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瀕臨死亡時,大腦在想什麼?研究首次記錄人類死亡時的神經活動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228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2年02月28日 10:00

【科學快訊】

  瀕臨死亡,我們的大腦中發生了什麼?

  不少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幸存者表示,當他們因為疾病、外力等因素瀕臨死亡時,會出現相似的「瀕死體驗」:自己的意識似乎脫離了軀體,腦海中走馬觀花般快速回憶起一生中的重要時刻、回想起自己的親人朋友……

  盡管這些基於自我報告的體驗真實與否難以驗證,但其中廣泛的相似之處,使得科學家對於瀕臨死亡時的神經科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顯然,科學家難以在實驗室中模擬人類的瀕死狀態,更不用說研究死亡瞬間的神經活動了。直到最近,一場意外死亡的悲劇讓科學家在無意間,首次記錄下人類死亡過程中的大腦活動。這項發表於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的最新研究指出,死亡時的大腦比我們預想的更加活躍,甚至可能的確是在回顧一生。

  這項研究的起點,是一位87歲的男性因意外跌落而被送往急診室。頭部遭受的創傷使得他的腦部出現了血腫,同時伴有認知障礙。在接受開顱手術後,這位患者的情況一度好轉,但兩天後再次出現癲癇的症狀。為了實時監測他的神經活動,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的科學家對他進行了連續腦電圖監測。但就在監測過程中,這位患者卻突然死於心髒病發作。

  這樣的意外令研究團隊始料不及。在遺憾之餘,他們也意識到,他們無意間記錄下的死亡過程中的腦電圖,很可能隱藏著關於瀕死與死亡時大腦活動的重要線索。隨後,他們與來自美國、加拿大的研究團隊合作,對這份特殊的腦電圖展開分析。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神經外科醫生Ajmal Zemmar博士說:「我們持續監測了患者死亡前後共900秒的大腦活動,並且特別關注了心跳停止前後各30秒的數據。」

amocity
amocity

  


  這900秒中,包含了4個重要事件,依次是:癲癇發作;左半球活動受到抑制;兩側半球活動受到抑制;以及最終心髒停止跳動。研究團隊相應地選取了代表性的時間窗口進行分析,他們發現,在心髒停搏前的30秒(兩側半球受抑制階段),以及心髒停搏之後,腦波信號都出現了意料之外的變化。

  我們的腦電波包含了α、β、γ、δ和θ這5個主要的波段。在心髒停搏前的最後30秒,頻率最高的γ波功率相比於左半球受抑制階段明顯增強,γ波在5種腦電波中所占的比例也明顯上升;而在心髒停搏之後,所有腦電波的絕對功率都迅速降低,但γ波所占的比例仍高於癲癇發作後的基准階段。

  因此,在瀕死階段和死亡時,大腦信號中的γ波都表現出了超常的活躍度。此前的研究已經揭示,γ波與多項高階認知功能有關,包括集中注意力、產生夢境、冥想、記憶提取、信息處理和有意識的認知。而此前瀕死體驗報告中的記憶閃回,同樣屬於這一範疇。

  Zemmar博士說:「通過形成參與記憶提取過程的腦波,大腦可能在臨死時最後一次回顧了一生的重要事件,這一點與那些瀕死體驗的報告相似。這些發現向我們對於生命何時終結的看法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問題,例如器官捐獻的合適時間。」

  這項研究首次監測到人類死亡過程中的大腦活動,而在此之前,也有研究在大鼠實驗中觀察到類似的γ波異常。這意味著在死亡過程中,大腦的生物學響應可能在不同物種間具有保守性。

amocity
amocity

  


  需要指出的是,這項研究仍有明顯的局限性。例如,這項結果只來自一位患者,並且這位患者此前遭受了腦部損傷、癲癇和血腫,這些症狀都使得對數據的解釋更加錯綜複雜。

  對於死亡時的神經活動,這項略顯單薄的研究是一個開端。但與以往的突破不同的是,我們無法期待更多的研究湧現。畢竟,這項研究的出現可以說是一個巧合,人們依然沒有辦法在符合倫理的前提下系統研究這一問題。但來自這位患者的線索,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溫暖。正如Zemmar博士所言,我們從這項研究中學到的是,「當我們心愛的人閉上了雙眼,他們的腦海中可能正在回顧一生中最美好的片段。」

  參考資料:

amocity
amocity

  


  <1> Raul Vicente et al。, Enhanced Interplay of Neuronal Coherence and Coupling in the Dying Human Brain。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2022) https://doi.org/10.3389/fnagi.2022.813531

  <2> A replay of life: What happens in our brain when we die? Retrieved Feb。
22, 2022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44192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