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宇宙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擺脫困難,重回戰場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303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NASA的火星探測任務似乎已經前景黯淡了,不過現在,事情突然出現了一些轉機。

圖:洞察號著陸器 2019.09.23

“洞察號”著陸器最初被送往到這顆“火紅星球”的目的無非是:在火星原有地形上打一個16英尺的孔,然後測量地表下的熱量。但是才鑽了14英寸之後就出現了個問題:內置熱探頭的鑽子——“鼴鼠”沒法再繼續鑽了。

這個問題就硬生生從一開始,直到月初,NASA想出了新方案。辦法就是用洞察號著陸器的金屬鏟先填充上這個14英寸的洞然後作為“鼴鼠”的支撐,在它向下鑽孔的時候壓住它。

整個方案基於這樣一種假設,即地下儲水層是大量的土壤,而不是岩石堆積而成的。這樣一來,鏟子就可以幫“鼴鼠”在挖的更深的時候,不讓它來回彈來彈去。這樣的話壓力就是一直向下的,NASA也希望通過這樣來沖破這片堅硬的土地。

這樣也似乎真的起作用了,因為NASA已經證實,“鼴鼠”已經又一次開始移動了。前一周,“鼴鼠”又向下挖了2厘米,聽起來可能沒有多少,但是NASA還是稱這一進展“意義非凡”。

“自從這以來,‘鼴鼠’已經在三種不同場合撞擊了220次”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安德魯·古德在機構網站上一篇文章寫到,“從飛船上的相機傳回的圖片顯示,‘鼴鼠’正逐漸向地面推進。讓整個團隊看看‘鼴鼠’能走多遠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以及撞擊。”

amocity
amocity

  


即使進展這麼小,也有很大的收獲。起碼可以獲知的是,那些組織“鼴鼠”前進的,甚至可能導致探測任務全盤皆輸的,緊密連接包裹的地下物質,是土壤而不是岩石。雖然現在也還不是完全成功向,但至少工程一直在向前推進。

“在機械臂的幫助下,鼴鼠又可以繼續挖洞了,希望我們能繼續挖掘下去”

NASA已經開始研究額外的策略,從而讓不配合的鼴鼠重新開始工作。如果進展再次止步的話,其中一個辦法就是把土堆在鼴鼠身上,這將產生“增加質量來抵抗鼴鼠的反沖”的效果。

參見:NASA為藝術家們創造了一個免費的“CGI月球工具包”

amocity
amocity

  


另一種方法是用鏟子壓住鼴鼠的頂部,把它壓得更深,盡管這樣做也有風險。“鼴鼠”通過用一種能夠提供動力並移動數據的敏感拴繩與“洞察號”著陸器相連。

當然,資年初以來,任何停滯不前的任務哪怕是有一點進展對NASA來說都是好消息。我們只需要等待,看看這一小部分進展能否轉化為有用的數據。

amocity
amocity

  


相關知識

洞察號(InSight)是一顆用於研究火星行星內部結構的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著陸器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制造。洞察號名字來自其全名“運用地震調查、測地學與熱傳導對火星內部進行探測”(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縮寫簡稱InSight)的首字母縮寫。

圖解:洞察號的背景攝像機(上)和儀器部署攝像機(下)傳來的首張火星表面照片。上圖中的黑點是洞察號著陸時揚起的塵土

洞察號的任務是將一個裝載有地震儀及熱流偵測器的固定式登陸載具發射到火星表面,這個固定式登陸器SEIS是由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生產,並利用德國航空太空中心(DLR)制造的HP3熱傳感探頭來測量火星地質結構的導熱,以此研究火星的地質演化。這可以帶來對太陽系的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的新認識。為了降低洞察號的成本和風險,洞察號將使用與2008年登陸火星的鳳凰號相同的設計和技術。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