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新冠你好毒!全世界都少活了兩年……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415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2年04月14日 11:59

【科學快訊】

  來源「尹哥聊基因」

  新冠疫情對人類壽命的影響有多大?近期,美國加州大學人口研究中心發布了一組新數據,從另一個層面揭示了這一影響。據估計,2020年~2021年,新冠大流行使全球人均預期壽命下降約2歲。

  加州大學發布的研究報告《Global and National Declines in Life Expectancy An End-of-2021 Assessment》

  o1 全球人均預期壽命下降約2歲

  據預測,2020年全球人均預期壽命下降了0.92歲,2021年下降了0.72歲,這一水平已與2013年相當。

2010年~2021年,全球人均預期壽命的變化

  分國家看,2019年~2021年,全球有8個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降幅超過2歲,其中美洲有5個(秘魯下降5.6歲、危地馬拉下降4.8歲、巴拉圭下降4.7歲、玻利維亞下降4.1歲、墨西哥下降4.0歲),歐洲有3個(俄羅斯下降4.3歲、保加利亞下降4.1歲、北馬其頓下降4.1歲)。

  分季度看,疫情出現後,全球人均預期壽命快速下降,但到了2021年四季度,人均預期壽命的降幅有所緩和。在此期間,全球各國的預期壽命並不是均等下降的,個別季度秘魯的年化降幅甚至達到7歲,同屬美洲的墨西哥、玻利維亞等七國年化降幅達到了4~6歲,美國的年化降幅也超過2歲,而東亞、歐洲各國的年化降幅均未超過2歲。

amocity
amocity

  


2019年~2021年分季度人均預期壽命統計

  o2 罪魁禍首是新冠

  導致全球人均預期壽命下降的罪魁禍首,非新冠莫屬。根據世衛組織公布的數據,截至4月11日,全球累計報告新冠疫情死亡病例618萬例。但這就是全部了嗎?其實,統計數據並不能反映真實情況,各國的統計口徑不一樣,且有些國家統計能力缺失、有些國家壓根就不承認本國發生疫情,最後匯總出來的數據可想而知……加州大學根據多種方法預測,2020年和2021年約有1500萬死亡病例沒有被納入統計。

全球新冠死亡人數估計

  o3 「降降降」意味著什麼

  從曆史來看,1950年以來,全球人均預期壽命還未出現過下滑。在艾滋病大流行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人均預期壽命年增幅曾下降到0.2歲,最低點為1992年的0.16歲,但依然是增長的。

全球各國平均預期壽命變化概況

amocity
amocity

  


  前面也提到過,人均預期壽命下降最嚴重的國家不乏下降4歲~5歲的,這是什麼樣的水平呢?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柬埔寨朗諾政變死亡約90萬人,這段時間柬埔寨預期壽命下降的峰值為4.63歲;九十年代盧旺達大屠殺死亡約100萬人,導致盧旺達在這段時間預期壽命下降的峰值為5.02歲。相比而言,新冠對個別國家的影響令人不寒而栗。

  當然,確切的人均預期壽命很難評估,而且人均預期壽命的計算前提是死亡率保持不變,其結果並不能直接反映現實情況。但人均預期壽命仍是一個能有效反映全球某一時段死亡率狀況的總結指標,新冠引起的死亡率變化已然在曆史上具有獨特地位。

amocity
amocity

  


2020年至今,新冠疫情累計死亡病例增長趨勢(來源:Our World in Data)

  在全球這輪預期壽命「降降降」的浪潮中,中國的表現無疑是值得矚目的,尹哥在之前的文章裏也提到過, 2020年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有所提升。當然,這主要還是得益於我們一直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落實動態清零的方針政策,才能有效遏制疫情的惡化。

  如今,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近期也不斷曝出新的變異毒株,未來仍充滿著巨大的不確定性。我們無法精確的描繪出明天的樣子,也並不能准確的計算出人均預期壽命會不會進一步下降,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新冠疫情對全人類預期壽命的影響還在疊加,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人均預期壽命就還有進一步降低的可能。

  當前新冠疫情仍在多地肆虐,我們在向往美好的同時,也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當下的形勢,更加珍視現有的防疫成果。中國的抗疫成績,是靠每個人努力爭取到的,也還需要每個人持續付出、繼續守護。盡管現在網絡上各方聲音很多,論點、論據都很充分,但尹哥依然認為,充分保障民生、快速「動態清零」仍是、也必然是當下的主旋律。而積極注射疫苗、做好個人防護,不給防疫添堵,既是對他人的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