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506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670-紅利還是負擔

作者:中年維特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近期奈及利亞最大城市拉各斯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安全部隊對示威人群開槍,隨後示威也走向無序化,甚至開始開倉搶糧。

多名抗議者的死亡未引起當政者的太大重視

似乎已是司空見慣

(圖片:i_am_zews /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暴力衝突、示威、政變似乎是非洲熱點新聞的常態,但奈及利亞卻不一樣。它是一個藉助石油興起的非洲強國,擁有人口超千萬的非洲第一大城市拉各斯,早在2004年就與中國合作,發射了非洲第一顆通訊衛星,近期還與俄羅斯合作計劃建設兩座核電站,是一個被視為未來之星的國家。

amocity
amocity

  


靠著幾內亞灣的石油

真是富了好多非洲國家,尤其是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但這個國家理論上強大的背後有著巨大的隱患。貧富差距巨大、地區發展不均、急於追求高科技卻忽視工業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滲透在奈及利亞的方方面面,也反映出非洲的發展困境。

非洲第一大國

奈及利亞位於西非幾內亞灣沿岸的最東部,領土面積923768平方千米,略小於中國東三省加河北省的面積。寬廣的尼日河與重要支流貝努埃河是這裡最重要的河流,河兩岸形成了肥沃的河谷和河漫灘平原,大河也將奈及利亞的領土分割為三個部分。

奈及利亞是尼日河流域與幾內亞灣的連線點

也是西非和中非、草原與叢林的連線點

(底圖: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amocity
amocity

  


尼日-貝努埃河北岸以平均海拔沒有超過1000米的丘陵高地為主,形成新的分水嶺,東北方是與尼日、查德、喀麥隆接壤的炎熱乾燥的查德湖盆地,西北方為與尼日、貝南接壤的索科托地區。尼日河干流水量巨大且季節性變化明顯,在入海口處形成了面積巨大的三角洲,

這個國家南北差異很大

其首都阿布賈深居中部內陸

最大城市拉各斯則在幾內亞灣沿岸

(圖片:AridOcean/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不難看出,奈及利亞的領土地形多樣,但組成部分相當混亂,並不是以山河為界形成相對封閉的地理單元,而是以大河為中心,向周邊延申。

造成這種反常的原因也很簡單,如今奈及利亞的領土源於英國的殖民統治,而非奈及利亞原本的文明自發形成。

相比逐漸形成的地理疆域

殖民時代的區劃對非洲國家疆界的決定權顯然更大

其中不合理之處,自出生之日便伴隨著這些國家▼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歐洲人在16世紀到達如今奈及利亞沿海地區,基督教開始在沿海地區傳播。當時沿海地區存在貝南、奧約等面積並不廣大的奴隸制王國,也存在阿羅這樣的城邦國家聯盟。這些地處肥沃的衝擊平原的國家相對強盛,透過戰爭、貿易等手段從內陸的地區獲得奴隸,以至於形成了幾條連結內陸與港口地區的奴隸路線。

奴隸海岸是大西洋奴隸貿易的主要出口地

有近兩千萬黑人被當作物品販賣到種植園

是現代非洲苦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1729年的地圖 圖片:Herman Moll / Wikipedia)▼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尼日河北岸地區原本為一些豪薩人的邦國,這一階段信仰伊斯蘭教的遊牧民族富拉尼人進入了該地區,伊斯蘭教開始在奈及利亞北部傳播。19世紀初,富拉尼人反客為主,成立了強盛的哈里發國。

從北非沿多條商路南下的伊斯蘭教大規模佔據西非

其社會組織能力相比土著信仰有很大優勢▼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19世紀末期瓜分非洲狂潮時,英國的殖民系統沿尼日河深入,統合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區域。又因受制於與之競爭的其他列強發源於沿海河口的殖民地,奈及利亞才有瞭如今的疆域。

從傳教,商業拓展,建立保護區

過渡到軍事擴張和實質佔領

英國人對這一套已經非常熟練了

(圖片:Robert Barnes / wikipedia)▼

被外部力量整合的奈及利亞,獨立後不得不面對國內複雜的現狀:存在著521種語言,有超過250個民族。其中最大的民族豪薩人主要分佈在奈及利亞北部,佔全國人口的29%;分佈在西南部沿海的約魯巴人佔比21%;聚居在東南部的伊博人佔比18%,佔比也都不低,在民族上呈現出三族鼎立的狀態。

實力最強的三大族群▼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此外,殖民和富拉尼人入侵留下的文化遺產影響深遠,基督徒依舊集中在南部,佔全國人口的45.9%,伊斯蘭教徒集中在北方,佔全國人口的53.5%。

奈及利亞的伊斯蘭教主要從北方來

基督教則基本從海上來,呈南北對峙之勢

(圖片:bmszealand /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族裔和宗教勢均力敵的狀態決定了這個國家必須要謹慎的恪守多元主義,讓不同認同的人都感到基本滿意,才能獲得和平穩定的統治基礎。

近些年來,北部的有些地區開始實行伊斯蘭教法

大量的基督教徒遭到排擠甚至暴力對待

(圖片:Macnueldemi / Wikipedia)▼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然而這樣的要求,對於一個一窮二白的獨立殖民地來說顯然不現實。民族主義、部落主義、宗教保守主義、和認為裙帶關係理所當然才是奈及利亞人普遍的政治觀念。新生的國家,在這種宗派主義的惡鬥中,也走向了內戰與長久的軍事統治。

在長達三年的內戰中,有二百萬人喪生

其中大部分都是因饑荒餓死的兒童

(內戰期間的兒童收容所)

(圖片:Wikipedia)▼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沒有紅利的人口

當然,身處一個加速進步的時代,早已被納入世界體系中的奈及利亞也不會裹足不前。特別是在70年代初,尼日河三角洲地區發掘出儲量巨大的油田,奈及利亞成功加入歐佩克,成為世界排名前10位的石油出口國。

帶走石油,帶來財富

(圖片:Igor Grochev /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石油經濟雖然存在產生容易依賴的弊病,但在之後的歲月中,奈及利亞也確實安享了石油貢獻的三分之二的財政收入。

國家財政收入類別單一,主要靠油

基建速度快不快也得看油價的臉色

(圖片:Ajibola Fasola /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利用石油繁榮,奈及利亞從八十年代末開始重視國民的醫療保健,推廣社群醫院,結果是人均壽命逐漸提高,嬰兒死亡率有效降低。

重視醫療保健,卻沒有預測到人口爆炸式增長的後果

一車難載的家庭是奈及利亞的常態

(圖片:Jordi C /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然而高度重視出生率的人口政策,卻讓奈及利亞陷入了人口陷阱,長期處在高生育率,低死亡率,高人口增長率的第二階段,到2018年時每名婦女依舊平均生育5.3個孩子,沒有向低生育率過渡的跡象。

陷入了越生越窮,越窮越生的死迴圈

(參考:world ban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其結果是,如今奈及利亞已有2億人口,到2030年預計將達到2.63億,到2050年則將達到4.01億。

增長很猛▼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對該國來說,人口過多首先要面對一個樸實到容易被忽略的問題——糧食從哪來。

多一個人,就多一張嘴

(圖片:Katya Tsvetkova /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雖然奈及利亞政府推廣化肥、農藥、良種,給予外國農業公司3年免稅政策,與包括中國在內的農業大國積極合作,甚至為了提高糧食價格,加強農民種糧積極性,限制糧食進口與走私,但這依舊跟不上人口膨脹的速度,無法實現糧食自給。

人口瘋狂膨脹,可耕農田卻不變

如何分配都是個問題

(圖片:Teo-Inspiro International /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而人口轉化成紅利,也需要穩定的環境,相對完備的基礎設施,和有質量的基礎教育,顯然這些奈及利亞也很欠缺。雖然石油繁榮帶來的財富確實提高了奈及利亞在這些方面的投入,但是石油帶來的收入增長趕不上人口增長帶來的消耗。

即使在相對富裕的產油地區

基本的生活用水都還是個難題

(圖片:Lorimer Images /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至今奈及利亞最大城市拉各斯依舊時常停電,而更廣大北方地區的情況只能更糟,這導致能夠享受到發展紅利的必然是少數人。

石油經濟又導致了南部石油產區與北部高原差距拉大,埋下了嫉妒、怨恨和分裂的種子。

還有,石油業的財富帶動了服務業超前發展,卻導致資金湧入較為成熟的石油或服務業相關,進一步削弱了工業發展的基礎。缺少工業則導致大量貧困的鄉村人口和城市貧民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阻礙城市化和現代化的程序,這又進一步導致了人口增長無法順利過渡到三低模式。

南部的很多人都依靠石油產業生存

amocity
amocity

  


但不足以提供符合人口比例的工作崗位

僅僅是資源型經濟,而很難進入到良性迴圈的工業化中

(圖片:Lorimer Images /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政治和文化很難超越經濟基礎發展。儘管國家治理已經儘量民主化,但奈及利亞社會內依然廣泛存在暴力、腐敗的問題,警察面對外國人尚且明目張膽地索賄,不難想象他們對於本國人來說會是怎樣的存在,而更上層又會有什麼樣的政治生態。

噩夢,也就在這樣混亂的局面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憤怒的年輕人

如今的奈及利亞一方面可以放衛星、搞核電,另一方面卻有9300萬人處於接近絕對貧困,1300萬兒童失學,巨量青年人口如果不能轉化為紅利,就很容易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

即使能進入學校的幸運孩子

也面對著極其不完善的教學環境

(圖片:Ajibola Fasola /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北部地區土地相對貧瘠,降水也少於南方且年際變化大,不利於農業生產的因素配合落後的農業技術和快速增長的人口,讓這裡的農民生活困苦。而這裡偏偏是農業區,除了種田放牧幾乎沒有其他職業選擇。

能有幾家買得起肉呢?

(圖片:Lukasz D Forster /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東北部最為貧瘠乾旱的查德盆地,是以綁架女學生聞名的博科聖地的大本營。這一組織藉助發展差距拉大,內戰傷痕尚未消退和宗派主義方興未艾的東風迅速發展壯大。

大城市中利用網際網路和歐美接軌的富裕青年,通常會被視作既得利益階層。但他們同樣對現狀不滿,希望政府改革,改變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腐敗橫行,警察暴利執法的問題。

求求了,趕快改變吧

(圖片:vic josh /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而隨著疫情的出現,不論是與國際接軌的年輕人,或是極端仇視西方希望復興伊斯蘭教法的年輕人,都因為新冠備受煎熬。生意賠本、失業、領不到救濟糧、一天只能吃一頓飯,不同階層惱怒的原因各有不同,政府自然會成為承受憤怒的物件。

不一樣的原因,一樣的不滿

(圖片:Eiseke Bolaji/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在十月初,拉各斯富裕郊區的年輕人就為了抗議警察暴力執法進行和平示威。相對保守的政府和警察組織早已厭煩這些青年,進而出現了警察開槍致人死亡的事件。然而訊息很快被廣泛報道,引起國際施壓。政府示弱,解散了可能存在酷刑、法外處決等問題的特種反搶劫小隊(SARS)。

#EndSARS運動在全國各地展開

目前SARS部門已被解散

(圖片:vic josh/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可當最可怕的鎮壓力量消失,事情並沒有像富裕青年理想中那樣發展。和平示威不可避免變成流氓參與並主導的打砸搶運動。

這些示威只是無秩序的衝動行為

衝動之後只留下一地雞毛

(圖片:i_am_zews /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此前,為預防新冠,奈及利亞各州曾經囤積食物以備發放。這些糧倉在新一輪暴力示威中,成為了重點目標。不少搶糧群眾確實無米下炊,當他們發現因為管理不當,倉中很多糧食已經腐爛,一些救濟糧大量出現在高官私宅中時,憤怒被進一步引爆,混亂也還將繼續。

奈及利亞及非洲的社會問題已積存已久

而疫情到來又再加劇了矛盾

(圖片:Oluwafemi Dawodu / shutterstock)▼

奈及利亞,2億人口,紅利還是負擔? | 地球知識局

不可否認,如今已然是奈及利亞最好,最有希望的時代,但它依舊像其他非洲國家一樣陷入到人口、宗教、產業結構、不平等的種種問題中。當混亂結束,究竟迎來政治意識覺醒,還是陷入到一種加速版的治亂交替,實在是一個未知數。

參考文獻:

1.https://theconversation.com/why-nigeria-cant-fix-its-development-agenda-and-where-the-solutions-lie-123638

2.https://news.un.org/zh/story/2020/10/1069772

3.https://apnews.com/article/law-and-order-africa-muhammadu-buhari-lagos-nigeria-d0ddf31e774adf4c8be8d31e304c33c9

4.https://www.bbc.com/news/world-africa-54662986

5.https://www.bbc.com/news/world-africa-54678345

6.https://edition.cnn.com/2020/10/25/africa/nigeria-end-sars-protests-analysis-intl/index.html

7.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0/10/25/nigeria-cracks-down-on-rising-mob-looting-on-food-warehouses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Ajibola Fasola / shutterstock

END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