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青海,藏著什麼好東西?丨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511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799-探索青海寶藏

作者:斯文的樊學長

制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日常被人們忽略的青海省,在大眾認知裏是個由青海湖、塔爾寺、茶卡鹽湖等一眾旅遊景點串起來的西部省份,甚至認為它與西藏沒啥區別。

排隊打卡聖地

(圖片:行行攝攝sz / 圖蟲創意)▼

其實青海是一個占中國領土面積十三分之一的巨大省份,漢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民族世居於此。各民族文化相互學習交流,讓青海積澱出花兒民歌、酥油花、熱貢雕塑等極富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的民間藝術。

amocity
amocity

  


大是真的大,一個青海相當於7個江蘇▼

而如果深入了解青海,還會發現一個更加打破刻板印象的事實——青海正在積極布局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正在成為未來能源的造血機。

曠野中的珍寶

廣闊的青海省地形整體上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地貌非常多樣,絕不僅僅是“雪域高原”。

從流域來看其實是個水資源相當豐富的省份

從青藏高原跨向河西走廊和河湟穀地▼

作為中國地勢一、二級階梯分界線的昆侖山脈橫貫青海省中部。昆侖山脈以南,至唐古拉山脈以北的地區是青南高原,屬於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青南高原已經屬青藏高原的腹地了,人口極少

amocity
amocity

  


(底圖:NASA)▼

東部是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帶,海拔落差較大地形多變,其中黃河與湟水交匯形成的河湟穀地土壤肥沃、地勢也相對低平,是青海省最適合農業生產的地方。史前時代,便有眾多史前文化留下了遺址,如今這裏依舊是青海人口最集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雖然不算很寬闊,但在青海已經相當寶貴

全省大部分的農業、人口、資本都集中於這一區域

(圖:google map)▼

青海省的西北部是大名鼎鼎的柴達木盆地。這裏在4000萬年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特提斯海),經過數千萬年的地質作用,這裏成為深居內陸的巨大湖泊,內陸地區的蒸發量遠大於其降雨量,湖泊的面積不斷縮小,終於形成了現今被昆侖山、祁連山、阿爾金山和青海南山封閉環抱的巨大盆地。

僅剩的33個鹽湖、貝殼梁和大片戈壁,是這裏地質作用的佐證。

從河湟穀地及西寧向西

整個柴達木盆地真的是遍布鹽湖

(底圖:NASA)▼

地質作用帶來的滄海桑田也賦予了青海豐富的礦產種類。目前青海已探明的礦產多達135種,礦場1500餘處,其中有55種儲量位列全國前十,11種位列全國第一。柴達木盆地的礦產資源尤其豐富,除了鹽類、有色金屬,還有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作為工業文明的血液。

當然,柴達木盆地最出名的還是各種鹽礦

大量的鹽湖旁邊往往都開有鹽工廠

(圖:google map)▼

而對於現在如火如荼的新能源產業至關重要的鋰礦,在青海也不少見。

其實早在新能源汽車大量問世之前的上個世紀末,鋰礦資源就已經因為鋰電池的廣泛應用場景受到重視。

新能源汽車改變和帶動了很多產業

鋰電池是其中一個關鍵點

(電動卡車上的鋰電池,圖:shutterstock)▼

天然環境中的鋰礦主要有礦石鋰和鹽湖鋰兩種形式,前者主要分布在國外,而後者是中國鋰礦的主流。

鋰輝石晶體

(圖:Henri Koskinen/ shutterstock)▼

鹽湖鋰(南美-烏尤尼鹽湖)

(圖:Ksenia Ragozina/ shutterstock)▼

而其中青海鹽湖鋰資源儲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貢獻了中國鋰礦儲量的絕對份額。青海的鹽湖鋰不但儲量大,而且品位高、類型全、資源組合性好,新能源產業在青海發展潛力巨大。

2015年世界主要國家鋰資源對比

中國的總量中,鹽湖鋰占了關鍵部分

(參考:《中國鋰礦資源調查報告》)▼

然而區位劣勢長期限制青海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青海深居西北內陸,全省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人口僅有600萬,無法與人口大省競爭紅利,雖然工礦業基礎較好,卻沒有形成制造業的產業集聚,自然很難成為外資投資的熱點。

相比賣礦本身

精加工的收益要大得多,但門檻也要高得多

(西澳大利亞鋰礦加工,圖:shutterstock)▼

而缺少優質大學,難以留住人才也導致技術更新慢,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又導致寶藏難以在當地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產品,也就無法轉化為財富。這些限制性因素形成一個閉環,難住了青海省。

相較於占據地緣優勢的東南沿海,青海的發展基礎稀薄得就像那裏的空氣。

繼續靠鹵水這種簡單產品

已經跟不上產業升級的步伐了

(圖:chuyuss/ shutterstock)▼

開放自強的後進省份

近年來氣候變化、生態問題成為越來越明顯的挑戰,環保問題逐漸受到國人的重視,生態脆弱的青海省環保任務艱巨。從三北防護林、到保護三江源、再到固沙、退耕還草,這些能夠從源頭改善其他省份環境壓力的工程都需要青海逐一執行。

雖然這裏海拔很高,氣候稀薄,草也未必有多茂盛

但源頭的環境穩定是下遊發展的保障,值得長期投入

(底圖:NASA)▼

老路確實走不通了,但是新路又該從哪裏開拓成為了無人知曉的答案,唯一確定的是,這不會是好走的路。

不過正是因為經歷過落差,青海應對變化的能力很強。在鞏固鹽湖化工、有色金屬、能源化工地位的同時,青海布局了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工業、生物產業等高附加值行業,並希望拓展環保行業、信息產業等新業態。

即使一般人印象中完全是旅遊勝地的茶卡鹽湖

也是建有鹽礦工廠的,但還值得進一步提升附加值

(圖片:陳小羊 / Tuchong Genius)▼

這些產業組合度很高,比如新能源便可以視作鹽湖化工的高附加值下遊產業。

青海布局新興產業的過程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相當於進入無人區,是其他人未曾踏足的領域。

具體到個例就能看出背後篳路藍縷的艱辛,一裏坪鹽湖發展鹽湖化工的經驗,是青海尋找新路的一個縮影。

一裏坪位於柴達木盆地中部

在西台吉乃爾湖的西北部,是一處乾鹽湖▼

鹽湖中的鎂鋰分離是一個世界性技術難題。雖然中國坐擁世界三分之一的鋰礦資源,但鋰鹽市場卻一直被外國壟斷到上個世紀末。21世紀的前十年,盡管中國具備了鹽湖提鋰的工藝,但是成本高,產量低,長期無法將鋰資源轉化為財富。

新能源發展的窗口並不等人。如影隨形的壓力,讓青海省迸發出了強大實力,對碳酸鋰工藝進行攻關。

amocity
amocity

  


2007-2015年我國碳酸鋰進口變化

作為新能源產業關鍵部分,當然是不允許被卡脖子的

(參考:《中國鋰礦資源調查報告》)▼

從2011年,相關專家就開始在一裏坪鹽湖搭帳篷采樣。2012年,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也參與到研究中。

這裏氣候乾旱,晝夜溫差極大,夏季白天溫度可達40℃,冬季夜間溫度接近-30℃,水、電、氣難以得到穩定保障,生活用品、水果蔬菜要從500千米外的格爾木運輸。

這裏確實是相當荒涼的

(圖:google map)▼

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不同的工藝路線被先後開發出來。2018年,萬噸級碳酸鋰產品成功下線,青海一舉成為碳酸鋰的重要產地。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並沒有限制視野,青海也在進一步促進開放,建設外貿出口基地、培育有潛力的外貿企業、優化營商環境、還對“一帶一路”重點國家投資,同時利用外資的幅度也在增加。通過穩紮穩打,青海一改以往原材料輸出地的命運。

新能源的高原

對於後發地區來說,每一個優勢都彌足珍貴,在碳酸鋰制取的領域取得優勢後,青海省一鼓作氣,將新能源作為破局的突破口,希望吸引更多下遊產業,形成一條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全產業鏈。為此,2018年青海西寧還舉辦了中國(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國際高峰論壇,並計劃打造千億元鋰電產業基地。

保持開放的心態招商引資,在近幾年為青海帶來了可觀的成果。

2018年截止到11月中旬,全省招商引資簽約達168項,簽約金額849.36億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有色金屬、特色輕工、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青海終於甩掉風雨,將注定坎坷的發展道路踏成了坦途。

青海的產業布局規劃圖

(圖片: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可以說,近年來青海在新能源領域逆天改命的歷史,也是中國新能源布局的一個縮影。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從廉價衣物、組裝小家電做起,一步一步加大研發,更新技術,以快速上升的方式尋找前路,終於有了汽車工業,到如今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玩家,成為無人區的開拓者。這是一段突破封鎖,自力更生但保持開放,最終形成行業優勢的奮鬥史。

(青海海南州太陽能光伏發電廠航拍圖)

(圖片:HORAN霍蘭 / 圖蟲創意)▼

這與很多民族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深耕歷史如出一轍。

相信自己,保持開放心態,積極應對挑戰的邊陲省份,終於成為新能源的高原。由這裏出產的原材料,化作中國新能源車的強勁動力,踏遍了中國從荒原到盤山路的各個角落。

這一部微電影便是對中國企業突破自我,掙脫國際壓制,為中國智造打開新局面的寫意表達,將其概括為中國龍精神不為過。

新能源行業龍頭企業比亞迪,至今已經深耕電池領域26年。推出了顛覆性的“刀片電池”。這種電池外形狹長,長度可達2米,厚度只有13.5毫米,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時保障安全。比亞迪不會僅僅滿足於單點突破,同時默默布局了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經過多年積累,掌握了電機、IGBT、電控等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核心技術,並借助漢、唐等車型邁向高端。2020年,比亞迪連續八年位居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充滿黑科技的“刀片電池”▼

擁有資源和上遊企業的青海省對擁有技術的比亞迪具有天然的吸引力。2016年開始,比亞迪與青海互相成就,比亞迪在青海啟動了10HWH動力鋰電池項目、年產2萬噸動力電池材料生產及回收項目,推動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的同時,帶動了青海電池產業的集聚效應,促進了當地的經濟與就業,達成一個互惠共贏的良性循環。

青海轉型的道路固然不易,但是,引領進步的道路必然如此,無畏艱險、隨時應變,在前進中刻畫道路才是唯一的坦途。

中國在過去幾十年走出了這樣一條路,中國新能源車未來的發展歷程亦是如此。

參考資料:

http://fgw.qinghai.gov.cn/ztzl/n2018/sswgh/ghgy/201602/t20160217_50871.html

http://fgw.qinghai.gov.cn/ztzl/n2018/sswgh/ghgy/201602/t20160217_50867.html

http://fgw.qinghai.gov.cn/ztzl/n2018/sswgh/ghgy/201602/t20160217_50868.html

http://www.isl.cas.cn/xwzx/zhxw/xwlm2/201903/t20190328_5262623.html

http://m.xinhuanet.com/qh/2018-07/30/c_1123195320.htm

楊榮金,李彥武,李小敏,劉國華,田海燕.柴達木盆地資源開發的環境影響與對策研究.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3:99-102.

馮洪蘭.青海省鋰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前景.化工礦物與加工,2017:70-72.

李亞光,駱曉飛.中國鋰都 青海.《青海科技》,2016:34-35.

*本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陳小羊 / Tuchong Genius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