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宇宙

太陽系形成於原始星雲?觀測與模型,看科學家如何證明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314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網友提問:太陽系形成的標准模型是由巨大的星際雲形成的。支持這個理論的證據是什麼?

答:支持這一理論最令人信服的證據可能是觀察銀河系內其他正在發生同樣過程的地方。如果我們的太陽系與銀河系中其他系統的形成方式不同,那就太奇怪了,因為物理應該適用於任何地方。我們可以看到恒星在巨大的氣體雲和塵埃雲的深處形成,甚至是年輕的恒星周圍環繞著由碎片組成的圓盤,它們看起來就像行星形成的碎片盤。

圖解:可見光(左)和紅外線(右)看見的三裂星雲影像 -位於5,400光年外,在人馬座的一個巨大恒星形成區的塵埃雲。

其他的證據來自對這個過程的模擬。許多天文學家花費大量時間在計算機上構建物理過程的詳細模擬。您可以輸入物理應該如何發生的模擬細節,然後運行它來查看結果。目前由氣體雲形成太陽系的模擬工作進行得很好。

圖解 : 來自隱藏的新生恒星HH46/47的分子流紅外線影像。

對太陽系本身的觀測也支持這一理論。事實上,正是這些觀察結果首先導致了該理論的提出。

1.所有的行星都沿同一方向繞太陽運行。它們的大多數衛星也沿這個方向運行,行星(和太陽)也沿同樣的方向旋轉。如果它們都是由原太陽周圍的碎片圓盤形成,這是可以預料的。

2.這些行星也有相符的特征,它們是由一個主要由氫組成的圓盤圍繞著一個年輕而熾熱的太陽形成的。那些靠近太陽的行星含有的氫非常少,因為當它們形成的時候,由於圓盤太熱而不能凝結。更遠處的行星大多是氫(因為氫主要存在於圓盤中),而且質量要大得多,因為它們可以由更多的物質構成。

amocity
amocity

  


最後,在這個模型中,太陽主要由氫組成。這也可以進行測試。太陽的觀測結果與一個主要由氫組成的巨大球體在核心通過核聚變產生熱量的預期驚人的一致。這種成分也可以用日震學(對“日震”的研究)來測量,並與理論相符。

如果我錯過了任何重要的證據,是我的過失,請讓我知道。

相關天文知識

在解釋太陽系或其他行星系的形成與進化上,星雲假說是宇宙起源領域最廣為大眾接受的宇宙模型。該假說支持太陽系由星雲物質形成而來的說法。同時,這一假說是由伊曼努爾·康德發展起來的,並發表在他的《自然哲學與人類假說》一書中(通俗自然史和天論),該書於1755年出版。起初,該假說僅被用於解釋太陽系的形成,而如今,這一假說被認定為可以解釋整個宇宙行星系形成的原因。

圖解:使用改進的成像處理,在哈伯太空望遠鏡的檔案照片中檢測到年輕恒星HD 141943和HD 191089的岩屑盤(2014年4月24日).

普遍接受的現代改良版星雲假說是太陽星雲盤模型(SNDM)或稱為太陽星雲模型。該模型為太陽系的各種屬性提供了解釋,比如,它解釋了行星的近圓形和共面軌道,以及為什麼行星的運動方向與太陽自轉方向相同?原始星雲假說裏的一些元素在現代行星形成理論中得到了呼應,但大多數元素都已被取代。

amocity
amocity

  


圖解:

小行星碰撞 -建造行星(藝術家的概念)。

根據星雲理論,恒星在厚重而又稠密的氫分子雲中形成——巨大的分子雲(GMC)。這些分子雲在引力條件下並不穩定,物質在分子雲的內部凝聚形成更小更密集的團塊,這些團塊隨後旋轉,分裂並形成恒星。恒星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且總會產生一個圍繞年輕恒星的氣態原行星盤(原行星盤)。在這種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有可能會誕生行星。因此,行星系的形成被認為是恒星形成的一個自然結果。一顆類太陽恒星通常需要近一百萬年的時間才能形成,同時,原行星盤又需要超過一千萬到一億年的時間才能進化成行星系。

參考資料

WJ百科全書

天文學名詞

Karen Masters-×+0- curiou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