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早睡晚睡都不行,這個時間睡覺,遠離心血管病!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409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2年04月09日 10:00

【科學快訊】

  大家都知道熬夜、睡太晚不好,不僅第二天精神狀態不佳,時間久了,還容易引發內分泌失調、記憶力下降、免疫力降低、腑髒功能衰退等一系列健康問題,甚至可能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

  那麼,睡得越早越好嗎?——並不是!

  2021年11月,歐洲心髒學會(ESC)旗下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 Digital Health》上發表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入睡時間」和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有明確的聯系,睡太早和睡太晚,都不利於身體健康。

  早睡晚睡都不行

  這個點睡覺對心髒最好!

  該研究從英國生物銀行納入88026名年齡在43-79歲之間的參與者,用腕式手環記錄他們的睡眠狀況,並對參與者們進行了生活方式、健康狀況、身體評估等調查。

  在平均5.7年的隨訪期間,有3172名參與者患上了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慢性缺血性心髒病、中風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研究人員發現,在校正了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糖尿病、血壓等混雜因素後,與晚上10-11點睡覺的人相比:

amocity
amocity

  


晚上10點前睡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4%;

晚上11-12點睡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12%;

晚上12點及更遲睡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25%。

  也就是說,入睡的時間點和心血管患病風險呈現「U」型關系:睡太早和睡太晚,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淩晨12點及更遲入睡,患病風險最高;晚上10-11點,才是「更佳的入睡時間」!

  睡不夠這個時間

  身體、精神都「垮掉」

  但是,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熬夜加班是常有的事情,做到「每天晚上10-11點間睡覺」真的很困難。此時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盡量保證每日的睡眠時間足夠長——因為除了入睡時間外,睡眠時長也是衡量睡眠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

  那麼,每天要保證多長時間的睡眠,會降低對身心健康的損害呢?今年7月,國際醫學期刊《行為醫學年鑒》發表的一項研究給出了答案。

  在該研究中,美國南佛羅裏達大學的Soomi Lee博士,調查了1958名相對健康且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年人,並對他們進行為期8天的睡眠檢測。結果顯示:每天晚上6小時的睡眠是維持成年人最佳健康狀態的最短睡眠時間。

amocity
amocity

  


  睡眠不足6小時,身體、精神都「垮掉」

  調查數據顯示,1天睡眠不足6小時,就會使消極情緒以及身體症狀極速惡化,且增幅最大。其中負面情緒約增加22%,正面情緒約減少4%;出現的身體症狀數量和嚴重程度分別約增加14%和6%。

  這些負面情緒包括焦躁不安、緊張、悲傷、沮喪、憤怒等消極心理狀態,而身體出現的症狀包括上呼吸道疾病、各種疼痛、胃腸道問題等生理疾病。

  連續3天睡眠不足,身體「惡化」達到頂峰

  當睡眠不足的狀態持續3天時,惡化的數據會達到頂峰。超過三天後,雖然身體會逐漸適應睡眠不足,但這些不良的身心狀況也會因為持續的累積而越發嚴重。數據顯示,連續的睡眠不足使出現的身體症狀數量增加18%。

  該研究證明了,即使一天的睡眠不足都會引起較強的身心損害,而持續性的睡眠不足更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對身心健康的影響也是持久的。即使後來通過周末或者其他時間補覺,對身體的危害也無法消除。

  擁有優質睡眠

  你需要這份「助眠攻略」

  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的睡眠對於維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因此對於工作、生活、學習壓力大的人群來說,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保證在晚上10-11點休息;如果沒有辦法選擇入睡時間,那就盡量保證每日6小時的睡眠時間。

amocity
amocity

  


  此外,我們還要關注睡眠質量——只有在深度睡眠的狀態下,大腦皮層才會處於充分休息狀態,起到更好的消除疲勞、修複機體損傷、提高免疫的作用。

  而且美國斯坦福大學發現,深度睡眠較長的人,壽命也更長。如果伴有睡覺多夢、夜間易醒、醒後頭暈的人可以試試下面的助眠法:

  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①關閉燈光、拉好窗簾,臥室要暗;

  ②關上窗戶,關閉電子設備,保證安靜;

  ③室溫20°是最舒適的睡眠溫度;

  ④枕頭高低、軟硬合適,被子薄厚適當。

  用好天然「褪黑素」

  褪黑素是人體腦部松果體分泌的激素,掌管著人體的睡眠節律,能夠有效地縮短睡前覺醒時間和增強深睡眠的時長。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35歲以後,體內自身分泌的褪黑素明顯下降。

  除了直接吃藥劑,其實一些天然食物也能補充。像核桃、芝麻、燕麥、香蕉等可以促進人體分泌褪黑素;蝦、蟹、魚、藻類等富含蝦青素的食物則能保護褪黑素不被氧化。

  本文審稿:陳海旭,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副所長,碩士生導師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