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頂級博弈論大師,也有選擇困難症?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205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1年08月12日 09:30

【科學快訊】

  來源 | 《科學史上的365天》,略有刪改

  作者 | 魏鳳文 武軼

  編輯 | 張潤昕

  封圖 | Gothamist

  來源:原點閱讀

  影片《美麗的心靈》是一部以約翰·納什為原型創作的傳記片,這部電影自一問世,立即引起熱烈的反響。這部影片不僅獲得了第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與導演金像獎,也幾乎包攬了2002年電影類的全球最高獎項,主人公的原型納什也成為熱門的公眾人物。

  約翰·納什在博弈論和均衡分析理論方面的開創性貢獻,使他獲得了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然而,走向這個頂峰對他和家人來說,卻是一個痛苦而曲折的過程。

  約翰·納什

  1928年6月13日,納什生於美國西弗吉尼亞州的布魯菲爾德。他是一個性格內向、生性孤僻的孩子,著迷於自己喜歡讀的書,卻不願與同齡孩子來往。不合群使他損失很多,他沒有自己的朋友,有些老師也不喜歡他,認為他反複無常、不尊重人。年輕時,因為性格怪異、拙於社交,他一再遭到嘲笑,但是,沒有人敢直接惹他,因為他非常強壯,而且「無所不知」。

amocity
amocity

  


  1946年,一位中學老師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在這位老師的鼓勵下,他進入了卡內基理工學院。他的數學潛質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一位教授曾稱他是「高斯第二」。但他卻是個不守規矩的學生,經常曠課。雖然沒有正規上課,他卻有著自己的安排,自小養成的閱讀習慣使他很會自學。就在這一時期,他幾乎涉獵了數學領域中的每個角落,拓撲學、代數學、幾何學、邏輯學,其中概率論與博弈論更令他著迷。

  年輕時的約翰·納什

  1948年,納什進入普林斯頓大學修讀博士研究生課程。這裏的環境非常適合他的口味,他忽然有了如魚得水的感覺。普林斯頓大學具有「柏拉圖式」的研究之風,「保守」與「開放」相伴,「先進」與「過時」共存,既薈萃了最純粹的科學研究,也聚集了眾多世界級的科學大師,愛因斯坦、馮·諾依曼、奧本海默,等等。在這裏,不必為社交和世俗的禮儀發愁,隨便在哪條小路上,都有機會與學術大師們相遇,還可以不拘禮節、不分長幼地與他們談天說地,甚至自由地爭辯。在一次與愛因斯坦的閑聊中,納什曾講述自己對重力的看法,愛因斯坦建議他,「年輕人,你應該來學一點物理」。但是,納什卻選擇了數學。

  在普林斯頓大學學習期間,納什的天賦得到充分的展現,他先後發表了論文「兩個人合作博弈」、「一個簡單的三人撲克博弈」。那時執教博弈論的是這一領域的創始人馮·諾依曼,納什很想去見他,說說自己的想法。當時馮·諾依曼已經名震天下,正式見面還是需要事先預約,納什卻不把這些放在眼裏,他沒經預約就出現在了諾依曼的辦公室裏。一方是西服領帶,儼然是個漫不經心的銀行老板,一方是毛頭小夥兒,卻目光炯炯、言辭激烈。兩人談起了博弈。納什把自己對「兩個人以上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問題」闡述了一遍,還沒有等他把話說完,馮·諾依曼就打斷了他,說這「只不過是不動點定理而已」。納什心裏一片茫然,而諾依曼也意識到,這個年輕人正在挑戰自己的理論,將是個不容忽視的對手。事後,納什自嘲說,這一天是他和諾依曼玩了一個「兩個人的非合作博弈」,他認為,對方有這樣的態度可以理解。

  馮·諾依曼

  遭遇馮·諾依曼貶低的幾天後,納什把自己的發現告訴了導師戴維·蓋爾,蓋爾立刻從中發現了最寶貴的東西。他意識到,納什的「非合作理論」以及「均衡解」要比馮·諾依曼的「零和博弈」理論更能反映真實情況,他敦促納什把自己的見解寫成論文,並親自為他寫好了給國家科學院的推薦信。數學系主任列夫謝茨更是痛快,他把文稿直接遞交到了科學院。這篇論文於1949年11月26日刊登在科學院公報上,立即引起了轟動。此時的納什年僅21歲,這篇極少人能讀懂的「幾個人博弈的平衡點」論文,不僅使納什獲取了博士學位,也奠定了他在博弈論領域裏的大師地位,更成為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基礎。

  然而,在30歲正值巔峰時期的納什,卻患上了嚴重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一天早晨,納什手持一份《紐約時報》走進辦公室,他邊走邊說,報紙頭版有一篇文章,裏面有來自另一個星球的信息,字裏行間的密碼只有他能破解。這一時期,他正在研究「加密和解密」的核心原理。最終家人決定送他到醫院治療,但要求盡量避免傷及他的大腦。

  實際上,納什的患病並不是突然發生的,精神分裂早已經潛伏在天才納什的心靈裏。在正常人的眼裏,作為著名科學家的另一面,納什常常表現出一種不可理喻的「道德缺陷」。有時他大度無邊,有時又斤斤計較、自私狹隘,甚至粗暴無理。由於思維快於語言,敘事跳躍而沒有邏輯,與他對話,不是知音很難聽懂他在說什麼。

amocity
amocity

  


  更令一般人感到奇怪的是,這位博弈論的大師竟然難以判斷小事。他能坐在朋友的對面長達15分鐘沉思不語,其實他在舉棋不定,是喝茶呢,還是喝咖啡呢?即使如此,在博弈論的研究上,他仍然獲得了一個又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成果。在普林斯頓這個兼容並蓄的「柏拉圖」式學院裏,收集了許多來自各路的狂人怪才,人們對納什的古怪行為不以為然,但是,納什真的發病了。

  發病後,納什飽受思維和情緒混亂的困擾,往昔才華橫溢的青年,變成一個衣著不整、行為怪異,時常徘徊於圖書館和講演大廳的「浪人」。他喜歡在黑板上、玻璃窗上和牆上亂塗亂畫,留下一些古怪的信息,他的行為像是遊蕩在普林斯頓校園裏的一個滿懷憂傷的「幽靈」。

  非常幸運的是,在這個極為艱難的時刻,寬容大度的普林斯頓大學容納了這位生病的奇才怪客,親人也沒有離棄他,他不僅沒有流落街頭,還不時地從他那失常的大腦中,湧出一些介於狂亂與理性的成果來。

  納什的妻子艾麗西婭是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的畢業生,平日是納什古怪理論的傾聽者和評判者。納什患病期間,她精心呵護著他,表現出一位柔弱女子鋼鐵般的意志。在孤立無援的日子裏,納什唯一的、非親生的兒子也同樣罹患精神分裂症,雙重的哀傷使她遭受難以承受的重壓,但她終於挺過了丈夫的「禁閉治療期」。

amocity
amocity

  


  納什在醫院裏、在醫藥與數學中度過了幾乎半個世紀。他孤獨的內心仍然受令人興奮的數學理論的驅使,他的論文頻頻出現在各類雜志上,其中有關於經濟和生物演變的理論,也有政治理論和數學發現。堅韌與毅力終於創下了奇跡,納什不僅康複,並且由於博弈論奠基性的一系列成果,使他走上了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領獎台。

  他的天賦在其內心深處,能在不自覺中,不動聲色地把問題解決;他有著奇特的想象力,能對「畫」有一條線的多維「理想紙片」上的圖做出判斷與證明,而不在乎這張紙片有多「皺巴」。這些非凡的天賦,使他的對手不敢輕易地與他匹敵,這些成果也使他贏得數學菲爾茲大獎。

  20世紀50年代,納什在博弈論、代數幾何和非線性理論方面的成果,使他成為世界聞名的數學家。然而,在他生病期間,他對博弈論的開創性工作大部分被忽視了。直到1950年和1951年,他的兩篇關於「非合作博弈」的論文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月報上發表之後,才引起了轟動。他介紹了「合作博弈」與「非合作博弈」的區別,特別闡明了「非合作博弈」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相關理論,這就是後來所稱的「納什均衡」,這一企業行為和個體的均衡理論已成為現今經濟學的核心思想。

  納什的數學研究除了成為博弈論的神秘種子思想外,更有其廣泛的實用價值。在「非零和」博弈中,他證明了雙贏博弈的可能性。他證明,無論是博弈者獨立進行,還是先發制人或者回應他人中,都有可能獲得雙贏。但他同時還證明,在這種博弈中,只要其他人不改變策略,任何參與博弈者,都無法改變他們自己的博弈策略。這種複雜性一旦被充分理解,將是非常絕妙且令人震驚的,因為這也意味著有「兩敗俱傷」的可能性。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經濟學領域,也常發生在競選、議會中的法案爭執、群體利益沖突、戰爭一觸即發、談判桌上的僵局之中。2004年,納什在《信息與通信技術》40周年紀念會上作了名為「一個有趣的方程」的演講,同年納什被《財富》雜志推舉為活躍於純數學和應用數學領域間的天才和風雲人物。納什所開發的數學理論,也成為國家安全局加密、解密機的核心思想。

  納什,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一個所謂有「道德缺陷」的人,卻取得了人類理性的重大成就,這件事足以令人稱奇。人們對這位講究「均衡論」的大師的「不均衡人生」所持以的寬容,或者說,對此事的深層次的理解,更是值得稱頌。納什的怪異是由於闖入深度數字王國中所造成的精神迷失與錯亂,雖然與常規社會不協調,但在深度的學術環境中,人們並不苛求於他,也不對這種怪異感到陌生,而是對他的「缺陷」持以寬容的態度。

  約翰·納什獲得數學阿貝爾獎

  2015年5月19日,約翰·納什從挪威國王哈拉爾德五世手裏接過數學阿貝爾獎,與他同時獲獎的是另一位大數學家路易斯·尼倫伯格(Louis Nirenberg)。

  不幸的是,2015年5月23日這天,他和妻子返回美國,在從機場乘出租車回家的途中,由於車輛失控,撞上防護欄,納什夫婦被彈出車外,兩人當場遇難,納什和他的妻子分別享年86歲和82歲。

  納什去世了,在他的身後,世紀數學與經濟學巨匠納什的名字將永遠印記在「納什均衡論」「納什論判解」「納什程序」「納什嵌入」等數學與經濟學的概念與理論之中,納什與它們一起,將成為永恒。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