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蘇聯人民最喜歡去哪裏放松身體?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614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510-蘇聯療養院

作者:斯文的樊學長

制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作為一個社會主義政權,蘇聯在成立初期就試圖用種種方式提升工人的地位與生活水平。單位每年年假會安排工人去統一的地點度假,放松心情,養得白白胖胖後回來繼續建設社會主義。這樣的樸素想法在蘇聯成立之初已經開始成型。

現在看來是很樸素的度假

當時看來還有種高級生活的感覺

(圖片來自:https://zen.yandex.com)▼

在之後蘇聯風格各異的領導人輪番之爭過程中,療養院的建設逐漸成了重點,最終療養院體系日趨成型,覆蓋了越來越多的蘇聯人,並成為蘇聯老年人生活中為數不多的點綴。

amocity
amocity

  


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獻給了蘇聯

這一切都仿佛一場夢

(圖片:Sweetland Studio / Shutterstock)▼

與“蘇氣”濃厚的“七姊妹”、“赫魯曉夫的火柴盒”不同,蘇聯療養院建築設計的自由度較高,一些療養院也保留了蘇聯初期審美的先鋒特征,成為那個突兀、巨大、雄壯政權的見證與縮影。

這其實很蘇聯

(圖片:Alla Greeg / Shutterstock)▼

領袖的意志

對海灘與溫泉的熱愛可能是全世界最普世的價值。

amocity
amocity

  


然而對於東歐人民來說,要找到溫暖的海濱浴場可不是什麼容易事,甚而在漫長的寒冬裏,燒熱水洗澡都很困難。但隨著俄羅斯帝國南擴,黑海北岸也納入帝國版圖,去當地度假休閑很快蔚然成風。再加上當時的醫學理論認為水療可以治病,俄國人變得越發狂熱,建療養院的種子也是在那個時候埋下的。

暖水,對俄國是剛需,對俄國人也是剛需

黑海沿岸的索契,遠處就是雄偉的高加索山

(圖片:Irina Palei / Shutterstock)▼

十月革命勝利後,蘇俄政權逐漸穩定了國內局勢,療養院制度開始被作為一種對士兵、工農的福利政策快速上馬。這背後,當然也有著蘇俄領導人們在政權穩定後普遍不再年輕,身體欠安,需要修養的因素。

蘇聯第一個農民療養院就在

最後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夏宮裏

農民還會要求廚師提供“國王吃的食物”

看沙皇曾經看的風景,真是有夠諷刺的

(圖片:https://fb.ru/post/history/2019/7/8/117036)▼

於是,度假性質的療養院開始在克裏米亞、高加索地區(特別是阿布哈茲)出現。這些地區緯度較低,氣候溫和,而且擁有俄羅斯人心心念念的海灘,去那裏帶薪休假顯然是當時蘇俄對同志們的犒賞。

不過,由於初期療養院數量較少,實際分配中以軍人療養院居多,來賓自然也以需要療養的老同志為主。

20世紀50年代的基輔軍事療養院

(圖片:IgorGolovniov / Shutterstock)▼

黑海沿岸的索契屬於蘇聯少見的地中海氣候,尤其受到高層喜愛。斯大林、米高揚、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等政要都在此分配到別墅,常來常往。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索契也因此逐漸成為蘇聯最重要的療養勝地,有實力的機關單位開始建本單位療養院甚至是秘密療養院。

蘇聯時期的索契療養院

(圖片來自@Wikipedia)▼

大林同志曾經也在這裏面朝黑海,玩轉全球

(大林同志在索契的度假別墅)

(圖片:Rolf G Wackenberg/ Shutterstock)▼

赫魯曉夫改革時,為了打擊腐敗與特權,當然也出於對斯大林時期政策的逆反心理,當局關停了部分本沒有資格修建的單位療養院,面向普通勞動者的療養院則逐漸增加,療養成為獎勵先進工作者的重要手段。

這一改革,多少人享受不到舒服水療了

(圖片來自:ALOBAN75.LIVEJOURNAL.COM)▼

但這種打擊並沒有徹底消滅以索契為首的黑海沿岸療養風,甚至連赫魯曉夫本人也深受其害。1964年秋,赫魯曉夫前往黑海沿岸的阿布哈茲、皮聰達等地療養,並在那裏接待了日本、西德等地的外賓。10月中旬,遠在莫斯科的勃列日涅夫等人成功串聯,並開會成功奪權,及至赫魯曉夫返回莫斯科已經無力回天。

就算不去度假,也還是會被奪權

畢竟這是一場早有預謀的上位計劃▼

勃列日涅夫時代,療養體系逐漸成熟,蘇聯出台了《國家療養區法》,其中強調了療養事業為人民服務。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空喊口號的傳統,得到落實,且療養院的選址也變得越來越多元,中亞、大城市周邊甚至西伯利亞都興辦起了療養院,整個系統正日趨完備。

人民療養院為人民

(圖片來自:https://zen.yandex.com)▼

蘇聯療養院的特點

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蘇聯療養院系統總是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比如蘇俄早期的療養院頗有沙俄遺風,甚至直接繼承自沙俄,多位於氣候溫和的黑海沿岸,或充滿異域風情的高加索山。它們以溫泉,礦泉為中心,風格建築多為俄羅斯古典主義,深受蘇聯精英階層的喜愛。

格魯吉亞的茨卡爾圖博國防部養老院

據說此處的溫泉水可治療大量疾病

高層在這裏還有私人浴室

(圖片:Goran Bogicevic/ Shutterstock)▼

隨著療養院的推廣,屬於不同單位,處在權力金字塔不同等級的療養院被大批建立起來,建設水平層次自然也不一而足。高級的比如吉爾吉斯斯坦的極光療養院建於1979年,350名工作人員服務200名來賓,是著名的精英療養院。普通的則無論從外觀、到內置陳設再到服務的單位都要遜色一些,顯得比較平庸,但是數量眾多,是工農兵的佳選。

看似只是個板兒樓

卻有種工業療養的奇怪感覺..

(圖片:Vladimir Mulder/ Shutterstock)▼

由於不是正規的政府機構,療養院可以不拘泥於主流美學觀念,是一個自由度很高的建築領域。拘束人性的大林式建築風格在療養院系統中很少能看到,最頂級的療養院甚至隔空繼承了蘇俄最早期其他藝術形式的先鋒審美,在保留蘇味雄壯感和機械感的同時,更多的是難以被概括的“未來感”和與周邊環境的不協調。

這或許才是蘇聯本身的真正神韻。

沒有一個真正的工業化社會做基礎

不會迸發出這樣的靈感

(圖片:InnaFelker/ Shutterstock)▼

(圖片:Alexandr Soloviev/ Shutterstock)▼

隨著療養文化的普及,後來中亞也發揮自己的礦泉、石油甚至核工業優勢,發展出各具特色的療養院。其中的一些療養項目如原油浴、氡水洗屁屁、光療、鹽礦井跳操、電療治鼻竇炎等等,實在談不上多有唯物主義精神,倒是頗有信之則靈的玄妙感。這或許是一種有效的批判性繼承弘揚。

但來療養一趟,該體驗的總歸要體驗一下

(圖片:https://fb.ru/post/history/2019/7/8/117036)▼

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中國氣功也曾遠征克裏米亞雅爾塔太陽療養院。當地去東方取經,吸收中國療養院的經驗用氣功來治療肺結核,助力中蘇人民友誼更上一層樓,不知蘇聯老乾部是否覺得胸口更舒暢了。

逐步下沉的療養院要服務於更多人,就要考慮蘇聯假期的特點。蘇聯不同職業的休息時間不盡相同,理想狀態下一年中有接近130天休息日,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年一次的強制休假期,去掉假期內的節假日最短十五天,加上周六日與法定節日,時間不算短,科學、文化、教育、重工業從業者假期相對更長。

建設祖國還是要勞逸結合

雖然住的有點兒密

不過算上周邊,確實有放飛自我的感覺

(圖片:Anastasia Myasnikova / Shutterstock)▼

糖廠、煙廠、毛紡廠這類單位可以大批工人同時放假,而大部分企事業單位為了維持正常運行,員工只能輪休。工人們雖然無法享受暑假,卻可以通過與上司、工會協商的方式自由選擇假期時間,靈活性比較高。不論能不能夏日休假,利用這段時間療養都是熱門選擇(也沒有多少別的選項)。

同時放假又會造成療養院人滿為患

這海灘不太能承受共產主義的熱情啊▼

人民日益增長的旅行需要與供給的矛盾

到八十年代中期,蘇聯共有1.4萬個療養院,每年接待來賓5500萬人次(蘇聯全國人口近2.7億人)。療養院真正成為了大眾生活的一部分,蘇聯人民分享了國家進步的成果,體現了一把優越性。

還要早起才能在海灘上搶到一個容身之地

(圖片來自:https://fullpicture.ru/)▼

然而即使如此,所有人都心心念念的地區,如黑海沿岸和溫泉城市,並不是想去就能去成,這需要本單位工會組織成員一起(或部分成員一起)去,或者去旅遊局申請為其24天的許可證。

amocity
amocity

  


鐵軌鋪到療養院門口,便利性大大增加

(圖片來自:https://ucrazy.ru/)▼

原則上,這種許可證優先發給病患和先進工人,辦理費用在1980年時是36盧布,數額不大不小,而且工會報銷八九成。然而拿到許可證也未必能分到好住處,最優質的地點往往屬於高級療養院,大眾化療養院的好住處也會分配給更有門路的人,療養院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最初是提供休養和康複治療的

卻漸漸成了休閑度假的去處

(圖片來自:https://bestlj.ru/)▼

而且時代在進步,人民對於旅行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療養院漸漸有些過時了。

先鋒性質極強的建築之內,依舊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條條框框。因為按照工作分配地點,療養院裏很容易見到同事,這實在太讓人疲倦了。更何況,飲食和項目是固定的,早期甚至連時間管理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度個假都像是工具人。

和同一群人吃著分配好的一樣的餐食

(圖片來自:https://fb.ru/)▼

同時早起集體做操,計劃型休假

(圖片來自:https://fb.ru/)▼

隨著蘇聯社會風氣的逐漸解凍,療養院漸漸做出了放寬行為限制、時間變得自由的改革,療養院中開始出現“搭訕文化”,成為一些人粉紅色的回憶。劇作家阿爾布卓夫晚年名作《老式喜劇》,講述的就是一場在療養院裏發生的動人黃昏戀。劇中的男女主角因為都已喪偶,得以修成正果,更多的禁忌之戀都只能終結於假日結束的那一刻。

短暫的度假之情

(圖片來自:https://fullpicture.ru/)▼

療養院的小幅度改革自然無法滿足多樣化的旅行需求,自費旅行逐漸興起,蘇聯人自帶帳篷野營或者用投親靠友、租借當地居民住房的方式遊覽其他城市。隨著城市人口的鄉間小院“達恰”的普及,有的人會選擇帶家人去鄉下度假,回歸土地陪伴家人。

就算帶著帳篷休假也是整齊劃一▼

但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索契依舊是蘇聯高層的最愛。

1991年8月19日,戈爾巴喬夫正在福羅斯度假,莫斯科的政敵們掀起了政變,計劃將他從執政中心擠走。好在戈爾巴喬夫及時返回莫斯科,政變失敗,並成功在4個月後親自宣布蘇聯解體。

八人幫的政變進行的如火如荼

戈爾巴喬夫還在黎明別墅中一無所知

蘇聯倒是沒幾天黎明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

與如今的度假村、酒店、水療店不同,療養院不依靠盈利,而是依靠財政生存。蘇聯解體後,數量龐大的療養院資金困難,轉型成為必然的選擇。但是服務業的興衰與宏觀環境高度相關,所以轉型後的療養院還將繼續映照國家與所屬地區的命運。

位於茨卡爾圖博的第比利斯療養院

從1993年開始就被用來安置一些阿布哈茲的難民

(www.liveinternet.ru/community/lj_ru_abandoned/post460893778/▼

現在,蘇聯時代的熱門景區阿布哈茲長期處於戰亂之中,理論屬於格魯吉亞,俄羅斯則認可其獨立,所以這裏的療養院多半轉型未成、毀於戰亂,如今已是殘垣斷壁;索契則依舊是如今俄羅斯高層的避暑山莊與冬宮,還吸引了不少財經寡頭入駐;而中亞和烏克蘭的部分療養院成功轉型,成為當地民眾的水療中心和外國遊客探尋蘇聯硬核水療的獵奇景點,正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後期建設的一些有特色的還可以留下來當度假酒店

不過這取決於當局脫蘇聯化的程度

(圖片來自:Я. Халип )▼

然而無論是以什麼形式存在,對於這些療養院來說,能存活下來就是勝利。

療養院的時代終究還是要落幕,但俄羅斯人卻未必有多傷感。俄聯邦時代比起蘇聯時代,最大的不同是出國旅遊變得更容易,也能為所有人所負擔。於是在療養院謝幕之後,今天的俄羅斯人開始學著宿敵德國人奔向了物美價廉的東南亞海灘。

第三羅馬的冬季首都早已不是莫斯科,而是芽莊與胡志明市了。

參考文獻:

https://www.suspiciousminds.com/portfolio/in-exile/

方銳炘 俄羅斯療養勝地——索契

王曼雲 蘇聯人怎樣休息和度假

章魯生 蘇俄高層療養勝地

李向欣 中蘇友好小插曲——氣功療法在蘇聯克裏木療養地

https://www.creativeboom.com/inspiration/a-glimpse-inside-abandoned-luxury-spa-resorts-built-under-the-soviet-union/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Melysna / Shutterstock

END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