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紅河首現2億年前尾巴最長腫肋龍類化石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511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2年05月10日 10:06

【科學快訊】

長尾江河龍模式標本及素描圖。(課題組供圖)

長尾紅河龍。(課題組供圖)

近日,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光輝為主導的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報道了距今約2.44億年前一個海生爬行動物新屬種,長尾紅河龍。它發現於我國雲南省紅河州瀘西縣中三疊世早期海相地層,全長47厘米,體形像水生蜥蜴,超長的尾巴尤其特別。長尾紅河龍是我國腫肋龍科最早的確切證據,代表了世界上尾巴相對最長(由69塊脊椎骨組成)、脊椎骨總數最多(121塊)的腫肋龍類。

研究團隊對我國雲貴地區的三疊紀海相地層進行了十餘年的持續研究,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徐光輝說,「當第一次看到紅河龍化石的時候,我向有關專家請教,但被告之這是一種烏蒙龍化石。我對此持懷疑態度,因為烏蒙龍發現於貴州盤縣生物群,時代可能比羅平生物群略晚,這兩個生物群的面貌並不相同。考慮到化石潛在的生物地理演化意義,我決定自己研究來解決它的歸屬問題」。

研究發現,紅河龍代表了烏蒙龍和黔西龍之間的過渡類型,為解決腫肋龍科內部的系統發育關系和生物地理演化提供了新的化石證據。從它長長的軀幹和較纖細的前、後肢可以判斷,紅河龍在淺海環境中主要采用側向波動前進,而它超長的尾部可以進一步提高側向波動的效率。

早在1854年,腫肋龍類化石就發現於歐洲阿爾卑斯中三疊世海相地層。這些歐洲腫肋龍類共分為五屬,都歸入腫肋龍科。中國最早命名的海生爬行動物是一種名為胡氏貴州龍的腫肋龍類。它由原中國地質博物館胡承志先生1957年在貴州興義頂效綠蔭村發現,並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楊鐘健院士1958年研究命名。

amocity
amocity

  


論文的合作者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員趙麗君說,「胡氏貴州龍最初歸入腫肋龍科,但後來考慮到和歐洲同類化石的差異,將它歸入腫肋龍超科貴州龍科。新發現的紅河龍比貴州龍還要早400萬年,與歐洲的腫肋龍類更為接近,代表了我國腫肋龍科最古老的化石證據。」

二疊紀末生物大絕滅之後,海洋生態系統在三疊紀發生了重大變革,爬行動物在海洋環境中輻射演化,形成以魚龍類、海龍類和鰭龍類(包括楯齒龍類,腫肋龍類、幻龍類和蛇頸龍類)等為代表的海生爬行動物支系。華南三疊系海相地層分布廣泛,保存有數量多、門類豐富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為研究當時海洋生態系統的構成、食物網和營養級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論文的合作者貴州大學博士生廖浚伶說,「紅河龍與此前發現的烏蒙龍和黔西龍相似,但是它的牙齒外表面比較光滑、齒冠沒有明顯的膨大,與後兩者顯著不同,這可能反映了它們之間的食性差異」。

amocity
amocity

  


研究項目獲得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2-11309-2

作者:崔雪芹 來源:中國科學報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