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為什麼是石家莊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511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783-為什麼是石家莊

作者:那日蘇

制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河北有個值得稱道的地方,那就是全中國所有的地貌在河北都能找到。除了丘陵、湖泊、濕地、平原這些在華北地區司空見慣的自然景觀之外,河北省還有著似乎不應當屬於這個省份的地形地貌——

從高到低、由乾到濕

位於二、三階梯分界線上的和河北相當多樣化

(底圖:NASA)▼

張家口市懷來縣天然沙漠,峰頂常年積雪不化的石家莊駝梁山,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塞罕壩草原,以及時常被人忽視的從山海關到滄州黃驊港長達487公裏的海岸線。

amocity
amocity

  


從北到南差異還是挺大的▼

複雜的地形地貌讓河北省每一地市都有著風格迥異的文化和不盡相同的方言,而它的交通和地理中心——北京,又不屬於這個省份,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講河北才是最散裝的省份。

北京事實上把河北分成了兩個世界

而河北又不只是兩個世界▼

在“散裝河北”的現代政治博弈中,石家莊最終脫穎而出成為了省會。

石家莊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京漢鐵路線上十戶人家

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的戰敗震驚了朝野。為了救亡圖存,扶大廈之將傾,盡快提升貧弱的國力,清政府決定自主修築一條鐵路。張之洞提議,該鐵路的路線始於京師,終點是九省通衢之地漢口,被稱為“京漢鐵路”。

amocity
amocity

  


京漢鐵路與京張鐵路交叉

(橋上為京張鐵路,橋下為京漢鐵路)

(圖片:譚景棠)▼

盡管京漢鐵路還是沒有脫離帝國列強獨立建造,但其對於近代中國意義重大。其乾支線連通了汴洛、荊襄、濟東、淮泗和京城這五大人口稠密、貨物豐足的經濟區。鐵路建成以後進一步推動了沿線經濟的發展,很多原先默默無聞的城市在它的帶動下或升級或崛起,如武漢、鄭州、信陽等,當然最傳奇的就是平地拔起的石家莊。

這條重要的鐵路經過不斷改造延續至今

北京、石家莊、鄭州、武漢這四個城市中

石家莊是前後變化最大的一個▼

石家莊一說原名“十家莊”,指最初這裏只有十戶人家。這一說法未必准確,但早期的石家莊確實其貌不揚。

最早關於石家莊的記載出現於明朝洪武年間,為了保衛真定、保定二府而在滹沱河畔設立的一個軍屯。據清代的《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東南三十五裏,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直到20世紀初,石家莊村也只有93戶人家共578口人。

石家莊這個位置是華北平原到山西高原的樞紐之一

在古代倚仗關隘的戰爭時代是頗為重要的節點▼

在中國古人已經耕耘幾千年的燕趙大地上,相比於其他城市,石家莊的文化底蘊略有點虛,非但不比邯鄲、保定、天津這樣歷史氣息深厚的城市,就連治下的縣城正定都比它更有淵源。

河北正定隆興寺

(圖片:圖瑞 / 圖蟲創意)▼

正定縣原名真定,漢時屬常山郡,蜀漢名將銀槍白馬趙子龍就出生於此。唐代真定為河朔三鎮的成德節度使駐地。到了清雍正年間,為了避雍正帝胤禛的諱,真定改名為正定,是當時直隸省名府之一,級別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這些歷史至今仍然被保存在正定縣的名勝旅遊景區中,與它極具現代化風格的科技館交相輝映。

正定四塔真的可以去看看

(圖片:荷月 / 圖蟲創意)▼

石家莊就是當時正定府獲鹿縣下轄的一個村。這裏的土地不甚肥沃,北邊寬闊的滹沱河阻礙了交通,又與正定府相隔不過幾十公裏。以清代人的視角看,這裏無論如何都不像是會發展出一座大城市的樣子。

在古代,大河流沿岸未必是建城的好地方

尤其是可能發生洪水的河流

如今,滹沱河當然就是石家莊的母親河了

(圖片:采微 / 圖蟲創意)▼

直到1902年,京漢鐵路的軌道鋪到了石家莊。

出於鐵路補給的目的,京漢鐵路在正定府和順德府(今河北邢台市)兩站之間的滹沱河南岸的地方設立了一個火車站。當時石家莊還沒有名氣,車站以不遠處的振頭鎮命名,被叫做振頭站,也就是後來石家莊的老火車站。

石家莊並非沒有傳統,鐵路就是其傳統之一

(圖片:1906海岸線 / 圖蟲創意)▼

石家莊就此成為南北貨物的集散地,通過鐵路線往來京師、河洛和武漢等地的商人給這座小村莊帶來了活力,讓它逐漸從一個從事農業的村莊向商貿城鎮發展。

三岔路口

京漢鐵路乾線穿石家莊而過,是這座小村莊的第一個機會。很快,真正將石家莊推上中國近代城市發展火車頭位置的另一個機會到來了。

大力發展鐵路是晚清政府為挽救統治力而向西方學習的計劃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京漢鐵路的分支——正太鐵路很快就被提出和批准。

沿太行山的鐵路通道已經打通

但是通向山西腹地腹地的還沒有,這也很關鍵▼

正太鐵路是往來直隸正定府和山西太原府的線路,19世紀末該線路就被提出,由於當時清中央政府國庫空虛,遲遲不能立項,不得已向華俄道勝銀行舉債,到1898年才正式簽訂合同。

很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八國聯軍侵華和義和團運動讓修路這件事情拖了整整6年。1904年5月正太鐵路正式動工。

因為經費緊張,法國工程師挨士巴尼想盡一切辦法節省開支,包括使用窄軌、線路取直,甚至改變了原定的線路。

鐵路原定的起始點是正定,但因滹沱河太過寬闊,修建跨河大橋成本過高,鐵路交匯點最終選擇了正定府南部的振頭站,也就是石家莊村的位置。石家莊因此成為了正太、京漢鐵路的三岔路口。

正定緊挨著石家莊,滹沱河一北一南▼

通向太原的通道

穩固了太原在太行山沿線城市中的關鍵地位▼

石家莊交通樞紐地位的形成對城市發展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正太鐵路由法國經營,京漢鐵路的經營權也有法國參與,所以法國索性將路局設在了石家莊。路局負責的範圍不僅是在行政和商業上管理鐵路,也包括引進鐵路相關的產業。正太鐵路建成後,法國投資創建了正太總機廠,負責修理和維護鐵路設施和往來列車。

總機廠下設了一系列鍛造、鍋爐、熔鑄、裝配、鋸木等等工業化廠房,為了保證這些工廠的正常運轉,機廠在唐山、天津等地招了數百名技術工人;同時周邊因修路、土地兼並等原因喪失土地的農民也開始在石家莊聚集,或進入工廠當工人,或在火車站附近做搬運工、小商販。石家莊在這一時期迅速變成了一個繁忙的工業城市。

充實的人口和優越的工業生產能力帶動了石家莊各類產業的發展,北洋政府時期石家莊街區面積已經達到1.8平方公裏,這座城市也成為了以正太總機廠為核心的地區工業、商業、餐飲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的核心。

正太鐵路遺跡

(圖片:topsail / 圖蟲創意)▼

amocity
amocity

  


奉系軍閥張作霖占領河北後,將休門鎮並入石家莊,二者各取一字命名為“石門”。

真正讓石門成為可以在體量上與保定、天津相提並論的,是井陘煤礦礦務局的成立。井陘礦務局是中國最早的中外合資煤礦之一,由井陘縣人張鳳起和德國商人亨內肯合辦,後來被袁世凱收歸官有。當時被稱為“北方最良之煤田”。

井陘縣其實已經深入太行山脈,行政上屬於石家莊市

其中一個行政區就叫井陘礦區

(圖片:http://xzqh.mca.gov.cn/)▼

在蒸汽工業時代,煤炭被視為黑色的金子,井陘煤礦的發現和開采一方面讓正太鐵路的繁忙程度更上了一個台階,另一方面也吸引了資本和財富在石門的聚集。

在日軍侵占華北平原之前,石門先後有8家銀行、14家錢莊進駐,數十家紡織、冶煉工廠,是當時冀中南地區的金融、工業中心和地區交通樞紐。

日軍占領時代遺址

(圖片:topsail / 圖蟲創意)▼

晉升省會

建立在正太總機廠為基礎上的工業城市,是中國近代為數不多工人階級力量壯大的城市之一。當工人階級為基礎的紅色政權興起,革命運動風起雲湧之時,石門的工人階級體現出了他們的先進性。二七大罷工、聲援五卅運動等工人鬥爭層出不窮。

在日軍侵華,全面抗戰爆發之時,石門的鐵路工人在地下組織力量抗日,並且偷偷將正太鐵路的機車設備等物資轉移到太行山以西的地區,為這座城市打上了深深的紅色烙印。

正太鐵路遺址

(圖片:topsail / 圖蟲創意)▼

1947年11月,石門解放,被重新命名為石家莊。當時石家莊市人口約為12萬人,在河北省內遠遜於保定,與張家口、唐山大致相當。

不過和上述城市相比,石家莊具有工業基礎的優勢,這在戰爭年代十分重要。而且當時的石家莊除了正太鐵路和京漢鐵路兩條鐵路線之外,日據時期日軍出於戰略部署和物資掠奪目的修建的石德鐵路也大大加強了石家莊市的戰略交通地位,使得石家莊真正成為了鐵路十字形樞紐城市。

石德鐵路開通儀式現場▼

解放戰爭時期,大量工人、民兵被調往石家莊市從事物資生產活動,打出“多挖一噸煤、多織一匹布、多產一個螺絲釘”的口號來支援前線的戰爭。各廠礦還利用民用機器設備生產武器彈藥,搶運軍用物資。

在1947-1949年兩年期間,石家莊市共出動民兵民工12.5萬人,擔架1.2萬副,大車1.8萬輛,牲口4.9萬頭,運送糧食等軍需物資1672萬餘公斤,搬運彈藥18萬箱,做軍鞋25萬雙,做軍服2萬套,從而保證了前線的物資供應。

作為支援前線的後方基地,石家莊市的規模迅速擴大,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市區總人口增加到27萬多人,市區面積也相應擴大。

近代河北省紛亂的歷史中,省會在天津、保定、北平三者之間變動不居。建國後北京退出了這一爭奪,這時人們驚奇地發現,悄然成長起來的石家莊市已經有了可以和天津、保定比肩的實力。

這一區域最有資格的四個城市▼

最開始省會定奪還是在天津和保定之間徘徊。當時是民國時期,天津的地位超越現在,是北方第一、中國第二大城市,解放後天津依然保持了這一優勢;而保定則是傳統上河北省的行政中心。

但石家莊最終還是成為了贏家。這背後的關鍵因素,不是來自國內,而是國外。上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後多次對中國展開核訛詐、核威懾。事實上,當時的蘇聯也完全有能力對中國的大中型城市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

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核戰爭,以及核戰過後的核冬天,當時中國一方面“深挖洞,廣積糧”修建地下防禦工事,另一方面積極“備戰備荒”。

相比濱海的天津和無險可守的保定,石家莊一方面四通八達、交通便利,一方面靠近太行山,特殊時期便於疏散和隱蔽。

於是,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政府以“備戰備荒”的原因遷入石家莊市,直至今日。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折返1435/劉嘉燁 / 圖蟲創意

END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