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電影《流浪地球》有沒有科學依據?為什麼說是反牛頓,反科學?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726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無淚之城

《流浪地球》在全國上映,大年初一。片子是根據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進行改編的同名電影。《流浪地球》電影看的氣勢恢宏,它的背景是太陽將變成紅巨星,人類為了生存和未來,驅動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的科幻故事。

那這裡面的物理原理到底是科學還是反科學呢?其實有依據,也有部分是依據不足。

1、太陽會不會變成一顆紅巨星呢?太陽是恆星,而恆星的演變規律表明了太陽是會有消失的一天,但不是現在,是在遙遠的50億年以後。太陽的核心是氫元素在燃燒,當它消耗完畢,形成的氦元素在引力作用下,會出現坍縮,從而會釋放出巨大能量,使得溫度升高,當達到一定溫度閾值的時候,會點燃核心周圍的氫殼層,導致太陽快速膨脹,變成了一顆可怕的紅巨星。

太陽成變一顆紅巨星引起的「世界末日」確實發生的,只是我們無法見證那一刻。

2、核聚變發動機能否實現?我們偉大的祖國在錢三強、錢偉長、鄧稼先等優秀科研人員在大漠荒原、戈壁深山的研究基地嘔心瀝血的努力下,相繼原子彈爆炸成功後,在1967年6月17日,我國西部地區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而氫彈,是一種劇烈的核聚變爆炸現象。我們目前是無法直接利用這種超級能量。而電影中的核聚變是可控的核聚變。那我們未來能否實現呢?答案是可以的,只是時間問題,相信過了10年、50年後,總會有核聚變用於生活的時候。不過電影中核聚變的原料是石頭,這讓我有點詫異,估計這能力沒那麼快實現。

3、建造上萬座高聳入雲的核聚變發動機,能否移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呢?答案是否定的。影片中的核聚變發動機高度11km,輸出的推力有150萬億牛頓。但是地球的質量是很大的,通過牛頓第二定律計算,上萬座發動機最後給地球的加速度也就0.000000025倍的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這加速度要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可以說是痴心妄想。這一點從科學上來講,是反科學、反牛頓了。

amocity
amocity

  


當然,作為一個國產科幻電影,已經相當不容易了,畢竟科幻電影裡面大多都是虛幻的。你怎麼看呢?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