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推薦

78億人類僅占地球生命的萬分之一?所有物種占比這張圖一目了然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311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我們的星球上大約有870萬個物種,其中超過四分之一生活在水中。

大部分人可能還是很難理解870萬這麼大的數字意味著多大的生命體量,也很難真正體會到地球不可思議的生命多樣性廣度。

因為你要知道太陽系其他星球物種數為0,甚至銀河系所有其他星球也可能為0,我們卻多到誇張的870萬。

為了充分感受到這種生命規模,國外研究人員從生物總量的角度來研究分析了地球生命世界的總組成,以及我們人類在其中的地位占比。

這其中就使用了一種“碳”量計算方法。

為什麼是碳?

"碳基生命"可能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中區別於“矽基生命”的東西,但這的的確確就是我們和所有其他生物的本質。

碳存在於地球上所有複雜的分子和化合物中,也自然就成為了有機生命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為什麼生物總量,或者准確說生物體的質量,通常以碳構成來衡量。

下面就是計算對比的過程了。

在這張視覺化對比圖中(看不懂英文請看後面的詳細對比),一個立方體代表100萬噸的碳,而每1000個立方體相當於1吉噸(Gt C),從中可以一眼看出各物種在地球的占比情況。

amocity
amocity

  


下面是大類別的物種在地球生物總量方面的占比數據。

類別/質量(吉噸)/占總數的百分比

植物,450,82.4%

細菌,70,12.8%

真菌,12,2.2%

古細菌,7,1.3%

原生動物,4,0.70

動物,2.589,0.47

病毒,0.2,0.04

amocity
amocity

  


總計,545.8,100.0%

其中植物占據了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生物質量,達到了恐怖的82.4%。總共大約有32萬種植物存在於地球,正是它們無比重要的光合作用過程使整個地球生態系統不至於輕易崩潰。因為太陽能在這個過程中被植物以化學能的形式儲存在了地球生態之中。

細菌排第二。

而真菌是第三種最豐富的生命類型。盡管科學家目前已確認了14.8萬種真菌,但估計可能還有數百萬種未被確認。

而動物的總體占比,只能算是生物總量這片海洋中的一滴水。

不過,雖然動物只占地球所有生物總量的0.47%,但其中的許多種類值得專門進一步探究對比。

動物/分類群質量(吉噸)/占動物生物量的百分比

節肢動物(海洋),1.0,38.6

魚類,0.7,27.0

節肢動物(陸生),0.2,7.7

環形動物,0.2,7.7

軟體動物,0.2,7.7

家畜,0.1,3.9

潮間帶動物,0.1,3.9

人類,0.06,2.3

線蟲類,0.02,0.8

野生哺乳動物,0.007,0.3

野生鳥類,0.002,0.1

動物(總數),2.589,100.0%

毫無疑問,節肢動物是無脊椎動物中最大的一個物種,包括昆蟲、蛛形綱和甲殼綱多達1000萬種。可以看出海洋的確是生命之母。

而脊索動物(是動物界最高等的一門,也是發展得最成功的一類)的類別包括野生哺乳動物、野生鳥類、牲畜、人類和魚類。在總共65000個活著的物種中,近一半是硬骨魚類,如食人魚、鮭魚或海馬。

令人驚訝的是,與動物這個大物種的其他物種相比,人類所占據的數量相對較少。人只占地球上所有生物量的0.01%。

amocity
amocity

  


關於 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網蟲和線蟲

環節動物是像蚯蚓或水蛭一樣的分段蠕蟲,在這個星球上有超過22000個活體物種。繼節肢動物之後,軟體動物是第二大無脊椎動物群,有超過85000個活體物種。其中,80%是蝸牛和蛞蝓。

蛇蟲類是水生無脊椎動物的一個分類群,涵蓋了各種海洋環境中的11000個物種。這些動物包括水母、海葵,甚至珊瑚。

線蟲通常被稱為蛔蟲。這些生命力極強的小動物已經成功地適應了幾乎所有的地球生態系統,從南北極地到海洋海溝都有它們。它們甚至能在進入太空後再返回地球的過程中幸存下來。

關於微生物

除了這些動物、植物和真菌之外,估計還有一萬億種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而我們迄今為止可能只發現了其中的0.001%。

關於細菌

細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形式之一,被歸類為原核生物(無核)。今天,它們是僅次於植物的第二大生物體構成。這麼大的比重,主要原因就是細菌這些生物體幾乎可以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能存活。從動植物身上以及你的腸道,直到地殼深處,都有它們。

相關研究人員估計,地球上大約有500萬的9次方那麼多個細菌。這個數字極為恐怖,是一個5後面有30個零的數。

關於原生動物(單細胞生物)和古細菌

原生動物大多是單細胞的,但比細菌更複雜,因為它們含有細胞核。它們也是食物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細菌是單細胞的微生物,與細菌相似,但在組成上有所不同。它們也能在極端的自然環境中茁壯成長。從間歇泉(間歇是間斷噴發的溫泉,多發生於火山運動活躍的區域。有人把它比做“地下的天然鍋爐”。)中超過100°C的高溫,到極端的鹽分、酸性或堿性條件下,都發現了他們的蹤跡。

關於病毒

病毒是這其中最迷人有趣的一類。有科學家稱它們為"處於生命邊緣的有機體",因為它們在嚴格的生物定義上不能算是生物。病毒也遠比細菌小得多。

然而,最小的卻是最可怕最致命也最讓人類難以抵禦的。正如現在COVID-19新冠病毒肆虐地球全人類所展現出來的摧毀性,和其他歷史上經常嚴重影響人類進程的病毒一樣,其微小而又宏大的影響絕對沒人敢低估。

然而,看似這麼多的地球的生物總量,卻正在受到威脅。

人類這種超脫於其他所有生物的智能生命,所產生的活動正在對地球的生物總量產生持續影響。

例如,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伴隨人類的工業革命,我們已經失去了大量的地球森林,植被覆蓋率一直在衰減,因為要為工農業用地和畜牧業生產騰出空間。這樣做的一個必然結果是,幾乎地球每個地區的生物多樣性都在下降。

再加上全球變暖這種前所未有的未知因素,勢必會有一個更嚴酷的未來在等待著全人類。

而這個人類文明延續中的巨大問題,最終還是只能拋給全體人類:

我們是否能夠扭轉這一切,並保護地球所有生物的多樣性?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