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2

清史故事丨因一制度缺陷 胡林翼預言太平天國必敗 清朝也不能倖免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21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有沒有搞

《清史故事》167

晚清之太平天國,發軔於兩廣,興盛於江南,是由農民所發起和領導的一場反清運動。

自金田太平軍起事以來,由於清朝官兵顢頇,無人可攖其鋒鏑。而橫掃江南後,太平軍卻沒有繼續北上,一舉推翻清朝,而是選擇偷安而定都金陵,給予了清朝積蓄反擊的機會。

太平天國有一特點,其為一政教合一的國家,其管轄的百姓既是國民,又是教眾,同時依附於洪秀全所創的拜上帝教中。

許多人對太平天國的理解有一誤區,以為由天王洪秀全同時管理政務和教務。事實上在天京事變之前,洪秀全主要管理教務,而世俗的政務主要由東王楊秀清管理。

洪秀全和楊秀清這種分工模式,在創業初期的合作是很愉快的。但定都封王以後,這種合作模式逐漸不可持續,於是有了東王侵奪天王統治權的事件發生,成為了天京事變的導火索。

而天京事變之後,東王楊秀清之死,還引發了太平天國的另一項政治變動——洪秀全依然對世俗政務不感興趣,而醉心於他的宗教學,但在選擇政務代理人上,不再信任外人,而把大權交給了他的兩個兄弟。

洪秀全的兩個哥哥,洪仁發和洪仁達皆非治國之才,在接手楊秀清的權位後,犯下了許多政治上的失誤。其中為太平天國掘墓的一項舉措,就是濫封王爵。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時,除天王洪秀全以外,只有東、南、西、北、翼五王。但楊秀清死後,太平天國的王位就好像突然變成了批發貨,開始大肆封賞。曾國藩曾記,太平天國中後期,「彼六七偽王者,各挾數十萬之眾,代興迭盛,橫行一時。」後來越封越多,有說法認為封了一百多個,甚至幾百個王。

後來李鴻章進攻蘇州時,太平軍殺守將獻城投降,當時僅在蘇州城中,除了被殺的慕王譚紹光以外,還有八個王存在,太平天國封王之濫,可見一斑。

對太平天國的這種制度缺陷,時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一針見血地指出,太平天國雖然在李秀成、陳玉成等後起之秀的率領下有反撲之勢,但絕不會有大作為。胡林翼的理由是:

amocity
amocity

  


「太平軍封王太濫,諸王各不相下,不受節制,故行軍難有統帥;上游僅恃陳玉成,下游僅恃李秀成,非有節鉞之尊也。……觀敵軍封王之濫,事必無成。」

巧合的是,後來李秀成被捕,在曾國藩營中寫供詞時,也提到了封王太多,為太平天國遭致失敗的一大失誤。雖然胡林翼與李秀成分屬不同陣營,但意見如此一致,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然而,胡林翼在批評太平天國的同時,也對清朝的一些做法表示了擔憂。清軍與太平軍作戰多年。立下功勞者亦不少,對這些功臣,清朝雖沒有像太平天國那樣濫封王爵,然而封官許願者同樣不少。胡林翼認為,「官軍提督、總兵,黃馬褂,成爛羊頭,一旦亂平,朝廷那有如許官,有功者無以為生,必生意外。」

為了激勵軍心,清朝同樣在官軍里封了許多官職,但這是在戰時情況下的非常之策,一旦戰事結束,對這些人進行裁撤最易發生變亂。儘管後來曾國藩裁撤湘軍,以淮代湘的過程還算順利,沒有造成大亂,但清末時清廷濫封王公,任用私人,卻是與太平天國之敗如出一轍。胡林翼之預判,可稱極有先見之明。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