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當一匹馬對我笑,我患上了「恐牙症」!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310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2年03月10日 11:21

【科學快訊】

  來源:博物

  你有沒有見過一匹馬對你「笑」,表情一點都不友好。

  它有些任性,還有些囂張。

  有時它還帶著一些癡狂……

  看完之後,我只有一個想法:

  媽媽!我要回家!!這馬的牙齒也太可怕了吧!

amocity
amocity

  


  我們對馬、牛、羊那麼熟悉,卻很少注意它們的牙齒,其實這裏頭大有學問。今天我們挨個講講它們的牙齒。

  作為古代最好的交通工具和戰場武備,馬在家畜中總是得到最多關心,其中牙齒養護又是重中之重。迄今最早的獸醫牙科手術證據,就是3000多年前一顆被鋸斷整形的馬牙,出土於蒙古高原。

  現代的高端馬場,更是定期給馬檢查牙齒、配備專業牙醫,甚至「馬牙科」在獸醫中都已是一門單獨的學科。

  獸醫為馬匹檢查牙齒

  圖片來源:vet service

  一套「完全版」的馬牙,總數為36~40顆。

  撐起它們大長臉的,是上下頜的長長齒列,上下各有6對頰齒(包括3對前臼齒和3對臼齒),共24顆。馬的頰齒生得粗大堅固,覆蓋著厚實的琺琅質,這是它們的咀嚼工具、最重要的吃飯家夥。

amocity
amocity

  


  馬的牙齒和人類一樣,分為頰齒(臼齒和前臼齒)、門齒和犬齒三部分,長排的頰齒齒列讓馬長成了 「大長臉」。 ;

  嘴巴正面,則是上下各3對門齒,共12顆,主要用來啃斷草葉、草莖。另外4顆呢?是犬齒。別看馬這一族吃了幾千萬年的草,它們嘴裏仍然保留了犬齒。

  不過,通常只有公馬生著4顆尖利的犬齒,而母馬的犬齒發育不完全,一般只是微微露出牙齦,所以也有「母馬不長犬齒」的說法。公馬的犬齒,既是它們互相打架時的武器,遇到猛獸時也能用來自衛。一些火爆性子的烈馬喜歡咬人,就是這種古老天性的延續。

  手給你咬掉!

  圖片來源:dreamtime

  而家馬的非洲親戚——斑馬,更是以「鐵嘴鋼牙」著稱,在動物園時常咬傷飼養員或是亂投喂的遊客。

  打鬥撕咬中的雄性斑馬。沒被人類馴化的斑馬有「老虎馬」的外號,除了身上的條紋像老虎,也因為它們喜歡用牙齒攻擊。圖片來源:tumblr

  在中國古代,像伯樂這樣的「相馬」高手雖不常有,但摸摸馬的牙齒就知道馬的年齡——「幾歲口」,還是挺普及的技能。

  當然,摸馬牙不是把整只手伸到馬嘴裏去摸後槽牙(頰齒),小心被咬!摸摸它們的門牙(切齒)就行了。

  用今天比較科學的語言來說,就是未成年看換沒換乳齒,中年看咀嚼面的磨損,老年看牙齒表面的凹槽。

  和人類嬰兒一樣,小馬出生後不久,就會長出它們馬生中的第一組牙齒——乳牙。到了2~3歲,小馬的乳牙逐漸脫落,替換成更大、更粗糙的恒牙,直到5歲左右全部被恒牙代替。小馬長齊恒牙的時候,也同時結束了童年,進入了成熟期。

  馬的牙齒

  繪圖:孟凡萌

  在這之後,又怎麼摸牙識馬齡呢?

  隨著每天吃草不斷損耗,馬的切齒也被越磨越平。一般來說,馬的下頜第1對(最中央一對,以此類推)、第2對、第3對切齒,分別在它們6歲、7歲、8歲時開始磨平;上頜的第1,2,3對切齒,則在它們9,10,11歲時依次磨平。

  馬的切齒被磨平的同時,牙齒中間還會出現一條垂直的凹槽——牙槽線。馬在10歲時會首次出現牙槽線,15歲時約一半切齒都會長出牙槽線。20歲以後牙槽線又會消失,不過這時的馬也已進入老年了,一般再過幾年就會牙齒掉光。隨著年齡增長,上下切齒的咬合角度也發生變化,門牙越來越往外凸。

  吃草草,長高高

amocity
amocity

  


  圖片來源:horsedoctor

  相比馬嘴裏的三種牙齒俱全,牛羊的32顆牙齒就有些奇葩了——除了上下頜各6對頰齒,它們的上嘴唇裏面完全沒有門齒、犬齒,只有一塊叫「齒墊」的厚實牙齦!

  而它們下頜的犬齒卻長成了門齒形態,與門齒並排,相當於有8顆板牙(切齒)。而且這種配置,居然是食草動物中的主流。

  山羊的上頜骨,頰齒中靠前的3對前臼齒較小,靠後的3對臼齒較大。

  我們平時說的「牛」和「羊」,在分類上都屬於牛科動物,而且各自都包括不止一個物種。「牛」一般指的是家牛(黃牛),至於水牛、犛牛和中國雲南的大額牛,都分別馴化自其他的野生祖先。「羊」中的綿羊和山羊,也是兩種動物。

  這些牛羊家畜以及牛科的各種野生「牛」「羊」「羚」,加起來有140多種,是現存食草動物的第一大家族。除了牛科成員,鹿科的各種鹿、長頸鹿科的長頸鹿,切齒配置也是上0下8,沒有上切齒。

  與大部分哺乳動物用上下門齒切斷食物不同,沒有上切齒的牛羊,是把上頜的齒墊當「砧板」,配合下切齒把食物碾碎。

  由於它們有秘密武器——分成幾瓣的胃,所以食物第一次進嘴時不用咀嚼,而是吞進胃裏進行初步消化,然後才反芻回嘴裏,花幾個小時用頰齒、下切齒和齒墊反複咀嚼研磨,再咽下肚完成更徹底的消化過程。

  牛羊的嘴唇、舌頭也很發達,可以看到它們的嘴在吃草時不時向上拉拽,一把把將草卷進嘴裏,效率很高。

  尤其是羊,它們吃草是連根拔起的,這種「斬草除根」的吃飯方式對草場破壞很大。因此不論是養綿羊的草原牧人,還是養山羊的山區牧人,都得幾天換一個地方,趕著羊群不斷尋找新的草場。

  如果你對羊的牙齒還不了解,那涮個羊肉了解一下吧!(bushi)

  撰文 | 盧路

  部分圖片 | 圖蟲創意

  微信編輯 | 阿什麼爽

  本文原載於《博物》雜志2018年11月刊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