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你的腸道內,正在偷偷發生「性行為」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214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2年02月14日 09:00

【科學快訊】

  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會定期發生「性行為」,從某個角度來說,這對細菌和我們都是一件好事。

  撰文 | 二七

  審校 | 栗子

  你可能知道,在我們的腸道中,居住著大量的細菌。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這些細菌會定期發生「性行為」。

  等等,細菌似乎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生殖器,也沒有性別的劃分,這樣也能有性行為嗎?

  在我們的印象中,細菌繁殖靠的是分裂,並沒有交配這種「世俗的煩惱」。但在生物學的定義下,性的本質是遺傳物質的交換過程。最近,發表於《細胞·報告》的一項研究顯示,我們腸道中的細菌可以伸出一根名為菌毛(pilus)的管子,將自己的DNA「注入」另一個細菌體內,從而幫助其他細菌擁有獲取維生素B12的能力。對於這些看似簡單的生命形式來說,盡管與繁殖過程無關,但這就是它們的「性生活」了。

  細菌的「性生活」

amocity
amocity

  


  其實,細菌也有「性生活」這件事,科學家很早就發現了。1946年,愛德華·塔特姆(Edward Tatum)和約書亞·萊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首先發現,細菌之間也存在基因的交換。

  塔特姆和萊德伯格通過化學物質誘導,獲得了大腸杆菌(Escherichia coli)K12菌株的兩種突變體。這兩種突變體都不能合成某些必需的營養物質,因此無法在自然環境中生存,只能在提供了相應營養物質的實驗室環境中生長。不過,它們不能合成的營養物質並不相同。

  而將兩種突變體一起培養一段時間後,一些大腸杆菌的後代居然重新獲得了合成這些營養物質的能力。在經過一系列實驗排除了其他可能性後,研究者得出了結論:大腸杆菌能將遺傳物質傳遞給其他細菌,萊德伯格將這個過程稱為「接合」(conjugation)。

  這個發現迅速震驚了遺傳學界,並讓萊德伯格分享了195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如今,我們知道了關於這個過程的更多細節:細菌表面存在一類像管子一樣的,特殊的菌毛。它會用這種菌毛,將自己附著在另一個細菌上,並且射出一份「打包好」的DNA——質粒。這樣一來,不同細菌,甚至是不同物種的細菌就能「共享」遺傳物質。

  甚至長出菌毛的能力也是通過這種方法傳播開來的。大腸杆菌長出菌毛是依靠體內的F質粒(F plasmid),能長出菌毛的大腸杆菌會和沒有這種能力的細菌接合,並讓雙鏈F質粒的其中一鏈經由菌毛通道轉移至另一個細菌內,再合成互補鏈。這樣一來,接收方的細菌也能長出菌毛,轉身又成為了新的供應方。

  通過菌毛的接合過程,其他細菌也可以獲得長出菌毛的能力(圖片來源:Adenosine - Own work, CC BY-SA 3.0)

  但令人擔憂的是,經菌毛通道轉移的,除了和菌毛形成有關的基因以外,還有大量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科學家很快意識到,通過這種方式,細菌可以把其他細菌的抗性基因「拿過來」據為己有,幫助自己躲過抗生素的攻擊。這也成為了耐藥性在細菌中廣泛傳播和持續存在的主要原因。

  搜刮同伴的「屍體」

  對細菌來說,接合甚至不是唯一一種獲得DNA的方式:除了從活著的夥伴那裏獲得DNA,它們還能從體外「掠奪」其他細菌的「屍體」。

amocity
amocity

  


  當細菌死亡時,它們會裂開並釋放出體內的DNA,這些DNA就成了其他細菌的「寶藏」。2018年,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者就記錄下了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伸出菌毛,勾住一段DNA並帶回體內的場景。

  綠色的菌毛像是一根觸手,一把「抓住」紅色的DNA並拽回體內。(圖片來源:Ankur Dalia/Indiana University)

  菌毛是一種極其纖細的結構,只有頭發絲的萬分之一細。為了看到這些細微的結構,研究者專門開發出了一種獨特的染料,幫細菌把菌毛「染成綠的」。在顯微鏡下,綠色的菌毛像是一根觸手,一把「抓住」紅色的DNA並拽回體內。「這就像是在穿針引線一樣。」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考特尼·埃利森(Courtney Ellison)說,據估計,DNA穿過的小孔直徑可能只有7-8nm,而被抓住的DNA有大概50nm長,「如果不是這些菌毛在,DNA自然通過這個小孔進入細菌體內的幾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在正常顯微鏡下看似安靜的細菌,其實正在伸展菌毛。(圖片來源:Ankur Dalia/Indiana University)

  腸道細菌助消化

  說到這,你可能會覺得細菌詭計多端。但其實細菌的這些共享行為也只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而這對人類來說,也並不一定全是壞消息。

  在最新發表於《細胞·報告》的這項研究中,研究者特別關注了擬杆菌門(Bacteroidetes)的細菌。擬杆菌是人體腸道菌群的重要成員,在某些人體內,甚至占到了整個微生物組的80%。這些擬杆菌是膳食多糖的主要代謝者,「如果沒有它們,你就無法消化紅薯、豆類、蔬菜等食物內那些大而長的分子。它們分解了這些食物,我們才可以從中獲得能量。」論文第一作者帕特裏克·德根南(Patrick Degnan)這樣解釋。

amocity
amocity

  


  在正常的人體微生物組中,擬杆菌屬的細菌可以占到30%(圖片來源:NOAA/OpenStax Microbiology)

  然而,要在人類的腸道中定居,並(順便)幫我們消化碳水化合物並不容易。為此,這些細菌必須與腸道中的其他微生物爭奪有限的資源,其中就包括維生素B12和相關化合物。

  是的,你的腸道細菌和你一樣,需要維生素B12,它在細菌的新陳代謝和蛋白質合成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問題是,腸道中的大多數微生物——包括大多數的擬杆菌——沒有能力自行合成B12和相關化合物,這就意味著它們需要准備好有效的運輸系統,來從環境中吸收B12。

  這時,細菌間的共享就派上了用場:研究人員發現,擬杆菌門的細菌也會通過接合這種方式,共享B12轉運蛋白的相關基因。

  B12轉運蛋白

  在正式開展這項研究前,德根南曾和同事確定了一種重要的轉運蛋白,負責幫助腸道微生物吸收B12。隨後,德根南開始思考,這些微生物是如何獲得B12轉運蛋白的呢?這個過程是否也和細菌的接合有關呢?

  為了證明這個猜測,德根南和研究團隊將可以吸收B12的細菌和無法吸收B12的細菌一起培養,就像萊德博格70多年前的實驗那樣。一段時間後,那些無法吸收B12的細菌依然存活了下來,並且獲得了吸收B12的能力。

  為了明確這個基因的來源,研究者檢查了細菌的整個基因組。「對給定的生物來說,它們的DNA條帶就像指紋一樣。顯然,DNA的接受者已經整合了一條來自供體的額外DNA,顯示它們從捐贈者那裏獲得了新的DNA。」德根南說。

  在小鼠體內的實驗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當研究者將兩種擬杆菌(一種能轉運B12,另一種不能)移植到小鼠腸道後,僅過了5-9天,前者的基因就「跳躍」到了後者體內。「這就相當於兩個(發色不同的)人發生了性關系,現在他們都有了紅頭發。」德根南說。

  另外一個有趣的新發現是,論文中指出,在同一物種之間的基因轉移會比兩個不同物種之間稍快,這說明即使是細菌的性行為,可能也會存在輕微的「生殖隔離」。不過相比多數真核生物,這種性行為還是「狂野」了許多。

  參考鏈接:

  相關論文: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