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反派臉的我想做個好人,但身邊人不讓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106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1年12月11日 09:47

【科學快訊】

這人一看就不是什麼好人

我們先來做個遊戲~

接下來將呈現幾張人物圖片,請暫時拋棄你對他們的既往認知,僅根據面孔回答下列問題:

請問圖片中人的性取向是「異性」or「同性」?

請問圖片中人「是」or「否」從事過犯罪行為

請問圖片中人「是」or「否」為一名成功企業家

amocity
amocity

  


即使不清楚對方到底做了啥,光是看臉我們依然能夠回答上面的問題。

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基於推測他人的行為特征,像是上面提到的性取向、犯罪行為與事業成就等。

諸多研究表明,這種預測其實是比隨機猜測更准確的。2018 年的一篇研究就表明,即使是面對陌生官員,群體也有 69.44% 的概率正確回答他是一名犯有政治腐敗罪的官員,還是一名清白的官員。

沒想到吧!看臉還能幫咱們「揪出」貪官呢_(:з)∠)_

臉與腐敗的關聯為什麼會存在呢?以往的研究往往會從臉部本身的特征出發,比如臉部寬高比(Facial width-to-height)。

一般來說,睾酮水平越高的男性,臉就長得越寬,其攻擊性就會越強,顯得越不值得信任、越具威脅性,人們根據面孔判斷腐敗可能性的能力可能就與之有關。

但是,今年最新的一篇研究給出了另一個解釋:看起來腐敗的人確實收了更多的賄賂,但這是因為有更多的人向他們行賄

換句話說,「惡人」們的命運車輪,被認為他們是「惡人」的旁人推動,向著腐敗的深淵奔去。

就是這篇文章 | Psychological Science

看臉識貪官?確實准,但不太靠譜

amocity
amocity

  


研究共分為三個子研究進行,分別對應以下問題:

1) 看臉識人准不准

2) 看臉識人靠不靠譜

3) 看臉識人的准/靠譜是如何實現的

考慮到看臉識人可能受到評價者自身背景知識的影響,在研究1中,該韓國團隊招募了184名對亞洲人臉盲的美國大學生進行評估。

評估對象為24對韓國政客的照片。人物全部為男性,並對有受賄記錄和無受賄記錄政客照片的發型、面部表情、眼鏡和年齡進行匹配。

這裏我們用《魷魚遊戲》的劇照作為示例,評估內容就是:

請根據面孔判斷,以下二人誰更值得信任?

  對實驗材料的模擬 | 魷魚遊戲

研究結果發現,正確地將無受賄行為政客評估為值得信任,或正確地將有受賄行為政客評估為不值得信任的總體准確率為61%,在控制了美國大學生的性別和年齡因素後,總體准確率依然大於隨機猜測。

也就是說,人們確實能夠一定程度地通過看臉推斷出男性政客的不道德行為

研究2中,研究者分別在美國和韓國找了兩撥大學生,請大家完成研究1的看臉識人任務,與此同時,給自己的「看臉識人」能力打分。

結果表明,兩群大學生的總體正確率均高於隨機猜測。但是,個體對自己所做判斷的自信水平和實際准確度之間並無關聯

雖然普通人猜對結果的概率比瞎猜要高,但人們不太有自知力,在判斷自己准不准這件事上和瞎猜差不多

「這些人與我交朋友,

看中的是我的職位啊」

為了解人們到底為何能「看出」貪官,研究者設計了第 3 項研究,這次研究者不僅調查了「行賄者」對貪腐面孔的感知,還調查了「受賄者」是不是真的會受賄。

這個研究分為好幾步。第一步,研究者邀請了56名普通韓國成年人按統一的要求提供了個人大頭照。

amocity
amocity

  


第二步,研究者邀請了800名美國成年人給這些照片的特質打分,例如值得信任程度、容易受賄程度等。

完成打分任務後,這800名被試還需要做賄賂判斷任務,他們需要想象自己是一名潛在行賄者,例如想象自己是一名犯了錯的職員,正在決定要不要賄賂同事以掩飾錯誤。

然後研究者會再展示一遍大頭照,要求被試僅基於樣貌判斷,自己會不會向照片上的人行賄。

第三步,研究者重新召集了第一步中的56名韓國人,同樣讓他們想象賄賂判斷任務中的場景,但他們需要設想自己的身份是潛在受賄對象

他們要回答「我在該場景下是否會接受賄賂」以及「如果有X人向自己行賄,我會接收其中多少人的賄賂?」這兩個問題。

其中,第二個問題中的「X人」是第二步的800人中,實際選擇向此人「行賄」的人數。

實驗結果顯示,在控制了潛在的影響後(比如這個小姐姐太好看了,或者這個大叔看著太慘了),研究者發現人們更傾向於向看上去更不值得信任、更腐敗、更不道德或更不誠實的人行賄

通過「受賄者」面孔感知到的個人特征,也確實能顯著預測「受賄者」實際決定接收的賄賂數

但是,研究者發現,「行賄者」通過「受賄者」面孔感知到的個人特征,沒有辦法預測「受賄者」會不會選擇接受賄賂,也不能預測「受賄者」的相對受賄頻率(即受賄次數除以總行賄人數)。

也就是說,人們根據面孔感知到的個人特征,其實與「受賄者」是不是更容易接受賄賂沒有關系的。

那為什麼受賄者的面孔特征還是能夠預測他實際決定接受賄賂的數量呢?這與行賄總數有關:

人們越感覺一個人的面孔貪腐,就會有越多的人選擇向這個人行賄,從而使得這個人受賄的總量增加

也許甲和乙的道德水准原本差不多,都是十次行賄裏會忍不住接受一次。但有100個人決定向賊眉鼠眼的甲行賄,而只有5個人決定向濃眉大眼的乙行賄……最後,甲鋃鐺入獄,乙平安無事。其他人還要看著他們的照片感歎一句,真是相由心生。

研究者認為,看臉識人的准確性可能源於社會期望(Social Expectations),大家「期待」他是一個壞人,於是,他成為了一個壞人。

當然,這不是為貪汙腐敗的官員辯解,外因僅是影響作用,內在動機才是決定性的。

就算有再多的人來送禮,只要理想信念堅定,又怎麼會落入貪腐的圈套呢!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