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今日科技話題:高分五號02星、納米複合材料、腫瘤克隆結構和演化模式、未來物種遷移趨勢、光子晶片、貝努小行星表面極不平坦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322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今日科協3月19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製的高分五號02星的大氣環境探測載荷——大氣氣溶膠多角度偏振探測儀、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和高精度偏振掃描儀四台載荷在合肥通過正樣設計評審。

其中,大氣氣溶膠多角度偏振探測儀、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和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為成熟產品,高精度偏振掃描儀為新研製產品。這四台大氣環境探測載荷可精細、定量化監測大氣氣溶膠、大氣痕量氣體、大氣溫室氣體等污染物時空分布信息,將為進一步提升我國大氣遙感監測定量化和精細化水平作出貢獻。

高精度偏振掃描儀的探測目標為大氣細顆粒物、氣溶膠/雲、水汽等,具有紫外至短波紅外譜段的多個工作通道,具備多光譜的全偏振探測能力,能與大氣氣溶膠多角度偏振探測儀聯合探測,進行地表數據傳遞與偏振數據融合,獲取大氣氣溶膠的高精度偏振探測數據,提供大範圍的氣溶膠常規監測數據及細顆粒物反演基礎輸入數據,為空氣品質監測與大尺度長期氣候變化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科學網

2納米複合材料可高敏感測水中重金屬鉛

▲科研過程相關原理示意圖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博士後楊猛利用一種納米複合材料實現了水中微污染物鉛Pb(II)的高靈敏、高選擇性檢測。

據介紹,該工作對於實際水樣中重金屬離子的選擇性及準確檢測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相關成果已發表在Elsevier的AnalyticaChimicaActa雜誌上。

研究結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夠實現對Pb(II)的高靈敏、高選擇性及高抗干擾檢測。吸附實驗表明不同重金屬離子在MoS2/RGO納米複合物表面吸附的容量有很大的差異,MoS2/RGO納米複合物對Pb(II)的吸附量遠大於其他幾種離子。科研人員進一步利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研究了MoS2/RGO納米複合物與Pb(II)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MoS2/RGO納米複合物對Pb(II)具有較大的吸附容量,並顯示出高靈敏及高選擇性檢測。

所提出的方法用來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水口水樣中的Pb(II),並獲得準確的檢測結果與滿意的回收率,表明該分析方法具有檢測實際水樣中污染物Pb(II)的應用潛力。

——中國新聞網

3中國人群特有腫瘤克隆結構和演化模式發現

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生物信息計算團隊首創複雜克隆模式下腫瘤分子演化時序路徑預測模型,發現了中國人群呈現出特有的腫瘤克隆結構和演化模式,並實現了腫瘤免疫微環境、患者生存期、臨床預後等的預測。該研究成果於3月18日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

amocity
amocity

  


據了解,西安交大生物信息計算團隊通過多年研究,提出了一整套適用於中國人群的腫瘤大數據精準診療模型,突破了多組學數據融合的技術難點和多靶標聯合分型的計算瓶頸;在克隆結構相對複雜的腎癌大數據中成功應用,首次繪製出腎癌細胞演化的分子特徵的數據畫像,復現出其中保留的腫瘤細胞演化中內源性、外源性因素交互作用的歷史痕跡,首創了基於複雜克隆模式下分子演化時序路徑的預測模型,實現了預測腫瘤免疫微環境、患者生存期、臨床預後等的預測,並由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生物醫學發現。

——《科技日報》

4研究表明:未來物種有向高海拔高緯度遷移趨勢

▲圖片來源:網絡

全球氣候變化嚴重影響著生物多樣性的分布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使大量植物向高緯度和高海拔遷移。高山植物未來如何響應全球氣候變化?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一項成果揭開了這一謎題。

喜馬拉雅—橫斷山地區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是研究高山草本植物在全球變化背景下分布區變遷和海拔變化的理想區域。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銖團隊、高連明團隊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選擇這一地區的高山植物類群綠絨蒿屬、藍鐘花屬和報春花屬的17個代表性物種為研究對象,基於百年來標本採集數據和物種分布模型模擬分析展開研究。

研究團隊還運用物種分布模型模擬了各物種當前和未來分布區,並定量分析了其分布區變化。結果顯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景下,所有物種在未來均有向高海拔、高緯度和西向遷移的變化趨勢,但不同模型模擬的面積變化大小存在差異。

此項研究不僅揭示了喜馬拉雅—橫斷山區高山草本植物響應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而且對該地區高山植物的保護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數據支撐。研究成果近日分別發表在《植物多樣性》和《生態與進化》上。

amocity
amocity

  


——《科技日報》

5更小更強的光子晶片取得理論突破

▲圖片來源:網絡

amocity
amocity

  


受制於摩爾定律,信息技術載體的存儲密度與運算速度的提升均面臨瓶頸,人類的目光從「電」轉向了速度更快的「光」,「光子晶片」的概念應運而生。3月19日從南京理工大學獲悉,該校蔣立勇教授團隊提出一種新方法,實現了表面等離激元空間編碼功能,從理論上為多功能、多自由度調控的光子晶片的應用開發助力,讓人們距離光子晶片更近一步。

蔣立勇團隊另闢蹊徑,以表面等離激元模式相干機理為理論基礎,創新性地提出了「面內」全光相干調控方法,該方法突破了「面外」全光相干調控方法的機理限制,具有獨特的模式選擇性和空間選擇性,更有利於晶片集成。

此外,該方法的提出也為人工微納結構相干光譜調控提供了新思路,可拓展到光子晶體等其他微納光子結構的光譜調控研究上,未來有望啟發更多集成光通信、微納顯示和傳感等領域的創新應用。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國際光學期刊《光:科學與應用》上。

——《科技日報》

6美探測器發現貝努小行星表面極不平坦

美國航天局3月19日發表公報說,探測器奧西里斯-REx對小行星貝努的近距離觀測發現,其表面極不平坦,與此前預想大不相同,而且貝努表面有粒子羽流噴出。基於最新的探測結果,探測器的取樣計劃將有所調整。

奧西里斯-REx去年12月31日進入小行星貝努的軌道,開始繞行這顆直徑僅約500米的小行星進行觀測。探測器原計劃2020年伸出機械臂在小行星表面進行「一觸即走」式取樣。

美航天局說,儘管目前觀測到的粒子羽流不會對探測器構成風險,但貝努表面很不平坦,巨石數量超過預期,這意味著「一觸即走」的取樣方案必須調整。

美航天局此前希望找到半徑25米的平坦採樣區,但目前還沒有發現這樣的區域。為此,項目團隊試圖調整方案,讓探測器在更狹小的區域著陸並取樣。

——新華網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