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巴勒斯坦,其實已經內部分裂了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424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930-巴勒斯坦內部分裂

作者:重光

制圖:孫綠 /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養樂多

自2021年伊斯蘭教齋月以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沖突又起。近日,以色列與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爆發嚴重沖突,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約三千枚火箭彈,以色列則對加沙實施數十次空襲,擊中約數百個目標。

雖然一直以來都是沖突不斷

但是這麼大規模的武器對抗更是加劇中東的緊張局勢

(圖:shutterstock)▼

amocity
amocity

  


據加沙衛生部門16日的統計,自10日巴以爆發沖突以來,加沙地帶至少有192人喪生,其中包括58名兒童和34名婦女。以色列方面報告稱有10人死亡,其中包括2名兒童。

無能為力

(圖:shutterstock)▼

值得注意的是,此輪沖突最初並非起於加沙地帶,而是起於近70公裏之外的東耶路撒冷。5月初,以色列法院決定支持以色列定居者訴求,發出對東耶路撒冷謝赫·賈拉幾個巴勒斯坦家庭的驅逐令,兩個民族的矛盾因此再度激化。

謝赫·賈拉的牆壁上的阿拉伯語橫幅

“我們不會離開”

(圖:Osama Eid/Wiki)▼

amocity
amocity

  


5月7日,數千名巴勒斯坦民眾與以色列警察在耶路撒冷老城聖殿山發生沖突,致200餘名巴勒斯坦人與17名以色列警察受傷。隨著沖突白熱化,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再推波助瀾,向以色列各大城市連續發射火箭彈,引發以色列強烈反擊,雙方的暴力沖突由此爆發。

是猶太人的聖殿山還是阿拉伯人的清真寺

不是僅靠宗教史實就能支撐的了

(圖:shutterstock)▼

那麼,為何本輪沖突的策源地東耶路撒冷乃至與其毗鄰的約旦河西岸地區並未出現嚴重的武裝沖突,反而是另一頭的加沙地帶成了沖突前線呢?

一個國家,兩塊領土

這還要從巴勒斯坦的地理與政治現狀說起。翻開地圖,不難發現巴勒斯坦雖是一個國家,其國土卻被以色列從當中分成了兩塊:一塊即約旦河西岸,面積稍大,約為5655平方千米,略小於上海;另一塊則是地中海邊的加沙地帶,面積遠小於約旦河西岸,僅365平方千米,比杭州西湖區略大。

約旦河西岸與加沙

一東一西,在地理上彼此分離

在權力上,其實也彼此分離了

(底圖:shutterstock)▼

之所以會形成如此奇特的國土分布,與巴以沖突不無關系。在1947年聯合國通過的第181號決議中已規定了巴勒斯坦分治,猶太和阿拉伯兩個民族都享有在巴勒斯坦建國的平等權利。

至於領土分割問題,該決議規定,在英國結束對巴勒斯坦委任統治之後,阿拉伯國家將獲得整個英屬巴勒斯坦托管地43%的領土,而猶太國家將獲得56%的領土,另外耶路撒冷則歸聯合國管轄。

1947年11月29日通過的聯合國第181(II)號決議

中的《聯合國巴勒斯坦分區計劃圖》

(圖:Zero0000 A / RES / 181(II))▼

關於耶路撒冷的管轄決定

(圖: "A/RES/181(II) of 29 November 1947")▼

雖然這一安排既沒有得到不願將一寸“祖宗之地”出讓給“外來者”的阿拉伯人的認可,也沒有被意圖獲得更大生存空間的猶太人接受,但決議中有關兩國領土分割的方式大致沿襲了下來,並在之後的1948年與1967年的第一次和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朝著更有利於以色列的方向演變,最終形成了當下的局面:以色列國土狹長,南北“頭大”但互通;巴勒斯坦西小東大,兩塊領土互不相連。

兩塊領土,兩股勢力

長時間地理上的割裂自然為經濟與政治上的割裂埋下了伏筆。自1993年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巴勒斯坦)正式成立至2006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中的最大的派系——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一直控制著巴勒斯坦權力機構。

站在巴勒斯坦權力頂峰的

也一直是法塔赫的創始人阿拉法特

(圖:Wiki)▼

作為謀求建國的組織中資歷最老的,法塔赫自1959年成立起就發動遊擊戰,其不僅以約旦河西岸與加沙地帶為活動基地,巴勒斯坦之外的約旦、黎巴嫩與敘利亞也是其活動範圍,法塔赫借此不斷對以色列軍隊乃至平民發動武裝襲擊。

法塔赫領導和資助了多個武裝團體

面對猶太人的不斷蠶食,槍杆子還是得夠硬才行

(圖:壹圖網)▼

在一次次的沖突中,法塔赫的勢力愈來愈大,逐步確立了自己在巴勒斯坦建國事業中的地位,甚至在中東之外的歐美,法塔赫也有影響力,以至於面臨國內外巨大壓力的以色列,不得不於1993年在美國的協調下,與法塔赫主導的巴解組織談判,最終達成了以“土地換和平”為核心原則的《奧斯陸協議》,就以色列與巴解組織相互承認、以色列從西岸逐步撤軍、巴勒斯坦自治等事宜達成一致。

協議簽訂次年,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總理和及外交部長

同獲諾貝爾和平獎,雖然真正的和平還遠未到來

(圖:Wiki)▼

正是在談判過程中,原先動不動搞爆炸,以武力逼迫以色列談判的法塔赫逐漸變得溫和,更傾向於以外交手段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而非一味訴諸軍事手段。

然而,由於以色列與法塔赫主導的巴解組織雙方在耶路撒冷地位、巴以邊界劃分、猶太人定居點、巴勒斯坦難民回歸等諸多問題上始終未能達成一致,加之幾經大規模流血沖突,巴以談判之路走走停停,至今未達成永久性協議。

這不是單純的宗教或者政治方針沖突

生存空間的爭奪戰,誰會讓步呢?

(圖:Wiki)▼

這自然而然引發了部分巴勒斯坦民眾的不滿:“你這個濃眉大眼的家夥也叛變革命了?”畢竟在《奧斯陸協議》達成之前,法塔赫長期以來一直主張通過武力鬥爭來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而協議出爐後,法塔赫卻在收到歐美國家的經濟援助與以色列在安全方面的援助後,變得費拉不堪,安於現狀。

後來你換了朋友,也吃慣了牛排

守衛領土保衛安拉的初衷也隨著時局變幻逐漸淡漠

(圖:Wiki)▼

正在此時,另一勢力的壯大讓巴勒斯坦民眾看到了另一條道路,這便是成立於1987年,在反抗以色列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大起義中成立的哈馬斯。哈馬斯的主張與法塔赫相比極為激進,它反對與以色列進行任何形式的談判,堅持通過持續的武裝鬥爭,終結以色列的占領,並反過來將其徹底消滅,由此控制東起約旦河,西至地中海的整個巴勒斯坦,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

哈馬斯最初作為埃及穆兄會的分支活躍在加沙地帶

前期通過對平民的自殺式襲擊

來反對以色列的擴張和法塔赫的軟弱

(1994年特拉維夫巴士爆炸案)

(圖:ברקאיוולפסון/Wiki)▼

至於巴解組織,其在進行武裝鬥爭的同時,也願意開展和平談判。巴解組織認為兩種手段都可達到其目的,即建立世俗的巴勒斯坦國。而且巴解組織還認可以色列的生存權,但哈馬斯則根本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地位。

兩股勢力,兩個政府

雖然被多國認定為恐怖組織,屢遭制裁,但哈馬斯憑借其激進的反以立場,得到了越來越多不滿現狀的巴勒斯坦年輕人的支持。在2004年法塔赫與巴解組織的時任領導人阿拉法特去世後,喪失領袖魅力的法塔赫愈來愈難與哈馬斯爭奪民意。

年輕人的愛國之心和現實之間形成了巨大的鴻溝

催生出更激進的社會共同意識似乎是必然的

(圖:shutterstock)▼

在2006年1月的巴勒斯坦立法選舉中,首次參加選舉的哈馬斯獲得了44.45%的選票,由此拿下了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立法機關——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132個席位中的74個,成為執政党,而原執政党法塔赫及其在巴解組織內的其他盟友僅共獲得50個席位。哈馬斯領導人哈尼耶由此當選巴勒斯坦總理,地位僅次於巴勒斯坦總統、法塔赫領導人阿巴斯。

05年大選在阿拉法特去世兩個月後舉行

06年哈尼耶的當選也意味著哈馬斯真正走上了政治場

(圖:shutterstock)▼

新上台的哈馬斯拒絕承認法塔赫先前與以色列達成的各項和平協議,使得巴勒斯坦不僅內部齟齬不斷,而且還面臨以色列、美國、俄羅斯、聯合國與歐盟等多方施加的制裁壓力。然而,坐擁民意支持的哈馬斯並未屈服,甚至自2006年3月開始,組建自己的武裝部隊,與效忠於阿巴斯的巴勒斯坦安全部隊分庭抗禮。

哈馬斯任命的武裝部隊領導人薩姆哈達納

僅上任了三個月就被以色列的空襲擊中身亡..

(圖:壹圖網)▼

自2006年12月起,法塔赫與哈馬斯在加沙地帶屢屢發生小規模沖突,法塔赫在此期間試圖將哈馬斯的武裝部隊納入自己的管轄之下,但最終無果,還使得哈馬斯進一步擴大了其武裝部隊規模。

而到了2007年6月10日,由於哈馬斯控制的巴勒斯坦政府與以阿巴斯為首的法塔赫難以就解決經濟危機與平息加沙局勢等問題達成共識,雙方最終爆發內戰。短短5天內,哈馬斯便在加沙地帶擊敗了法塔赫,並將其逐出,由是獲得了對加沙地帶的絕對控制權(以色列已於2005年單方面撤出加沙地帶),法塔赫從此僅能控制約旦河西岸地區,巴勒斯坦由此陷入了事實的分裂:兩塊領土,兩塊勢力,兩個政府。

總統辦公室也能輕易占領

哈馬斯在加沙地帶運轉多年,實際控制權早已到手了

(圖:壹圖網)▼

從此,哈馬斯便大量走私武器進入加沙地帶以武裝自身,並頻繁地向以色列發動襲擊,試圖以加沙地帶為大本營,武力收複被以色列占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不堪其擾的以色列在2008年、2012年、2014年多次發動軍事行動,但始終無法將其徹底消滅,故而只好對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展開持久的封鎖,試圖以此耗盡哈馬斯的元氣。

在引起外界強烈關注的大型軍事行動之外

哈馬斯和以色列之間的炮火對峙就沒斷過

結果是更多的廢墟,更多的難民,更深的仇恨

amocity
amocity

  


(圖:Wiki)▼

如此一來,加沙地帶不僅難以獲得重建所需的物資,無法從戰爭中恢複,而且食物短缺、水源缺乏、電力緊張、土地汙染與醫療條件惡化等各類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加沙地帶失業率高達45%,70%的居民靠著聯合國的救濟勉強維生。

封鎖下的加沙地帶不是一個正常的現代化社會秩序

不僅在溫飽線上掙紮,生命也時刻遭受威脅

(圖:shutterstock)▼

如今,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封鎖已使加沙地帶陷入困境:哈馬斯缺乏發展加沙地帶經濟、改善民生的能力,將有限的資源用於走私軍火與發動襲擊上,而這勢必引起以色列的不安。

今年2月份,加沙居民還在抗議

近東救濟工程處的糧食援助變少

在以色列的封鎖之下,援助就是他們的救命稻草

(圖:shutterstock)▼

屢屢遭襲的以色列繼續對加沙地帶進行封鎖,在阻止哈馬斯獲得外界援助來發動攻擊的同時,加沙地帶的民生也因封鎖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多年戰亂留下的廢墟難以重建,民眾生活水平常年在低位徘徊。

重建的速度趕不上轟炸的頻率

(圖:shutterstock)▼

而越來越多在貧困境況下艱難求生的加沙年輕人,對現狀極為不滿,選擇加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襲擊,這又導致封鎖的加劇……

混亂總是伴隨著激進,激進又會加劇混亂

在中東這片混亂的土地上,徘徊在死亡邊緣上的民眾

很難有溫和的世界和人生觀

(大馬士革哈馬斯支持者 圖:Wiki)▼

如果要打破僵局,那麼推動哈馬斯與法塔赫的和解進程自然是選擇之一。2017年,雙方在埃及的協調下於開羅簽訂和解協議,但該協議的落實情況卻並不樂觀,包括舉行大選在內的進程遲遲得不到推進,以致於哈馬斯仍然以加沙地帶為基地,在2018年與2019年再度與以色列發生沖突,試圖以此讓自己在談判桌上擁有更多政治籌碼。

自2005年哈馬斯發表開羅宣言

至2017年,每年都會嘗試和解..結果顯而易見

(圖:壹圖網)▼

在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於2021年4月30日宣布推遲原定於5月22日舉行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總統選舉和巴解組織最高權力機構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選舉後,哈馬斯反應激烈,其強烈反對推遲舉行選舉,認為阿巴斯及其領導的法塔赫的行為是在“上演一場政變”。

在位16年啦,其他人也想要點機會

(圖:shutterstock)▼

《以色列時報》刊文稱,哈馬斯之所以5月初在巴以雙方於遠離加沙地帶的東耶路撒冷發生沖突後“推波助瀾”,不斷發動火箭彈襲擊,正是為了進一步削弱法塔赫在巴勒斯坦內的地位,從而將自己塑造為巴勒斯坦“建國大業”的“中流砥柱”。

法塔赫作為解放巴勒斯坦先鋒的榮光早已逝去

能把握住民眾情緒的才是贏家

(圖:shutterstock)▼

事實也的確如此,眼下法塔赫的勢力已江河日下。有分析指出,阿巴斯此次推遲舉行大選的實際原因是法塔赫內部紛爭已久,阿巴斯擔心法塔赫無法形成統一的力量與哈馬斯抗衡,有可能重演2006年立法委員會選舉失利的情況,使得巴勒斯坦繼續陷入分裂的尷尬境地。

參考文獻: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atah%E2%80%93Hamas_conflict

2. https://www.bbc.com/news/world-middle-east-41591450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mas

4.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17/10/12/hamas-fatah-sign-reconciliation-agreement-in-cairo/

5.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1-04/30/c_1127395504.htm

6. https://www.timesofisrael.com/while-all-eyes-are-on-gaza-gaza-is-only-half-the-story/

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ndatory_Palestine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wiki

END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