漢江奇跡”。在文化方面,也有長足的進步。樸正熙政府意識到,文化發展能極大的促進經濟發展。1973年,韓國發布了《文藝振興五年計劃》,該計劃主要著眼於國家投入資金支援藝術家創作、保護文化遺產、進行廣播電視宣傳等。

進入80年代,韓國的經濟增長相對放緩,國民收入有了大幅增加。許多現在世界知名的韓國大企業如三星、LG、現代等已經成型。但是朝鮮半島地狹人稠,資源稀少,幾千萬韓國人的生活水平在同等收入的國家裏面屬於極低的一檔。韓國經濟社會陷入了“高增長、低發展”的陷阱。想要打破魔障,還需要開拓新的產業。

當時李秉喆或許也不會想到

過了三十年,韓國就成了“三星民國”

(圖:shutterstock)▼

1986年,國會議員李相宰提出了“文化立國”的概念,作為韓國先進化的基本方略之一。韓國政府也發表了《文化發展長期構想》,將文化政策的對象從創作者,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吸引青少年、培養“死忠粉”的戰略,在那時就規劃好了。

上世紀末,蘇聯文化式微,美國流行文化風靡全球。時任韓國總統的金泳三驚呼:“一部《侏羅紀公園》電影賺的錢相當於賣150萬輛桑納塔轎車”。認識到文化產業的高附加值之後,韓國開始堅定不移地走向了文化立國的道路。

Life finds a way,包括韓國

(圖:《侏羅紀公園》)▼

偶像工業,從無到有

在政策的引導和社會文化的熏陶之下,韓國最早針對青少年的流行文化於80年代末興起。

冷戰時期,搖滾是叛逆精神的代表。韓流文化,也始於搖滾。

我的朋友,答案在風中飄揚

(圖:wiki)▼

中國的搖滾來自部隊大院,而韓國的搖滾則來自於美軍基地。有韓國搖滾教父之稱的申重鉉,就是從美軍基地服役時接觸到了搖滾樂和布魯斯,後來走上了音樂道路,給韓國帶來了現代流行音樂。

最開始,申重鉉的音樂之路十分艱難,整個韓國都沒人聽搖滾。為了生存,他開始給在越南的 “勞軍慰問團”寫歌。韓國藝人自此有了勞軍的傳統。

因為一曲《美麗的江山》

申重鉉被樸正熙政權監禁,不愧是搖滾之父

(圖:Twitter@HuffPostKorea)▼

在1985年,韓國最具影響力的搖滾樂團“複活(Boo Hwal)”樂隊成立,引領了韓國最早的流行文化。時至今日,複活樂隊的歷任成員在韓國都擁有天王級的低位。首任主唱金鐘書被稱為是“韓國的崔健”,第二任主唱李承哲幾乎無人不曉,韓媒稱“每個韓國家庭都曾有李承哲的一兩張專輯”。

去年是李承哲出道35周年

他還與少女時代的金泰妍合作了My Love

(圖:Twitter@SNSDChartsbr)▼

了解韓國流行文化的人,應該都知道“消防車樂隊”,這個韓國最早的流行男子組合成立於1987年。這個組合的出現標志著韓國的流行文化開始從搖滾轉向流行,演唱者從音樂人轉為青春偶像。

雖然現在看這個舞台是很有年代感了

但當時少年隊、消防車、小虎隊在各自國家的大流行

也證明了“偶像團體”這條道路的成功

(圖:Youtube@옛송TV)▼

1983年,申重鉉的兒子組了韓國第一個重金屬搖滾樂隊Sinawe,徐太志任貝斯手,後徐太志因為與其他人理念不合離開了樂隊。90年代初,他與兩個霹靂舞少年梁鉉錫、李朱諾組成了新的組合“徐太志和孩子們”。這被視為第一個現代K-POP組合,借鑒了當時最火的偶像邁克爾傑克遜,舞曲+說唱樂的形式一經出現,迅速占領了市場。

徐太志當時也被稱為“韓國的邁克爾·傑克遜”

其組合首張專輯就破了百萬銷量

(首張專輯《徐太志和孩子們》封底)

(圖:Twitter@cyberia_mix)▼

這三個人當中,李朱諾鋃鐺入獄,徐太志作為一個純粹的音樂人遠離了公眾視線。而梁鉉錫,則成立了自己的YG娛樂公司,我們熟知的鳥叔、BIGBANG的權志龍、李勝利、女子組合2Ne1、BLACKPINK,包括中國的王一博等人,都出自他的培養。

YG這幾年頻頻爆出醜聞

李勝利更是憑借一己之力掀翻韓國娛樂圈

(圖:wiki)▼

除了YG外,最著名的韓國娛樂公司莫過於SM。1989年,從美國留學歸來的音樂人李秀滿,創立了SM(Soo-man秀滿)娛樂公司。1996年,借鑒了美國嘻哈舞曲、韓國歌謠以及日本視覺系搖滾的元素,SM公司推出了韓國第一個真正做到國際化的韓流男子偶像組合H.O.T。

這個組合被視為是韓國對外輸出偶像文化的始祖,在日本、中國和東南亞都獲得了極大地成功。盡管現在看來,這個組合的造型過於誇張,舞步也十分蹩腳。但在當時,H.O.T可以說是代表亞洲,走向了世界流行文化的前列。

第一代K-Pop男孩們,可惜早已經解散了

(圖:wiki)▼

有了H.O.T的成功案例,SM公司後續又推出了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偶像組合,如神話、東方神起、少女時代、super junior、EXO等等。我們熟知的安七炫、金俊秀、林允兒、韓庚、宋茜、鹿晗、黃子韜、張藝興、Kris Wu等人,都出自這個公司的培養。

還有一個JYP

Rain、MissA、Wonder Girls都是JYP的

這家公司的老板更是與眾不同

(圖:Youtube@Mnet K-POP)▼

血汗工廠,組織嚴密

SM不算音樂做的最好的,但算是把偶像工業做得最成功的。這家公司被稱為是韓國的“造星工廠”,以流水線化的標准,批量生產TOP級別的偶像。

練習生制度,是韓國公司選拔偶像藝人的核心制度。許多有天分的孩子在年少時期就被大公司選中成為練習生,開始為了成為偶像而進行的訓練。

最早還是傑尼斯開始了發jr制度(類似練習生)

無論韓國、日本,還是中國

想從這麼多人裏脫穎而出,自身和公司實力都很重要

amocity
amocity

  


(圖:Twitter@produce101jp)▼

韓國的練習生訓練,總是被描述為“地獄修羅場”。體罰、虐待式管理、殘酷的考核制度以及極高的淘汰率讓練習生苦不堪言。韓國長幼尊卑制度、內卷現象和恨文化,在練習生制度裏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年大火的少女時代

也是因為被傳“沒有禮貌”,才有了“黑海事件”

(圖:wiki)▼

練習生們要經歷多年的歌舞、形體以及服從性訓練,他們大多數吃住都在公司裏,經紀人同時擔負著他們的監護人和考核官的職責。在韓國公司裏,經常有練習生因為多吃了一口高熱量食物,或者見到先出道的藝人沒有使用敬語,而遭到體罰。

在有些公司裏,這些練習生每周都會被考核。許多練習生因為表現不好,或者是因為長大後形體外貌走形而被淘汰。

《Sixteen》是第一次將女團選拔過程全面呈現給觀眾的節目

TWICE就是從這裏出道的

(圖:wiki)▼

練習生出道為藝人之後,也要經受打歌平台的考核。韓國歷史上就有歌謠祭的傳統,而各個電視台的打歌平台延續了這一傳統,為偶像藝人提供舞台表演唱跳。在韓國,演員、歌手和偶像之間,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偶像專注唱跳,極少涉足其他領域。

大部分偶像更喜歡去綜藝,比較成熟,吸粉也快

(《無限挑戰》,圖:Twitter@realmudo)▼

令人唏噓的是,練習生們花費多年青春苦練,卻絕大多數是虧本買賣。首先,韓國偶像的生命力特別短暫,據統計,一個韓國偶像組合從出道到消失在人們的視野,平均只有1年零8個月。

其次,偶像藝人在韓國屬於低收入群體,比如SM公司和藝人的收入分成大約為9.5:0.5,小娛樂公司給藝人的分成會高一些,但這是建立在總收入低的前提之下。偶像藝人生活拮據往往是常態。甚至有新聞爆出,個別偶像團體成員連吃飯的錢都賺不夠,導致營養不良。

李赫宰說過,自己直到2012年才給家裏買上了房子

而那時候的SJ已經大熱了七年了

更別說那些苦苦掙紮的小愛豆了

(圖:wiki)▼

對於公司來說,音樂制作者、編舞老師、詞曲作者、宣發人員、造型師、經紀人、星探才是要小心伺候著的大爺。因為這些人到哪都有飯吃,而藝人只能依靠公司。

一般來講,韓國藝人出道時和公司簽訂的合同年限都會非常長,大部分在6年以上,超過偶像藝人的發展黃金期。一旦想跳槽,要支付高額的違約金;即使成功離開公司,在行業裏也沒人敢要。歷史上,能在大公司跳槽還全須全尾的,只有兩種情況。一是家裏背景夠硬,二就是海外(中國為主)練習生回國發展。

當年神話能離開SM,據說是隊長家裏掏了一大筆錢

後來還打官司爭奪“神話”的使用權

(圖:wiki)▼

在這種背景之下,練習生和藝人們自殺、過勞死、疲勞導致的各種事故頻發。韓國娛樂產業用一套嚴苛的制度,保證了自身文化產品的輸出。而在這背後,是無數青少年練習生和偶像藝人的血汗淚。

一個國家產業的發展必然有代價,不幸的是,他們就是代價。

張紫妍、金鐘鉉、雪莉、具荷拉、Iron…

背後的黑暗我們似乎也能窺得端倪…

(圖:Facebook@SULLI)▼

利用偶像產業的發展,韓流文化不僅把韓國的文化傳遍了全球,也在默默地輸出著他們的政治觀點和意識形態。

比如EXO在《History》這首歌的歌詞中“我們一分兩頭 本是太陽般一體結構”直接表達了朝鮮半島南北難以統一的遺憾。雷鬼樂隊StonySkunk的《韓國人》當中,提到的所謂的”韓國歷史“包括了西伯利亞、滿洲、高句麗等名詞。

不知這對後來被美韓總統同時接見有沒有幫助

(圖:壹圖網)▼

透過流行歌曲,讓世界很多地區的人民潛移默化地接受了他們的觀點。盡管這些觀點許多周邊國家並不能接受。

文化軟實力的力量,就在於此。

參考文獻:

1.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411/5220112140002024.shtm

2.《韓國文化戰略與文化外交》,詹德斌

3.《韓國“文化立國”戰略及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啟示》,於振沖

4.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inawe

5.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hin_Daechul

6.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hin_Jung-hyeon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wikipedia

END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