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2

曹操兵敗赤壁或藏爭議?黃蓋苦肉計存疑,周瑜反間蔣幹另有隱情!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29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白馬晉一

文:刀與筆(作者原創授權)

赤壁之戰可謂是漢末重要而又精彩的戰役。說它重要,是因為赤壁之戰後,孫權集團、劉備陣營得以擴張發展,逐步形成了曹、孫、劉三足鼎立之勢。說它精彩,則是由於赤壁之戰涉及諸多英雄人物的智慧博弈與實力角逐。羅貫中先生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用了八個回合的長篇來描繪這場著名的戰役,其中亦包含了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精彩橋段。那麼,赤壁之戰的歷史情形究竟如何?文學作品中膾炙人口的故事是否真有其事?哪些情節是虛構的?接下來,筆者將用三個篇幅(分為孫權、曹操、劉備篇,本文先談孫權)文字來向各位簡單地闡釋赤壁之戰的虛虛實實。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孫權集團在漢末三國時期的存在感一向不如劉備陣營和曹操勢力,但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孫權集團才是真正的主角。其核心成員之一的周瑜透過整合和統一孫權集團內部的意見,最終促使孫權集團與曹操勢力交戰,並以儒將之姿巧妙地佈局指揮。此外,小說中孫權集團的其他成員如魯肅、黃蓋、甘寧等在赤壁之戰的過程中表現亦十分出色。大家都熟知的情節有:群英會、周瑜巧設反間(蔣幹盜書)、黃蓋行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等。

一、群英會與巧設反間(蔣幹盜書)情節依據之辨析

《三國演義》中,曹軍初戰失利,曹操遂令荊州降將、水軍都督蔡瑁、張允設立水寨、訓練水軍。蔡、張二人演習水戰頗有法度,周瑜甚為擔憂。正巧曹營的蔣幹自告奮勇為曹操勸降周瑜,於是周瑜巧設反間計,以偽造的蔡、張二人歸吳書信瞞過蔣幹,致使蔣幹盜書折返曹操處,最終借曹操之手翦除蔡、張二人,消除了孫吳的隱患。在這一過程中,蔣幹的形象十分狼狽,不僅沒有完成勸降的任務,同時還多次為周瑜戲弄,醜態百出,導致諸多戲曲作品中蔣幹被演化為丑角。

正史中,上述情節和小說頗有出入。

首先,在事件起因上,正史中雖然交代了曹軍初戰失利的情形,但並未提及蔡瑁、張允任曹軍水師統帥。因為本就沒有蔡、張二人統帥曹軍水師之事,故而也就沒有周瑜利用蔣幹施反間計之事。簡單而言,蔣幹盜書歷史上並無其事。

其次,雖然蔣幹盜書系虛構,但歷史上蔣幹確實有前往周瑜處意圖勸降。據《三國志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記載,蔣幹一到周瑜處,雙方就有儀式性的言語交鋒,此後雙方也大抵知曉了各自的意圖。此外,小說中蔣幹滑稽無用的形象與歷史也並不相符。史載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可謂頗具辯才(筆者按:如此的評價倒是與之後蜀漢的秦宓有些類似,秦宓曾在張溫使蜀時與之以天為題進行過辯論)。另,蔣幹早已明知周瑜難以說動,在這一過程中始終鎮靜敦雅,並無小說中的窘態。

再次,周瑜確有設宴款待蔣幹,也帶領蔣幹參觀了軍營,同時明確表明自己不會投降。故而小說中群英會情節的設計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三國志》以及裴松之注中並未明確提及蔣幹遊說周瑜的具體時間,只是籠統的以一個「初」字說明時間。而《資治通鑑》中曹操遣蔣幹遊說周瑜的時間是建安十四年(209年),是赤壁之戰的後一年。由此也可反應蔣幹遊說周瑜可能並非赤壁之戰中的事件,小說大抵基於情節處理才將這一事件放到了赤壁之戰的大背景下。

綜上所述,小說群英會以及周瑜巧設反間計(蔣幹盜書)的故事創作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如蔣幹至周瑜處意圖勸降、周瑜帶領蔣幹參觀軍營等皆有記載。但是時間上或有偏差。此外,亦雜糅了不少虛構的情節和內容,如蔡瑁、張允任曹軍水師統帥、蔣幹盜書等。

曹操兵敗赤壁或藏爭議?黃蓋苦肉計存疑,周瑜反間蔣幹另有隱情!

amocity
amocity

  


二、苦肉計與詐降書故事來源之闡釋

苦肉計的情節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即:周瑜欲使用火攻計焚燒曹軍,但缺少人手接近曹軍水寨放火。東吳三世老臣黃蓋自告奮勇前往詐降並自願行苦肉計,以期迷惑曹操以及曹操派至孫吳作為內應的蔡中、蔡和兄弟,讓他們相信黃蓋的投降是出於真心。後黃蓋還託參軍闞澤往曹營獻詐降書,闞澤機智應對,加之蔡氏兄弟為苦肉計所瞞假傳情報,終使曹操對黃蓋的投降深信不疑。

正史上,關於火攻計的記載十分簡單,《三國志 周瑜傳》載:「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

amocity
amocity

  


從上述記載中可以發現:

第一,孫吳欲用火攻計是觀察到曹軍戰船首尾相連,這和小說火攻計的前提類似。但史料中火攻計的提出者是黃蓋,之前周瑜等人是否已有類似的看法不得而知。甚至有人認為,周瑜已有破曹的計略,火攻計也可能只是偶然促使的。如南宋洪邁在《容齋隨筆》卷五提到:「說者謂天無大風,黃蓋不進計,周瑜未必勝。此不善觀人者也。方孫權問計於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將軍禽之,宜在今日』。劉備見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正使無火攻之說,其必有以制勝矣。」

第二,歷史上並無黃蓋行苦肉計的記載。黃蓋向曹操投降雖然也曾受到質疑,如曹操曾對黃蓋派來遞送降書的人說「但恐汝詐耳。蓋若信實,當授爵賞,超於前後也」,但此後並無記載曹操對黃蓋投降之事有其他的懷疑,可見黃蓋的投降很快得到了認可。

第三,雖然正史收錄了黃蓋詐降書的內容,但遞送詐降書的人歷史上並沒有留下確切姓名,故而歷史上也並無闞澤獻詐降書一事。

綜上所述,歷史上黃蓋曾經提出火攻計、詐降計,這是小說中苦肉計、詐降書故事的歷史原型,但歷史上黃蓋並無行苦肉計,闞澤亦無下詐降書。在筆者看來,小說中的黃蓋行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皆是為了圍繞和配合周瑜所計劃的火攻計,由此使得情節更加連貫生動。而正史中所記載的內容多零散甚至黃蓋的獻計帶有偶然因素。

總而言之,孫權集團在赤壁之戰的表現有一定歷史依據,但在小說體現上亦都相應的增料不少。雖然歷史上孫權集團是以積極的備戰狀態迎擊曹軍,但許多內容並未見諸《三國志》的歷史正文,如蔣幹至周瑜處、黃蓋獻計等反倒都是出自裴松之對《三國志》的註釋。如此,正史中孫權集團在赤壁之戰的表現與小說體現相比就顯得並不那麼扣人心絃。小說《三國演義》在一些零星的歷史記載基礎上花費了一定筆墨將原本可能並不連貫的事件銜接起來,讓情節一環扣一環,變得緊湊好看。故而,群英會、巧設反間(蔣幹盜書)的前因後果在情節上具有連貫性。而黃蓋行苦肉計、闞澤獻詐降書在小說中火攻計的推動上亦是重要的兩個環節。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