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丹麥,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617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丹麥 心懷童話的世界

作者:Yinanaa

校稿:朝乾 / 編輯:蟹黃撈飯

感謝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對本期內容的支持

有個國家,雖然只有580餘萬人口,卻不僅在全球最幸福國家排行中年年名列前茅,還以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聞名世界。

有個國家,以維京海盜的歷史著名,卻在二戰後以發達的科技在短短數年內崛起為典範性的“福利國家”(the Welfare State)。

可以稱得上是和諧社會了

(圖:shutterstock)▼

有個國家,夏天太陽十點不落,人們聚集在河邊歡歌暢飲,冬天,寒星璨璨卻不寒冷,人們聚集在壁爐旁喝著小酒,其樂融融,形成舉世聞名的“hygge”(類似中文中的“小確幸”)文化。

amocity
amocity

  


只想簡單快樂地過好這一生

(圖:shutterstock)▼

有個國家的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83米,滿街晃蕩著性冷淡風的長腿帥哥,以“漢尼拔”麥斯·米科爾森(Mads Mikkelson)和“弑君者”尼古拉·科斯特-瓦爾道(Nikolaj Coster-Waldau)最為知名。

這個國家就是丹麥——童話裏不是騙人的。

丹麥連接著瑞典與德國、北海與波羅的海

是北歐五國中最南方最溫暖的的那一個▼

維京戰吼響起的地方

翻開丹麥地圖,日德蘭半島、西蘭島和菲英島和星羅棋布的小島形成多彩的旅遊鏈。首都哥本哈根正如一顆珍珠鑲嵌在西蘭島的東海岸。

amocity
amocity

  


雖然日德蘭半島的面積最大

但首都在相對安全且扼守海上要道的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不只有小美人魚。海邊的“黑鑽石”圖書館無論晨昏在藍波之畔熠熠生輝。世界第二古老的趣伏裏樂園(Tivoli)裏,東方的“龍”(過山車)和西方的城堡交織出多彩的夢。

“黑鑽石”丹麥皇家圖書館,從外面看和從裏面看

(哥本哈根,圖:shutterstock)▼

在克裏斯欽(Christiania)自由城的街邊長椅,可能正睡著某個青年藝術家。在丹麥國家美術館的某個角落,你會迎面撞上蒙克的作品。

蒙克的作品不只一副《呐喊》

當然,他的風格很有辨識度(圖:壹圖網)▼

在哥本哈根馬路上,有著清晰規劃的自行車道,大量騎著自行車矯健駛過的行人宣示著全民健身和環保的文化。無論是哥本哈根動物園中形似太極的熊貓館,還是哥本哈根大學Amager校區中心酷似中國土樓的Tietgenkollegiet宿舍,都在傳達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設計理念。而公共和私人建築中隨處可見的極簡風則正是聞名世界的北歐設計。

哥本哈根動物園熊貓館與"土樓"宿舍

(圖:google map)▼

從哥本哈根向西坐車半小時,就能在維京船博物館重返海上漂泊的維京時代。五艘維京時代的戰船雖已斑駁破損,仍訴說著海上稱霸時代的光輝。

相當於丹麥的民族歷史自信教育基地了(壹圖網)▼

向西去到歐登塞(Odense),不僅能沉浸在安徒生故鄉的童話意蘊,更能在幽幽綠野和錯落其中的丹麥特色前現代木屋中重返失落的田園時代。再向西穿過大海,在奧胡斯藝術博物館的頂層,你也可以采擷一道埃利亞松的“彩虹”裝點今晚的夢。

去歐登塞看一眼托馬斯·金戈

去奧胡斯轉一圈彩虹橋

(圖:壹圖網、shutterstock)▼

再向北,逐漸人煙漸少。在丹麥最北端的小城斯卡恩(Skagen)吃一道新鮮的魚,賞一縷海邊日落。那時,波羅的海與北海交匯處的一線浪花將帶來一絲北極圈的寒意,偶爾在岸邊小憩的海豹卻又在心底激起了洋洋暖意。

波羅的海與北海在此相會,“一條條”海豹在此相遇

(圖:shutterstock)▼

丹麥是神秘的。無論是以簡約精致、回歸自然著稱的北歐料理,還是在年輕人中流行的大西洋小島上以勞動換食宿的集體營地,都帶有冷峻的北歐風情。

丹麥又是有趣的,無論是新港邊、小巷裏五顏六色的房子,還是禮貌親切、樂於助人的丹麥人,都在傳說中黑白灰的北歐性冷淡風之上增加了繽紛色彩。這種冰與火、冷與熱的反差,正是專屬於丹麥的旅遊和文化體驗。

真的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壹圖網)▼

童話裏都是騙人的嗎?

恐怕沒有人在童年時代沒聽過安徒生童話:深愛王子的小美人魚在行走於刀尖般的痛苦中,終於長出了一雙人類的纖腿,卻只能在日出前的彩霞中化為海上的一抹泡沫。

在寒風中賣火柴的小女孩終於在幻覺中看到了渴望的一切,感受到渴望的溫暖,卻在火柴熄滅的那一刻重返那吞噬一切的黑暗……

是守望,也是相遇

是世間的寒風,也是心中的那一點光

(圖:shutterstock、壹圖網)▼

安徒生的一生正是在嚴寒中創造著溫暖,在黑暗中尋找著光明的一生。黑暗沒能吞噬他。而他筆下生出的光明依然在溫暖著我們。

1805年4月2日,漢斯·克裏斯汀·安徒生 (1805-1875)出生在歐登塞的一所“共5個家庭19人合住”的小房子裏。他的媽媽是傭人,他的爸爸是鞋匠。一家人擠在一個低矮的房間,參觀時,館長帥哥在介紹中戲稱為“一張小床,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三個杯子。”

夢開始的地方(圖:shutterstock)▼

當年,歐登塞僅有5000多人口。安徒生生長之處正是歐登塞的平民區。如今,歐登塞已有10萬多人口。而此處,已成為歐登塞最富裕的地區。

歐登塞高層建築不多,每個轉角都有故事

(圖:shutterstock)▼

童年的安徒生經常在母親為人浣衣的小河邊做夢,夢想前往哥本哈根成為一名芭蕾舞演員。十四歲時,少年安徒生果真啟程去哥本哈根尋夢,但殘酷的現實卻不斷打碎了他的夢想。幸好還有靈動的筆保留著童真和美好的夢……

如今,丹麥不僅因這位童話大師而被熟知為“童話王國”,丹麥的一草一木也仿佛保留了童話的氣息:不僅是海邊那標志性的小美人魚像,還有安徒生故居,安徒生博物館……

歸根到底,文化靠的是真誠、感動、傳承

(壹圖網)▼

2021年,新落成的安徒生博物館在歐登塞開館。這所由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團隊設計的安徒生博物館不止展覽安徒生其人生平,而是精心打造出安徒生筆下那個如夢似幻的童話世界:總面積9000平方米的博物館的指示標志均為中、英、丹(麥語)三語,館長更說得一口流利中文。

amocity
amocity

  


安徒生博物館的位置(在原有故居基礎上新建)

(下圖並非博物館最新狀態,應為改造前影像)

(圖:google map)▼

博物館有三分之二的建築位於地下,地上則是鬱鬱蔥蔥的灌木叢,正是安徒生筆下的魔法花園。館內以圓柱形結構劃分展區和通道,與玻璃幕牆外的樹木相映成趣,自然光線和館內的燈光裝置交錯出曲折有致的情境,自然景色和現代設計渾然交融成一個無直有曲、匠心獨運的童話世界,處處彰顯“自然”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

地上部分尚未開館,開了一定要去康康

(壹圖網)▼

而展區內多樣的裝置藝術又從視、聽、觸等多重知覺將安徒生作品的神韻複原——安徒生以本人悲傷的愛情故事為靈感創作了《蝴蝶》,於是館內處處都有蝴蝶:牆壁上,投影的蝴蝶蹁躚飛舞;休息區,鋼鐵樹枝上的蝴蝶又振翅欲飛……

在整個童話世界裏,處處皆是驚喜。下一個角落或許是《豌豆公主》裏那足足一百層的精美棉被,《夜鶯》裏的夜鶯在婉轉歌唱之餘還眨著眼睛,《海的女兒》中的小美人魚時而甩著長長的魚尾從頭頂遊過……

是你,在我小的時候,給了我勇敢的品格

(壹圖網)▼

疫情期間怎樣看世界?

看到這兒,你是不是對童話王國丹麥頗為心動,已經躍躍欲試?然而當下的新冠疫情卻給國際旅行增加了重重障礙——漲價的機票,繁瑣的檢疫程序,漫長的隔離時間。

疫情期間,怎麼看世界?短視頻直播內容的呈現,讓我們多了一種可能。

9月15日,快手與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丹麥安徒生博物館共同發起“上快手看世界·丹麥站”主題活動,為大家開啟雲遊童話王國之旅。

活動期間,快手海外用戶“小馬奔騰在歐洲”應邀前往富有童話色彩的安徒生博物館,為粉絲們帶來現場直播。參觀全程由安徒生博物館精通中文的館長陪同講解,通過詳細介紹博物館的各個展區,讓大家了解了安徒生的成長環境、坎坷經歷和藝術成就。

其中,一個非常打動人的細節是安徒生的愛情故事,安徒生性格內斂羞怯,他的感情生活並不成功,經歷了太多單相思和錯過。他以自己的感情經歷為藍本,創作了童話《蝴蝶》。

博物館中展出了《蝴蝶》主題的裝置作品▼

了解安徒生的心路歷程,你便會明白為什麼安徒生的童話如此純淨、傷感而又富有啟示性。

盡管安徒生童話已經有一個半世紀以上的歷史,但它所傳遞的精神理念卻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即墨龍三歲”是一名快手二次元達人,他以安徒生童話為靈感,原創了系列國產童話小故事,受到近百萬粉絲的追捧。此次他也跨界受邀來到丹麥大使館,現場分享了他對創作演繹經典童話的感悟。

即墨龍與丹麥小姐姐交流童話故事▼

身處美國的快手用戶“瓜家人在洛杉磯”經常通過短視頻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育兒經。受益於安徒生童話,她以講故事的方式寓教於樂,通過童話故事繪本在日常生活中啟發孩子思考。

瓜家人分享讀繪本育兒法▼

擁有300多萬粉絲的“思寶兒在新西蘭NZ“非常擅長廚藝,當孩子在充滿愛和美食的環境中日漸壯碩,思寶兒的第一反應是“安徒生童話都是騙人的嗎?都說小醜鴨會變成白天鵝,我家小帥哥怎麼變成了大胖鵝?”,活造出一個安徒生童話梗。

思寶兒分享在新西蘭的家庭日常▼

每天,都有無數這樣的海內外用戶在快手分享他們生活中的真實和美好。短視頻直播,已經成為我們看世界的新窗口,同時,它也創造出一個更大的精神世界。

疫情隔斷了各國之間的人員往來,卻無法切斷人類之間的文化交融。事實上,越是在物理上被隔絕的時代,人類越需要通過文化上的交流了解彼此,增進互信,避免走入紛爭和對立。上快手看世界,就像童話中送信的貓頭鷹,讓文化交流又有了一種未曾設想的新載體。

- 推廣 -

*本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壹圖網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