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409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843-鄭州與棉紡

作者:斯文的樊學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在鄭州中原區的東北部,有一條棉紡路,路兩旁坐落著數家棉紡廠,廠內幼兒園、生活區、小吃店、農貿市場一應俱全。

這條充滿生活氣息的老街從歷史中走來

或許還將向未來走去

(圖:小蘋果Panda/圖蟲創意)▼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這裡的生活區多為五層以下的蘇式紅磚建築,日積月累的風化、侵蝕作用讓建築表面斑斑駁駁,但是撲面而來的歷史感又能讓人想象到,這些建築在當年享有怎樣的地位。

amocity
amocity

  


一條棉紡路,半部鄭州史

(圖:右眼看景 / 圖蟲創意)▼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從今天的角度看,這裡也並不是鄭州建成區中靠近中心的地方,老鄭州人則管它叫西郊。然而這片「郊區」卻一度承擔了鄭州整座城市稅收的一半,從毛澤東、劉少奇、鄧小平到中蘇友好協會代表都來此視察過,一時風頭無兩。

鄭州-中原區-棉紡路所在▼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如今鄭州早已不需要紡織業作為拉動經濟的引擎,棉紡廠也早已搬遷。鄭州棉紡織業的興衰既是一座中心城市產業升級的昭昭天命,也是無數老鄭州人的家族歷史。

少年時代離家鄉,為祖國進棉紡

走路蹣跚,已忘故鄉

(圖:河食何地/圖蟲創意)▼

amocity
amocity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地理優勢

宋元時期,棉花傳入中原地區,這種產量高,保暖性好,便於加工的優質作物得到了迅速推廣。到了明清兩代,河南的棉花產區從平原向四周延伸,在乾隆年間已經成為河南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不但滿足本省人的需要,還向四周拓展市場。

它甚至成為了江南紡織業最重要的原料產地。

明清朝廷大力推廣種植棉花,棉紡織業逐漸興起

棉布取代絲、麻成為人們衣著的主要原料

(圖:曉舟攝影 / 圖蟲創意)▼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遠銷外省的背後意味著能夠產生價格優勢的巨大產量。這顯然不是正宗小農經濟中房前屋後栽幾顆棉花自用,有富餘再拿出來賣能夠做到的。清末歐美培育的良種棉花傳入中國,河南部分地區的棉花種植已經出現了規模化、專業化、商品化的趨勢。

而早在康雍年間,豫北衛輝府棉花就已經完全替代了傳統的桑蠶業,光緒年間安陽縣甚至出現了挖井百餘眼,水車30架,佔地50公頃的植棉公司。

相比蠶桑,棉花「無採養之勞,有必收之效」

棉布比之絲綢也更適合普通百姓日常穿著

(圖:鯨尾視覺 / 圖蟲創意)▼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豫東很多地區土地相對貧瘠,也更容易發生洪澇災害,不宜種糧的地區普遍以種棉為大宗。豫西地區的陝縣種棉甚至多於五穀,產品遠銷上海;豫西南地區出現了一望無際的棉花集中種植區。豫南地區存在棉花種植,但是商品化趨勢不明顯。

在以農業為支柱產業,絕大多數人口屬於農民的清末,棉花這種可以補貼家用,製造財富的經濟作物對於河南來說至關重要。它不但換來了外省輸入河南的商品,還啟發河南產業升級,從原材料的供應者直接升級為製造商,棉紡織業開始興起。

通商口岸的開放,讓中外的貿易交流多了起來

而從國外來的用機器織的平紋布則被稱作洋布

同理還有洋火,洋油等

將這些新產品本土化,就是重要的產業升級▼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雖然當時的紡織業僅僅依靠人力且不成規模,面對西方製造的洋紗、洋布難以競爭,卻為河南留下了產業基礎。

河南周邊的陝西、山西也是棉花的重要產區。但它們距離中國東南部最早興起的那一批機器紗廠更為遙遠,依靠牲畜馱運棉花成本過高,限制了當地棉花種植業的發展,也限制了東南織布廠的產量。棉布產量上不去,價格就必然高,最終承擔衣物、寢具高價負擔的還是全體中國人。這類生活必需品的匱乏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是事關國民基本福祉的大事。

產棉地沒技術,織棉地沒原料

一身衣服縫補能穿,不敢奢求款式花樣▼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1889年,張之洞向清政府提出了興修盧漢鐵路的計劃。這條鐵路將連線北京附近的盧溝橋與武漢三鎮中最為繁華的漢口,是如今京廣鐵路的前身,其重要性顯而易見。

京廣線加上隴海線

成為鄭州這座城市崛起的關鍵▼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盧漢鐵路作為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幹線,修建過程一波三折,工期也拖得很長。1904年鄭州站成為了甲等業務段,1906年盧漢鐵路終於全線貫通,開啟了鄭州因鐵路騰飛的歷史。

盧漢鐵路也就是現在的京漢鐵路

1950年代的鄭州火車站,是當時全國十大火車站之一

(圖片:Wikipedia)▼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1905年,以鄭州為中心,連線洛陽與開封的汴洛鐵路,作為盧漢鐵路支線正式開工,並在日後逐漸延長為隴海鐵路。鄭州的鐵路線從一字型變為十字型,交通通達度大大提升,商貿日益繁榮,為之後工業發展奠定基礎。

豫西南的棉花,即使繞遠透過鐵路

到達西安和漢口的速度也會更快

而鐵路沿線產區就更加方便了▼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棉紡之城

1918年,一批來自上海的民族資本家到鄭州考察,認為這裡交通發達,人口密集,距離河南、陝西、山西這些棉花主產區較近,區位優勢明顯,便籌資200萬銀元,在鄭州投資建立了擁有200臺織布機、4000名工人的豫豐紗廠。

被譽為「棉紗大王」的穆藕初自美留學歸國後

創辦了多個棉紗廠

其中豫豐紗廠更是與他隨後的人生緊緊相連

(豫豐紗廠生產的廣告畫《飛機》)▼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無奈直奉、直皖戰爭期間破壞了營商環境,紗廠險些資金鍊斷裂,之後又因抗戰搬遷,命運顛沛。

1951年,豫豐紗廠原廠址上建立起了國營鄭州棉紡織廠。在識字率只有20%的年代,從零開始培訓工人是一件頗為麻煩的事,工廠經協調從上海抽調了一批熟練紡織工,再從鄭州本地招收工人,迅速達到了3萬錠的規模。

國棉三廠生活區的一面牆上

描繪著關於鄭州棉紡的回憶

在那個年代,許多人懷揣著一張硬座車票

從此紮根在了鄭州▼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一五計劃時確定了300萬錠的紡織業產量,國家開始大規模擴大紡織業產能,以京廣線沿線為依託,確定了六大紡織基地,鄭州更是確定為北方輕工業基地。

六大紡織基地

「一五」期間,國家規劃在北京、鄭州、西安、石家莊、邯鄲、咸陽建設「六大紡織基地」▼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1953年,5萬錠規模的國棉一廠,在鄭州老城區西側的隴海鐵路旁動工,原豫豐紗廠因規模更小定名國棉二廠。一年後,10萬錠規模的國棉三廠動工,最終到1958年建設國棉六廠時,除了二廠位於老城區之外,其餘5家50年代興修的棉紡廠都在一條路上,位於西郊的鄭州棉紡路正式形成。

時至今日,在鄭州棉紡西路的兩側

這些具有時代特色的紅屋頂仍零星的散落在高樓大廈之間

(圖:Google map)▼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西郊因底層堅固、地勢較高集聚了大量重點企業。除了與棉紡廠配套的印染廠、紡織器材廠、紡織機械廠,還有砂廠、煤機廠、電纜廠、水工機械廠等等大型國有企業。

曾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綜合性砂輪廠的鄭州二砂

在卸下時代的重任後,又被建設成了文化創意園區

成為鄭州文化傳承的一部分

(鄭州二砂文創園記憶之環)

(圖:陳大叔/圖蟲創意)▼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可以說,當時鄭州西郊的企業代表了河南最先進的生產力,所以企業工人工資高、地位高、伙食好,成為了鄭州人心嚮往之的發達地區。這裡也形成了獨特的市民文化,大名鼎鼎的河南燴麵,就是從這一期開始興起的。

害挺好吃

(圖:養樂多)▼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為了適應鄭州棉紡產業集聚的狀態,政府從上海、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抽調了萬餘名棉紡技術工人來鄭州,又建立起四座紡織技工學校,從商丘、周口等地招聘大批女青年,帶來了人口流動,讓無數人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

豫劇中「女子紡織在家園」的場景換到了工廠裡

女性的勞動付出也被更直觀的呈現

(圖:網路)▼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中國的經濟有了商品經濟的影子。紡織業迎來巨大利好,在那個從衣服,到被子普遍買布自己做的年代,布料的需求逐漸上漲。但是產業上游,棉花依然統購統銷,從客觀上消滅了新入局者,鄭州的國營紡織廠體量巨大、樹大根深一度迎來春天,以至於在1981年貢獻了鄭州財政收入的70%。

amocity
amocity

  


鄭州國棉廠作為上世紀30多年裡,國家財政和外匯的「聚寶盆」

待遇好、地位高,是人們眼中的「香餑餑」

(圖:FORSAK3N / 圖蟲創意)▼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時代變了

1986年鄭州棉紡三廠全面落後於同一張圖紙建設的石家莊棉紡二廠,成為鄭州棉紡織業衰退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鄭州三棉與北京二棉、石家莊二棉和西北四棉

曾被稱為中國紡織行業「四朵花」

吸引了許多國內外紡織業同行來參觀學習

(圖:komo-空茉 / 圖蟲創意)▼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隨著市場經濟逐漸確立,鄭州國營紡織廠弊端凸顯,陸續出現經營困難。到1990年,鄭州棉紡業經濟效益下跌了45.37%,整個行業出現半停產狀態,成為財政和金融上的拖累。

1994年河南有關部門釋出了針對小企業鄭州七棉的調查報告,題目頗有預示性——「該破產就破產」。1998年,鄭州第二紡織廠也確實破產,開啟了企業改制的序幕。經過數年來的歷次併購,紡織廠逐漸搬遷到地價更低的周邊鄉鎮,棉紡路成為了一個時代的遺產。

「機器一響,黃金萬兩」的時代過去了

紡織人已年邁,紡織廠已破敗

提起棉紡路也還要加上一句老城區了

(圖:攝膽包天/圖蟲創意)▼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雖然企業相對衰落了,但是行業的競爭力還在,鄭州依靠此前的優勢依舊在紡織服裝等行業佔有重要地位,鄭州市政府也給予了一定的扶持力度,將服裝行業視為7大支柱產業之一。

2000年以後產業園模式逐漸興起,政府在中原區開闢了鄭州紡織產業園,引入國內龍頭企業,從製造、染整、加工、銷售、檢測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希望藉此打造一個千億級的服裝產業集聚區。

鄭州銀基商貿城作為當時中國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服裝專業市場

「銀基服裝,名揚八方」這口號一聽就雄心勃勃

(圖:老山貨 / 圖蟲創意)▼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除了鄭州紡織產業園,在鄭州南方的下轄縣級市新密市,則成為了鄭州發展紡織業的重點地區。這裡已經建成了總投資規模85億元的四大服裝生產加工專案,包含產業園,孵化園,創意園等。大概會成為鄭州的新棉紡路。

河南有超過1.1億左右的戶籍人口,但是常住人口不到一億,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剛超53%。如何讓更多河南人免於奔波就近城市化,是一個關係到無數人命運的問題。棉紡織業固然早已不是高新技術產業,但是卻可以解決大量人口,特別是女性的就業。藉助鄭州建設中心城市的聲譽和優勢,振興作為傳統優勢產業的紡織業,對於鄭州來說依舊意義非凡。

勞動力流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勁頭

如果有足夠的工作機會,誰願意背井離鄉呢?

(圖:河小聲 / 圖蟲創意)▼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從棉花產區,到紡織中心,再到衰落區,鄭州棉紡路承載了60萬棉紡人關於工作、生活和家庭的記憶。棉紡路兩旁匯聚了中國各地滋味的實惠小吃店,在服務了一批又一批紡織工之後,又成為新晉網紅景點。

小吃店的店主很可能就是紡織廠的前員工,他們是一座城市勃興、人口流入、和市民文化形成的生動寫照。

小吃店的顧客也從最初的紡織人到他們的兒孫輩

又或是想要尋找城市老味道的年輕中原人

(圖:攝影朽木/圖蟲創意)▼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如今棉紡路又被開闢為紡織工業博物館,成為一座城市追憶自身源頭,建構認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比於之前為了追求發展而棄古毀史的不合理方式

鄭州選擇對這些有歷史的屋子進行改造

既能讓住戶住的舒服,又能給城市留下歷史的印記

(圖:shutterstock)▼

河南省會崛起,少不了他 | 地球知識局

參考文獻:

1.馬雪芹.明清時期河南省棉花的種植與地理分佈.農業考古,2000:197-200+227.

2.河南省紡織廳企業管理處、鄭州市紡織工業局辦公室聯合調查組.企業該破產就破產——鄭州市第七棉紡織廠破產情況調查.紡織經濟研究,1994:12-15.

3.鄭子蒙.鄭州紡織城風雲.協商論壇,2018:52-54.

4.卞瑞鶴,戴智瓊.鄭州棉紡業的前世今生.《農村.農業.農民:上半月》,2012:25-27.

5.朱聰聰.鄭州市服裝產業集聚區轉型發展研究.山東紡織經濟,2018:12-15.

END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