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將替代冥王星成為第九大行星?科學家發現遙遠天體奇怪軌道!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23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萬物科學

曾經,冥王星,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這個「張冠李戴」的冤案直到2006年才平反,冥王星頂著「第九大行星」的帽子「維諾」前行的道路暫時止步,是的,冥王星是屬於柯伊伯帶的一顆矮行星,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質量竟比冥王星質量多出四分之一,於是,眾多挑戰第九大行星的天體紛紛「出世」,但是矮行星到行星的進化並不是一蹴而就,13年了!難道真的沒有第九大行星嗎?不,科學家稱這個遙遠天體奇怪的軌道可能會帶來我們一個驚喜!

這是一幅藝術家繪製的行星九的插圖,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隱藏在遙遠的太陽系外的假想世界。

藝術歸藝術,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我們的太陽系中,一些遙遠天體的奇怪的聚集軌道可以在不涉及尚未發現的「第九大行星」的情況下得到解釋。這項研究再次讓科學家沸騰了!

尋找第九顆行星X的行動在2014年正式開始。那一年,天文學家查德提出海王星之外存在一個巨大的、看不見的「擾亂源」,它的引力影響可以解釋遙遠天體軌道上的奇特現象,比如矮行星Sedna和2012年VP113。2016年1月,科學家康斯坦丁以及步朗提供了更多證據,宣布有六顆TNOs(海王星外天體,

trans-Neptunian

objects)似乎也帶有這種引力印記。這6顆天體雖然以不同速率運轉,但其運行軌道卻擁有相同的傾角,且朝向太陽的角度相近,而自然條件下碰巧出現這一情況的幾率只有1/14000(0.007%)。在排除其他可能性後,這兩位天文學家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一顆未知行星在背後默默地發揮引力影響。他們估計這個擾亂源的質量可能是地球的10倍,距離太陽600個天文單位(AU)。(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大約9300萬英里,或1.5億公里。)自那以後,隨著天文學家發現越來越多的TNOs「聚集」在一起,這一現象就一直在形成;目前的總數大約是30個候選者。但是尋找第九大行星的存在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形成軌道的引力更有可能來自許多小天體。根據這項研究,這個引導性的引力可能來自許多跨海王星天體,而不是一個單一的巨大世界。

科學家稱,如果柯伊伯帶天體(海王星外的天體區域)的質量是地球的幾到10倍的話。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如果」,因為大多數估計認為柯伊伯帶天體的質量不到地球質量的10%,最近的一項研究認為這個數字是0.02地球質量。

amocity
amocity

  


但是科學家又指出其他的太陽系在它們的外部區域也有大量的物質盤。他們強調說,我們不能在太陽系周圍發現它們,但是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

所以科學家認為可能有一個巨大的圓盤和第九顆行星,並且隨著每一個新的TNO的發現,我們收集了更多的證據,可能有助於解釋它們的行為。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