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明明是防護用具,有的人卻越用越受傷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115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1年11月03日 11:02

【科學快訊】

醫院的診室裏,一位13歲男孩在母親的陪同下接受醫生的診斷,他因為長期腹瀉等症狀需要做上消化道內窺鏡和結腸鏡檢查。醫生例行詢問了他的病史,並得知這名男孩對氨苄青黴素(Ampicillin)過敏。男孩的過敏史要追溯到10年前。

青黴素等抗生素是常見的過敏原 | 圖源:pxfuel

當時,男孩正在進行一場脊髓栓系手術,麻醉醫生突然通知男孩的母親,他在被靜脈注射氨苄青黴素時出現氣道收窄、血壓降低的症狀,恐有生命危險。

幸運的是,男孩平安地活了下來。當時,醫生對這種突發狀況的解釋是,男孩氨苄青黴素過敏。不過,這名男孩在此前的其他手術中並未出現過這種情況。

醫生在聽過病史後,或許是敏銳地覺察到了什麼,多問了一句:「您的孩子在吹氣球時有什麼異常反應嗎?」這位母親感到十分詫異,因為此前從未有醫生問過這個問題,這讓她想起來,孩子每次一吹氣球,嘴巴就會腫脹

醫生又進一步追問,男孩對牙醫放在他嘴巴上的橡皮障有什麼反應,得到的回答同樣是嘴部腫脹。

橡皮障是牙醫用來隔擋口腔唾液的橡皮布 |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接下來,醫生安排男孩做了氨苄青黴素和乳膠的過敏測試,果然,男孩對乳膠過敏,但對氨苄青黴素並無反應

amocity
amocity

  


 皮膚過敏測試 | 圖源: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10年前把男孩推向垂死邊緣的並不是氨苄青黴素過敏,而更可能是乳膠過敏。在後來的內窺鏡檢查中,醫生撤掉了所有乳膠用具,避免危機重演。

乳膠大家並不陌生,它是從橡膠樹(Hevea brasiliensis)中提取的乳狀汁液,凝固後會變成膠狀,可加工成各種天然橡膠制品。

割橡膠樹幹取乳膠 | 圖源:Wikipedia

因為極佳的彈性和延展性,乳膠被制成了氣球、橡皮擦、手套、輪胎、枕頭、玩具、計生用品……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

乳膠在醫院裏同樣無處不在,醫用手套、輸液導管、注射器柱塞、藥瓶的橡膠塞幾乎都有乳膠成分。

含乳膠的醫療用品(非全部) | 圖源:Pixnio

相比其他過敏症,乳膠過敏並不常見。問題就在於,越經常接觸乳膠的人群越容易乳膠過敏。這就讓醫院成為了乳膠過敏高發區,做過多次手術的病人和醫護人員風險更高。

患有脊柱裂等先天異常的兒童往往要進行多次手術,體內頻繁接觸乳膠手套、導管,很容易誘發乳膠過敏症狀,並且身體黏膜直接接觸乳膠比皮膚或呼吸道接觸風險更高。在脊柱裂患兒中,乳膠過敏症患病率高達24%~60%

amocity
amocity

  


醫護人員也容易中招。1994年,一項對224名醫院職工的過敏測試顯示,有 17%的人對乳膠過敏,經常戴乳膠手套的牙醫、外科醫生和手術室護士比例尤其高。2006年,對1040名醫護人員的調查顯示,21.8%的護士都有過乳膠手套引發的健康問題,包括過敏症狀。

在乳膠手套發明之前,人們曾用豬或馬的膀胱制成手套來預防感染。隨著乳膠硫化等化工技術的成熟,1878年乳膠開始被制成手套,並在1890年引入醫療領域。

乳膠柔韌親膚,不影響外科手術的靈活操作,又能預防感染,是非常稱職的貼身「保鏢」。然而,並不是所有人的體質都能接納這位友軍,相處越久越容易暴露問題。

一旦乳膠中的某些成分被免疫系統誤當成「危險入侵者」,那麼在下一次碰面時,免疫細胞們就會發起猛烈攻擊,釋放組胺,引起典型的過敏反應——蕁麻疹、面部腫脹等等。

速發型乳膠過敏症狀 | 圖源:Lahti, A。
(1995)

有的過敏者是在幾十分鐘內很快有反應,有的則是在接觸過敏原後幾天才出現症狀。由於乳膠過敏症狀與其他過敏症狀類似,當時的醫護人員又缺少對乳膠過敏的認識,它經常被誤診為其他過敏症。

第一例確診的速發型乳膠過敏出現在1979年。一位家庭主婦每次換乳膠手套時都會感覺到強烈的刺痛,然後在15分鐘內起水皰。此後乳膠過敏的確診病例越來越多。

乳膠手套也常用於家務活 | 圖源: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amocity
amocity

  


乳膠過敏通常不至於有生命危險,但就怕它在手術期間搗亂。1984年,曾有護士在剖腹產時出現蕁麻疹、氣管堵塞的過敏反應。醫生開始誤以為她是對麻醉劑中的成分過敏,最後發現手套中的乳膠才是元凶。1991年,一位病人在做鋇灌腸時,因為對導管上的乳膠球過敏而死亡。

此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醒醫生要注意詢問病人對乳膠制品的反應。然而,直到今天,乳膠過敏依然是個容易被忽略的病症

那能不能去除乳膠中的過敏原呢?

乳膠的成分相當複雜,經過加工後的乳膠主要成分是順式-1,4-聚異戊二烯(cis-1,4-polyisoprene),這種成分並不會引發過敏,過敏原的真身是占少數的乳膠蛋白。科學家已經鑒定出了超過10種能夠引發過敏的乳膠蛋白。如果它們能老實地待在乳膠制品裏,倒不至於造成危害。

問題在於,乳膠在加工過程中,需要經過硫化、加氨等步驟,這會讓乳膠蛋白水解、變性,變得更易溶。於是戴手套的時候,乳膠蛋白就可能溶解在汗液中,侵入皮膚。

 乳膠加工廠 | 圖源:Wikipedia

此外,一些乳膠手套表面還會添加澱粉等粉狀物質,避免手套之間粘連,同時作為潤滑劑,減少摩擦阻力。然而在醫院裏,醫護人員需要勤換手套,這些粉末顆粒可能沾上乳膠蛋白,就像花粉、塵埃懸浮在空氣中,進入呼吸道,誘發過敏。因此使用無粉乳膠手套可以有效減少乳膠過敏現象。

從乳膠中去除乳膠蛋白雖然可行,但這會大大增加手套成本。另一種更省錢又徹底的方式是讓過敏者使用人工橡膠手套,比如丁腈橡膠手套,替代乳膠手套。

  乳膠過敏者常常伴隨著香蕉過敏 | 圖源:Pixabay

乳膠過敏者除了避免使用乳膠制品外,在飲食方面也要格外注意。67%的乳膠過敏者還對其他東西過敏,包括香蕉、牛油果、獼猴桃、百香果、李子、草莓、土豆等。其中一些食物所含的植物蛋白有與乳膠蛋白有相似的結構,因此觸發了乳膠過敏者的過敏反應。

看到這裏,你也不必過度「膠」慮,現在大多數乳膠手套都已經處理成無粉、低蛋白的了,更何況還有那麼多性能優越的人造材料可以替代。

天然都比人工好?乳膠第一個出來「打腫臉」。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