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自然資源部正在建設「國家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 實施認知海洋的宏偉計劃!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718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海洋知圈

預防颱風、颶風、風暴潮以及海嘯等災害侵襲,離不開海洋災害預報預警;漁業捕撈、遠洋運輸、海上石油開採等生產活動順利開展,離不開對海溫、海流、海浪等海洋環境要素的及時、準確預報……

這些都需要依託自然資源部正在建設的「國家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

據了解,國家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核心構成是國家基本海洋觀測網和地方基本海洋觀測網。其中,國家基本海洋觀測網包括國家海洋站網、海洋雷達站網、浮潛標網、海底觀測網、表層漂流浮標網、剖面漂流浮標網、志願船隊、國家海洋調查船隊、衛星海洋觀(監)測系統、海洋機動觀(監)測系統及服務和保障系統。近日,國家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迎來了海洋一號C星和海洋二號B星兩名「星」成員。

被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海洋重大工程」的「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就是要集合海洋空間、環境、生態、資源等各類數據,整合先進的海洋觀測技術及手段,實現高密度、多要素、全天候、全自動的全球海洋立體觀測。

國際海洋觀測已進入立體觀測時代

作為支撐海洋事業發展的基礎,海洋觀測受到世界各國高度重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世界氣象組織、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1993年發起並組織實施了全球海洋觀測系統(GOOS)計劃,現已發展為13個區域性觀測系統,針對不同要素包括全球海平面觀測、全球海洋漂流浮標觀測、全球Argo浮標觀測、國際海洋碳觀測等多個專題觀測計劃。

據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副研究員王禕介紹,在GOOS等全球性計劃引領下,目前國際海洋觀測已進入多平台、多傳感器集成的立體觀測時代,呈現出業務化觀測系統與科學觀測試驗計劃相結合、區域與全球相結合、「天-空-岸-海」多手段相結合、國際合作數據貢獻與共享相結合的特徵。全球海洋觀測系統正在逐步建成,全球海洋觀測能力穩步增強。

我國海洋立體觀測體系更趨完善

近年來,我國先後出台了《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全國海洋觀測網規劃(2014年~2020年)》《海洋氣象發展規劃(2016年~2025年)》等多項海洋規劃和條例,對加大海洋觀測基礎設施投入、提高觀測儀器設備先進性、建設海洋觀測體系、規範海洋觀測管理、積極參與國際觀測計劃等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

2016年,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將「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列為重大工程,要求統籌規劃國家海洋觀(監)測網布局,推進國家海洋環境實時在線監控系統和海外觀(監)測站點建設,逐步形成全球海洋立體觀(監)測系統,加強對海洋生態、洋流、海洋氣象等方面的觀測研究。

amocity
amocity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海洋觀測已初步具備全球海洋立體觀測雛形。目前已擁有包括海洋站(點)、雷達、海洋觀測平台、浮標、移動應急觀測、志願船、標準海洋斷面調查和衛星等多手段的海洋觀測能力,近岸近海觀測已初步覆蓋管轄海域,極地和大洋熱點海域觀測有效開展,衛星遙感觀測手段趨於成熟,海洋觀測數據傳輸效率大幅提高,海洋立體觀測體系更趨完善。

將建成中國全球海洋立體觀(監)測系統

自然資源部高度重視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建設,以期通過實施這項重大工程,有效提升我國在全球範圍內的海洋立體觀測能力。

作為國家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技術總體單位,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十三五」開始,我國有效整合國家海洋觀(監)測能力,建成布局合理、規模適當、體系完整的中國全球海洋立體觀(監)測系統,形成覆蓋我國管轄海域和大洋重點海域的業務化觀(監)測能力,滿足海洋經濟發展、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生態預警、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海上航行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對海洋觀(監)測的需求。

amocity
amocity

  


王禕說:「我國將深度參與國際觀測計劃,重點建設覆蓋太平洋颱風活躍區、厄爾尼諾變異等重點關注區的長期觀(監)測系統,提升對大洋環流、颱風生成和傳播、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珊瑚礁退化、海洋酸化等重要海洋、氣候和環境變化過程的實時監測和預測能力。」此外,我國將與參加「中國-小島嶼國家海洋部長圓桌會議」並達成協議的小島嶼國家共同建設和維護島礁生態聯測系統;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同建設和維護海洋觀(監)測系統,提升「海絲」沿線國家的海洋災害預報觀測能力,助力實現合作共贏。

—END—大家都在看

知曉海洋 | 探知海洋

宣傳海洋 | 服務海洋

amocity
amocity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