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抹香鯨和鼩鼱,都是造物主的孩子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421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書香交大

龐然大物

雖然大和小一定永遠是被拿來做對比的項目,但人類的大腦往往會為各種實體類型確立出一些大小的標準,進而會因為某物超出或達不到這些標準,而產生驚訝或欽佩的情感。就活的生物而言,人類的身體大概是一個心照不宣的參照物;因為我們會稱馬或水牛為大型動物,稱貓或融鼠為小型動物;而不論在哪個方向上超越了這些限制,我們就會感到,它們的大小會成為增加我們興趣的一個關鍵因素。初次看見大象的人,可能會感嘆「這麼大!」同樣,初次看見蜂鳥的人的最初印象,恐怕一般也不會是「多漂亮啊!」或「多秀麗啊!」而應該是「這麼小!」

清楚記得當我第一次乘船跨越大西洋時,看到一頭鯨魚油光鋥亮的龐大脊背突然躍出海面,那一瞬間,我是多麼興致盎然,同時近乎敬畏。它幾乎就在船邊上,像一道巨大的光滑堤岸從水中浮現出來,接著,翻滾了一圈,隨即又消失不見。那場面轉瞬即逝,我很難估量它的大小,而且它並未露出全身,但它看上去似乎和我乘坐的輪船一樣大。它無疑是一種體型巨大的溫鯨,因為鬚鯨據說從不會冒險離開北冰洋。這是我們所知的地球上最龐大的動物,其長度可達100英尺,甚至更長。1827年,有一頭此類鯨魚在奧斯坦德附近擱淺,其骨架後來曾在巴黎和倫敦展出,長度為95英尺。另外有兩個標本的長度為105英尺,阿瑟·德卡佩爾·布魯克(Arthur

de Capel Brooke)爵士則表示偶爾能見到長120英尺的龐大鰮鯨。

露脊鯨

露脊鯨或日鬚鯨是極地海洋上的商業捕鯨對象,體型只有上文那種鯨魚的一半多一點。雖然早期的作者曾提到偶爾能見到80或100英尺的鬚鯨,這些說法可能有誇大之嫌,或者是他們沒看出鰮鯨與鬚鯨的區別。阿爾弗雷德國王(KingAlfred)時期存在一種傳統:一個名叫奧士德(Ochter)的挪威人「曾和其他5人一起,在兩天內殺死了60頭鯨魚,其中有一些長48碼,甚至50碼。」這裡的尺碼似乎得自於實際測量,但未必很準確。今天捉到的鬚鯨已經沒有這麼大的了。已故的斯科斯比博士曾參與捕捉過322頭鯨魚,從沒發現過一頭超過60英尺長的鬚鯨。但有必要說明一點,即此類動物天生長壽,它們可能會在一生中慢慢生長,因此也有可能,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由於北冰洋的鯨魚遭到了不斷的迫害,很難生長到完整的尺寸。

不管怎樣,一頭60英尺長的鯨魚,據估算,還是有70噸重,比300頭肥壯的公牛加起來還要重。

抹香鯨

抹香鯨的家園是廣闊的太平洋,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在鬚鯨和鰮鯨之間掌握著一個不斷膨脹的地盤。貝亞勒(Beale)先生是鯨魚領域的權威人士,他給出最大的抹香鯨的尺寸是長84英尺,直徑12~14英尺。其頭部約占全身的三分之一,比身體稍薄;雖然幾乎全身的厚度都差不多,但頭部有一段急劇收縮,仿佛有一塊巨大的骨頭被鋸了下來,這部分的形狀很像一隻碩大的盒子。當此類鯨魚受到打擾時,會呈現出一種被海員們稱為「頭出」(head-out)的現象,即其巨大的頭顱會每隔幾秒出水一次,以示威嚇,那場面相當壯觀。

微小的

如果說龐然大物能激起我們的崇敬,渺小之物也有同樣的效果。那位古人在一個堅果殼內寫下《伊利亞德》之前,如果局限於尋常的尺寸,哪怕抄寫一百遍,恐怕也無法激發出一口氣,讓它「飛進人們的嘴裡」;我們會滿懷興趣看著用一個櫻桃核雕刻出的十幾隻勺子,一個套著一個,但我們恐怕不會將同樣的興趣訴諸於那些搭配盤子的甜點勺。它們的極度微小是我們欣賞它們的原因,但不僅僅是因為小。有一些東西更小,我們卻視而不見,比如灰塵的粒子。這裡的微小一定要伴隨著複雜(在我們尋常的思維習慣中,複雜往往與大得多的東西聯繫在一起):比如說,構成一首詩的字母的數量、形式和排序;再比如說,玩具勺子的數量、形狀和雕花。

如此,讓我們來看看巢鼠,兩隻巢鼠的重量很少能超過半個便士,而其龐大的小家庭,8隻生機勃勃的小老鼠,能擠在一個比板球還小的巢穴里,此外,還有更小的伊特魯里亞鼩鼱,而更讓我們興趣盎然的是,這些老鼠雖小,卻五臟俱全,100英尺長的龐大鰮鯨擁有的器官,它們也都一個不差。蜂鳥的基本構造也和神鷹完全一樣,微小的身軀,我們可以裝進筆筒,放進腰包,帶回家,它們的結構和龐大的鱷魚沒什麼分別;鯖魚從來不超過1.25英寸,而它們的五臟六腑也和36英尺長的巨型姥鯊別無二致。

amocity
amocity

  


巢鼠

結構的複雜性,器官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並不取決於實際尺寸,而是取決於這種生物在有機物的全局中處在哪個位置。相比大鯊魚或巨蟒,巢鼠擁有更複雜的組織結構。普遍的情況的確是,結構越簡單的物種體型越小,最簡單地就最小。但要完全領會這件事的真實情況,我們必須要知道,這個法則有很多的前提條件和例外。的確,我們經常聽到一些無知的氫氧顯微鏡(oxyhydrogen

microscopes)的觀察者們宣稱,所有那些在熱鬧的水滴世界中來回跳動的、旋轉的微小斑點,都擁有構成人體的一切器官、組織和肢體。類似的說法在幾年前那些廉價的博物學彙編書籍中比比皆是。但大量的事實已經證明,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不過,近來的情況似乎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即認為我們所稱的「較低級」的有機生命,在結構上都極其簡單。我要說,這個觀點也不正確;顯微鏡每天都在揭示出,這些被倉促定性為簡單甚至同質的物種的組織其實相當複雜,它們的器官系統中存在一些最精巧的特徵,而所有這些都在不知不覺中被忽視了。

鼩鼱

用最先進的顯微鏡觀察存在於每一條清澈溝渠中的一種微小粒子Melicerta,還有什麼比這更有趣呢?你用最精細的鋼筆點出的最小的點,也會過於粗大,無法表現其自然尺寸。而它卻住在自己建造的溫暖舒適的小房子裡,這房子是它用一塊塊的石頭壘砌而成,且完美對稱,它會在建造的過程中展現出所有非凡石匠的技藝。它會為它的灰泥收集材料,然後親自和泥;它會為它的磚塊收集材料,然後親自塑模;這些工作都做得細緻而精確,只有它的壘磚技術能與之媲美。可以想見,為履行這些職責,這種小生物配備著一種獨特的工具,一套器械,而即便我們遍訪各種野獸、鳥類、爬行動物及魚類,再作為補充,探索50萬種昆蟲,也找不到任何能與之媲美的。

整套設備精巧而美麗。這種透明無色的生物的頭部能夠展開,成為一張寬大透明的圓盤,圓盤的邊緣塑形成了四個圓角部分,很像心安草的花朵,只是缺少第五個花瓣。這個花朵式的圓盤的外圈長著顫動的纖毛,它們產生的水流會固定往一個方向流動。如此,圓盤的邊緣會形成一股強大而迅疾的水流,沿著所有不規則的輪廓,吸入漂浮的物質粒子。不過,在這水流的每一個渦線中,隨著它的粒子陸續抵達一個特定的點,即最上方兩個花瓣之間的大凹陷,一部分粒子從旋轉的方向上逃出,排成一條線,沿著其面部的頂端,朝前方逃去,直到它們匯合在一個有趣的茶杯形狀的小空腔中,它位於我們所稱的下巴的位置上。

這個小茶杯就是製作磚塊的模具,磚塊會在需要的時候,一個一個地製作出來。茶杯的內壁附有纖毛,因此,放進去的材料會處在不停地快速轉動中。這些材料都是沉積物的粒子或類似的物質,它們在纖毛構成的水流中,越來越多。接著,通過茶杯的旋轉,它們被凝聚起來,或許得到了為此分泌的黏液的輔助,如此便可構造出一個球狀的浮粒,製作好後,這個生物會突然彎曲身體,將之排出,放在管道或盒子的邊緣,恰如其分地壘在它需要的地方。從製作到排出球粒,整個過程大概用時3分鐘。

我沒有提到這個活物中包含任何其他器官系統:負責消化、循環、呼吸、繁殖、移動、感覺等功能的器官,不過,這些器官在這種生物的組織中多多少少都是清晰可見的,因為它渾身上下都如玻璃般透明。現在,我只請大家注意那部分專門用於修建居所的精巧器官。不過,任何描述也無法傳達親眼看見這種小生物工作給人的感覺;而由於這種生物十分尋常,而且很願意在顯微鏡下表演這一功能,因此,這個無與倫比的奇觀是很容易見到的。

水中微生物

amocity
amocity

  


目睹著melicerta的建造過程,我們很難不認為它們是有智慧的,但至少是低於人類的某種智慧。舉例來說,當大猩猩將樹杈收集起來,給自己造一張床時;當河狸與同伴協力,咬斷幼小的樺樹,並收集黏土,打造一座水壩時;當岩燕將泥塊收集起來,在我們的檐下構築一個空心的容器,來存放它的蛋和雛燕時,我們都會毫不遲疑地辨識出其中的智慧—不論稱之為本能,還是理性,還是兩者的結合。既然如此,當我們看到這種不可思議的微生物的勞作,怎麼會看不出那些勞動是某種非物質原則的產物呢?它們一定有一種力量,能夠判斷盒子的狀況,判斷要蓋多高,需要多少時間;一定有一種意志,決定開始,然後繼續下去,再決定停下來(因為纖毛帶來的水流完全是受到掌控的);一定有一種意識,能知道球粒已經做好了;一定有一種準確的評估,能判斷出壘磚的位置;是否還應該說,一定有一種記憶,知道前面的球粒壘在了哪裡,因為整個壘砌的過程並非遵照著有規律的順序,而是一會兒放在這邊,一會兒放在那邊,僅僅保持邊緣高度的大致統一;以及一種意志,來決定放置的點。這些當然是智慧的力量。然而,智慧操縱的對象卻是一個如此微小的粒子,你哪怕張大眼睛,哪怕在最適宜的環境下,也只能看出有那麼一個斑點,你必須舉起包含著它的玻璃,放在眼睛和光線之間,並襯托著黑色的背景,這樣才能讓光線照出那個微小的生物!

-版權所有-

本文觀點來自

amocity
amocity

  


《博物羅曼史》

內容簡介

博物學文化系列。研究博物學的方式多種多樣,本書採用了美學的角度,並配有反映了自然的詩意的插圖。本書共分為12章,編排層次也獨具匠心,從美學和詩意對比的角度,涵蓋了時間和季節,自然中的和諧,自然中的矛盾,小中見大,自然中的極大,自然中的極小,自然中醒目的、適世的以及未知的。

作者簡介

菲利普·亨利·戈斯(1810-1888),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博物學家,科普作家。他是海洋水族館的發明者,並開創了海洋生物學的研究。

《博物羅曼史》

作者:菲利普·亨利·戈斯

ISBN:978731319756

掃描二維碼購買此書

關注、點讚、留言、轉發,分享你的感受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