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8

全國農民報總編輯看荊楚三農亮點報導之恩施篇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504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陝西農村網

他們真的不一般

——「全國農民報總編輯看荊楚三農亮點」系列報導之恩施篇

陝西農村網-陝西農村報訊(王海 記者 邵林喜 劉增璋 郝釗龍

文/圖)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恩施大峽谷,鄂旅投進駐7年來,投資13億元,將景區經營建設與地方扶貧進行統籌推進,透過實施產業扶貧,帶動當地老百姓就業創業,帶動地方經濟穩步快速發展。6月13日,「全國農民報總編輯看荊楚三農亮點」採訪團走進恩施大峽谷,瞭解到大峽谷這座「靠山」是如何給「山裡人」帶來不一樣的「新生活」的。

恩施大峽谷景區一角

劉成松:從低保戶到網紅「揹簍哥」

在恩施大峽谷景區,有一個2009年還靠著低保過日子的單身漢,如今卻已攢下了幾十萬元的存款。他叫劉成松,多年來他不僅憑著自己擺脫貧困,而且還克服重重困難,贍養自己體弱多病,年逾9旬的父母,被當地政府評為十大孝子。

網紅「揹簍哥」劉成松。

「現在每年收入5萬元,家裡新蓋了兩層小樓,咱跟著景區徹底的脫貧致富了,現在我一天琢磨怎麼為客人服務好,以後我還要在景區內開酒店呢!」採訪中,「揹簍哥」劉成松向記者們講述自己的脫貧故事。

劉成松工作之餘,愛好創作順口溜。「一條金腰帶,穿通南北兩岸;人在路上行,好比當神仙。」他現場唸了形容「絕壁棧道」的順口溜。據瞭解,像這樣介紹恩施大峽谷各個景點的順口溜,劉成松創作了80餘首,近2萬字。另外,他用當地方言編的打油詩為遊客講解景點,用他獨特的視角為遊客拍照留影,被人稱為網紅「揹簍哥」。

全國農民報總編輯看荊楚三農亮點報導之恩施篇

譚桂英向採訪團講訴她的故事。

amocity
amocity

  


譚桂英:從「灰姑娘」變成「金牌導遊」

譚桂英,5月從恩施大峽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導服高階主管升職為市場營銷部副經理,獲得了恩施「十佳導遊」、「金牌導遊」,「靈秀湖北最美導遊」,全國旅遊系統勞動模範等榮譽。就是這樣一位滿身榮譽的「金牌導遊」,七年前,還是在家務農的一位土家「灰姑娘」。

「當年就是聽說家鄉要開發成旅遊景區,我瞭解到旅遊行業的光明前景,也算是完成心中自小的夢想吧。」當時,譚桂英買來導遊自考的全套教材,白天干農活,晚上就著燈光學習。2011年,譚桂英參加市裡組織的培訓,考了導遊證,順利進入大峽谷旅遊公司,當了一名「正牌導遊」。

「作為一名導遊,我們是旅遊的視窗,是旅遊的形象代言人,是旅遊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的一言一行不僅代表著個人的形象,更代表著整個當地旅遊的形象。」80後的譚桂英表示將會努力為恩施大峽谷旅遊景區的建設精品化、品牌國際化戰略添磚加瓦。

滑竿工:靠著大峽谷掙上旅遊錢

在恩施大峽谷,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靠著抬滑竿(轎子)掙錢,他們就是景區滑竿工。據介紹,恩施大峽谷建鑫轎業公司,現有30臺滑竿(轎子),有60多人的滑竿工,人均年收入36000元左右,旺季(暑假和節假日)平均每天有200元,單季平均每天80元左右,滑竿工平均年齡45歲,最小的是36歲,最大的是56歲。在採訪途中,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滑竿工,瞭解到景區開發給他們生活帶來的變化。

amocity
amocity

  


滑竿工吳德富(左)、劉加元正在景區尋找顧客。

45歲的吳德富幹滑竿工10年了。景區沒開發之前,他在家務農,靠天吃飯!從2008年開始做滑竿工作,有時一天沒事,有時一天100~200元,一個月能掙錢3000元。與固定的搭檔劉加元合作兩年了,感謝政府的好政策,離家近,又能掙錢,真的很好。

全國農民報總編輯看荊楚三農亮點報導之恩施篇

本報記者邵林喜採訪滑竿工劉列喜(中)

amocity
amocity

  


劉列喜,今年42歲,之前在家種玉米土豆,菸葉,採藥材。現在一年能收入3~4萬元,從2012年開始做滑竿工,與鄔成勇兩個人一起搭檔六年,靠著恩施大峽谷這座「靠山」掙錢了。

據恩施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恩施大峽谷旅遊開發帶活了一方經濟,直接或間接地為周邊老百姓提供就業崗位,景區的員工、酒店、演出人員以及景區內從事特色交通(轎伕、揹簍)等優先錄用當地老百姓,現在基本實現每戶有1人在景區就業。

另外,在景區建設和經營中,給老百姓創造了多種就業創業門路。景區投資建設了202個商鋪,其中有158個商鋪採取每年2000元的低廉租金,提供給當地老百姓經營,平均每個商鋪可帶動2-3人就業,純年收入達4.5萬元,最高的可達20餘萬元,共帶動約400人創業。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