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15位浙大人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1206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浙江大學

2020年5月30日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之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10個團隊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牌

28名科技工作者榮獲創新爭先獎章

258名科技工作者獲得創新爭先獎狀

根據小編的不完全統計

其中4位浙大人榮獲創新爭先獎章

11位浙大人獲得創新爭先獎狀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誰

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獲得者

馮江華

amocity
amocity

  


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馮江華深耕軌道交通電力傳動和控制工程領域30年,持續推動列車「動力心臟」和「控制大腦」技術升級換代,建立了該領域「研製一代、儲備一代、探索一代」創新生態和創新能力,為我國電力牽引與控制技術實現從追趕、並跑到領跑做出突出貢獻。先後主持或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項目18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5項。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萬人計劃;獲全國發明人物特等獎、詹天佑大獎、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湖南光召科技獎、中央企業勞動模範等榮譽。

李蘭娟

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從事傳染病工作40餘年。創建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統,顯著降低肝衰竭病死率;微生態調節保護人體健康,引領國際微生態發展。領銜團隊創建傳染病防治中國模式,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展現中國力量,WHO評價堪稱國際典範,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是目前高等教育系統、衛計委唯一獲此榮譽的團隊。她曾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中央電視台年度科技創新人物等。

金黎平

amocity
amocity

  


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馬鈴薯遺傳育種專家。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創新工程「馬鈴薯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和國家薯類作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1980級農學(本)。

金黎平從事馬鈴薯遺傳育種學與種薯快速繁育技術研究工作30多年。常年帶領團隊奔波在科技扶貧第一線。協助有關部門制定了《全國馬鈴薯優勢區域布局規劃和產業發展意見》,幫助貴州省畢節市、河北省張家口市、山西省呂梁市嵐縣、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乃縣等制訂馬鈴薯產業發展規劃,助力產業扶貧,開闢了科技扶貧和產業扶貧相結合的新路子。2016年獲得國際塊根塊莖類作物學會終身成就獎,2017年獲「全國農業先進工作者」,2019年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稱號。

焦宗夏

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北航寧波創新研究院院長,機載系統創新中心主任。液壓傳動及控制1981級(本),液壓傳動及氣動1985級(碩),流體傳動及控制1988級(博)。

長期從事飛機高可靠液壓系統、高效剎車和負載模擬器等方面研究,解決飛機控制與著陸重大安全及試驗瓶頸問題,成功應用於多項國家重大工程。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3項、教育部自然一等獎1項,獲得國家及省部級教學成果獎4項,發明專利59項,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專著2本,入選愛思唯爾高被引學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飛行器流體動力控制與操縱」長江學者創新團隊帶頭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得者

王浩

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長期從事水文水資源研究,在1999年創新提出「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環理論;科學確立了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模和全國水資源總體配置方案,並穩步實施;主持完成了國家第一個節水型社會建設方案和第一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方案編制,並構建成套技術規程;創建了複雜水利水電工程群聯合調度、長距離輸水工程污染應急處置,海綿城市建設等成套理論與業務化技術,全面支撐長江上游特大水利水電工程群等的運行調度、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運行和全國海綿型城市建設。發表論文450篇,出版專著36部;獲全球人居環境綠色技術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中國圖書獎1次,省部級特等、一等獎22項,其他科技獎勵10餘項;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稱號。

王岳飛

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國家一級評茶師。現任浙江大學茶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茶葉1986級(本)、茶學1992級(碩)、茶學2001級(博)。

一直從事茶相關教學、科研開發、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工作。主要從事茶葉生物化學、天然產物健康功能與機理、茶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的教學與研究,主持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和省重大科技專項,研發成功茶終端產品30多種,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著作10餘部,獲國家發明專利多項。獲首屆中國茶葉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茶葉學會青年科技獎,是首屆中華茶文化優秀教師、全國大學生茶藝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2015浙江大學永平傑出教學貢獻獎、首屆傑出茶人獎、首屆國際傑出茶人貢獻獎等獲得者。

主講的《茶文化與茶健康》入選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 ,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我最喜愛的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和「中國大學素質教育精品通選課」,聽眾2000多萬人次。近年來在世界各地做茶文化、茶科技、茶健康公益講座500多場,直接聽眾20餘萬。

孫斌勇

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1999屆應用數學(本)。2004年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2005年在瑞士聯邦理工學院開展博士後研究。2005年底起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工作。

長期從事基礎數學研究,在李群表示論、自守形式和朗蘭茲綱領,特別在典型群無窮維表示論、L-函數及其相互聯繫的基本問題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14年獲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2016年獲第十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201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擔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二屆委員。

嚴建華

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現任浙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任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學會理事長、中國動力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常務理事。電廠熱能動力工程1978級(本)、工程熱物理1982級(碩)、工程熱物理1987級(博)。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專家、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長期致力於可燃廢棄物的高效清潔能源化利用研究,圍繞固體燃料的高效清潔能源化利用、污染控制、燃燒檢測和診斷及優化運行,承擔了一批國家級縱向和企業橫向合作項目,建立了廢棄物中不同組分的熱轉化動力學資料庫,研發的循環流化床焚燒發電技術和污泥攪動型間接熱干化焚燒集成技術,解決了高水分、低熱值生活垃圾和污泥清潔焚燒的國際性難題,實現了二惡英排放優於最嚴格的歐盟標準,打破了已開發國家的技術壟斷,技術成果獲得了成功的產業化,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建立了國內首家列入聯合國環境保護署實驗室目錄的二惡英分析實驗室。2項核心專利獲中國專利優秀獎,發表SCI論文356篇,EI論文57篇,授權發明專利67項,出版中英文專著8本,主編國家/行業標準、導則和指南5項。作為團隊共同帶頭人,獲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作為第一完成人和共同負責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等。

何祖華

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兼上海市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政協委員,中國植物生理學會副理事長,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等。農學專業1979級(本),植物病理學專業1992級(博)。2001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抗病信號轉導、功能基因和信號途徑互作。主要研究模式植物(水稻和擬南芥)抗病調控基因的克隆與信號轉導,

重點研究水稻對真菌病害(稻瘟病和紋枯病)和擬南芥對水稻病害非寄主抗性的調控機制和信號途徑,尤其是作物廣譜抗病的基因及其分子機制;植物抗病(SA,JA途徑)與發育(GA和auxin)和逆境信號間的cross-talk,逆境信號記憶機制;水稻重要農藝性狀功能基因及其對田間(基礎)抗病性的調節,並致力於廣譜抗病和高產水稻資源的創造,目標是高抗與高產性狀的協調與平衡。在廣譜抗病機制與育種理論上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抗病與產量性狀互作的創新研究領域。

宋征宇

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長征七號控制系統副總師,載人航天「神箭」控制系統副總師。1988級工業電氣自動化(本)。

長期從事航天控制基礎理論研究與新型運載火箭的研製,先後參與了中國載人運載火箭、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和中國重型運載火箭等的研製。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高可靠低成本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設計、重複使用運載器技術等。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一等獎兩項;曾獲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個人、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青年五四傑出貢獻獎章等榮譽,是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委員,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張建鋒

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amocity
amocity

  


現為阿里巴巴合伙人,任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阿里達摩院院長。1994級計算機,曾於浙江大學光學儀器廠工作,2004年加入淘寶並曾擔任多個管理崗位,先後領導淘寶技術部、B2C開發部、Alibaba.com中國事業部、本地生活服務、1688.com和天貓。於2016 年4

月至2019年12月擔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於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擔任中國零售事業群總裁,此前擔任淘寶網及無線事業部總裁,自2018 年11 月起擔任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2017年達摩院創立之際出任院長,致力於探索科技未知,以人類願景為驅動力,開展基礎科學和創新性技術研究。

周雪平

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教授。1992年至1994年在浙江農業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出站後留校任教,曾歷任浙江農業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書記、院長等職。

長期從事植物病毒病害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多項重大課題。首次發現植物病毒種間基因組重組可以產生新病毒。系統調查了我國雙生病毒的發生分布,鑑定了41種雙生病毒,其中31種為新種;明確了雙生病毒及衛星DNA在致病中的作用,闡明了雙生病毒及衛星DNA的致病機理;發現雙生病毒與傳毒介體煙粉虱之間存在互惠關係並闡明了互惠關係的分子機制。製備了40多種重要作物病毒的單克隆抗體,創製了病毒快速檢測技術及檢測試劑盒並已廣泛引用於水稻等作物病毒病的早期診斷、監測預警與防控。發表SCI論文200餘篇。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3項。獲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先進個人併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17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胡海嵐

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現任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醫學院雙聘教授,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執行主任。畢業於北京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冷泉港實驗室博士後。2008年回國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擔任研究員。2015年加入浙江大學。致力於研究情緒與社會行為的分子與神經環路機制,近六年來在情緒的神經編碼、抑鬱症發生的分子機制、以及社會等級的神經基礎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論意義又有潛在應用價值的系統性原創成果。在Science、Nature、Cell、Nature

Neuroscience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獲得中科院優秀導師獎(兩次)、明治生命科學傑出獎、賽諾菲優秀學者獎、第十二屆中國女科學家獎、中國青年科技獎等榮譽。

徐銘恩

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杭州捷諾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任浙江省醫學信息與生物三維列印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3D列印技術產業聯盟副理事長;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藥學1995級(本),生物醫學工程2000級(碩),生物醫學工程2002級(博)。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人才,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首席科學家。

致力於生物3D列印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面向生物3D列印研究與產業化中的關鍵技術難題,主持承擔多個生物3D列印領域的國家重大任務,原創性的研發了高通生物3D列印、列印同步層析成像、高保真列印等關鍵技術,攻克了困擾生物3D列印研究與應用的核心技術瓶頸。主持研製了國際首台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印表機,首台全自動生物3D印表機,多種全新分子結構生物列印材料,成功實現肝、皮膚、腫瘤等組織的批量列印生產和應用,相關成果被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研發生產的生物3D印表機,占據近50%國內市場並銷往海外;3D列印的肝組織、器官模型等個性化生物醫療產品被多家跨國公司應用,推動了組織器官修復、新藥創製、化妝品開發等領域的研究與產業發展。

蔡秀軍

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著名外科學專家。現任浙江大學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主任醫師。臨床醫學1981級(本)、外科學1990級(博)。兼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微創外科醫師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臨床醫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央保健會診專家、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美國外科學院Fellow、英國皇家外科學院Fellow、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9-2012)、浙江省首批「特級專家」。

建立了腹腔鏡刮吸解剖法肝切除術、腹腔鏡下區域性肝血流阻斷技術,在國際上完成首例完全腹腔鏡下繞肝帶法二步肝切除術,創建了國內首個微創醫學學科。在SCI及中華系列雜誌發表論文百餘篇,擔任十餘種專業雜誌主編、編委,編寫專著和教材10餘部,授權發明專利9項,主持、參與制定操作指南5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浙江省科學技術獎重大貢獻獎、吳階平醫藥創新獎等。

據悉,全國創新爭先獎於2017年經黨中央批准,由中國科協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共同設立,表彰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科普及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卓越貢獻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優秀團隊。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周期為3年,包括為先進集體頒發全國創新爭先獎牌,為先進個人頒發獎狀,是僅次於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科技人才大獎。本屆評選還特別設立了「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專題,表彰為疫情防控鬥爭和決戰脫貧攻堅作出重要貢獻的科技工作者。

為奮鬥於科技創新前沿的浙大人點讚!

向勇攀科技高峰的全體科技工作者們

致以崇高敬意!

如有信息增補或更正

敬請留言

推薦閱讀

1.神奇生命在這裡!來浙大這個學院擁抱未來

2.高考前一月,浙大學長學姐心態調整、高效複習「寶藏秘籍」來啦!

點亮在看,為優秀的浙大人點讚!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