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美國超級工程,核彈炸月球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516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936-美國核彈炸月球

作者:那日蘇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養樂多

5月26日晚,超級月亮和月全食的天文奇觀同時上演,神秘的紅色大月亮將令天文愛好者大飽眼福。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每個月的大部分時間,只要我們抬頭,就能看到它懸掛於天宇,讓大地沐浴於皎潔的月華之中。

今晚,超級月亮+紅月亮+月全食齊上陣

形成罕見的天文奇觀

(圖:老山貨/圖蟲創意)▼

在我們習以為常、注意不到的地方,月亮正深刻地影響著地球。正因為月球圍繞著地球做公轉運動,所以地球的自轉傾斜角(黃赤交角)才能大致穩定在23°26′,讓地球上有穩定的四季更替;也因為月球的公轉,所以我們才有潮汐……

amocity
amocity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

因潮汐鎖定,始終同一面朝向著地球

(圖:NASA / EPIC)▼

然而在上個世紀,美蘇兩國的科學家們卻針對這顆地球的衛星各自策劃了同樣一個瘋狂的計劃——核爆月球。

太空競賽

在1945年二戰結束的前夕,英美蘇三國的首腦齊聚在克裏米亞南海岸一個風景如畫的度假勝地。這座名為雅爾塔的海濱小城以其風光旖旎吸引了諸多文豪駐留此地,也就在這裏,三巨頭簽訂了《雅爾塔協議》。從此結束了歐洲國家作為世界中心的國際格局,美蘇兩極對立的格局悄然形成,也為後來的冷戰打下基礎。

差不多都得到了想要的

但是卻由此走上了針鋒相對的局面

(圖:Grambaba/Wiki)▼

amocity
amocity

  


不久之後,雙方由於地緣、意識形態、經濟利益等多方面的沖突,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采取了除了熱戰爭以外一切可能的競爭策略。其中科學技術的比拼和對空間的拓展,是兩大陣營競爭的最熱門領域。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競爭,就在大氣層以外的地方展開了,太空競賽(The Space Race)由此開始。

太空競賽快速推進了人類的航天進程

但是也產生過很多揠苗助長脫離現實的瘋狂構想

(圖:網絡)▼

點擊小圖可查看更多航空海報

(圖:網絡)▼

對外層空間的爭奪,在美蘇兩國的高層戰略上都占據著重要地位。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航天技術的開發是保證國防安全的需要。如果你的航天器能發射到地球同步軌道甚至月球,那麼你的導彈發射到敵國的首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火箭技術和導彈技術的深度捆綁,讓太空探索計劃一定程度上有著“秀肌肉”的作用。

能去到地球以外的地方

那說明整個地球都在射程之內啊▼

航天技術一定程度上代表人類科學發展的金字塔頂尖部分,誰掌握了尖端技術優勢,就能給本國國民和盟友帶來強大的信心,也能吸引第三世界國家心向往之,可以說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宣傳手段。不論是樹立國際形象,還是本國的切身利益,發展航天都十分重要。

在這個領域,蘇聯搶先了一步。1957年10月4日,蘇聯利用R-7洲際彈道導彈,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這標志著人類邁出了探索外層空間的重要一步,也宣告了美蘇太空競賽正式拉開帷幕。

這一波,蘇聯直接去了大氣層的頂層

(圖:Gregory R Todd/Wiki)▼

蘇聯成功發射自己的人造衛星,給美國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美國的前鋒計劃(Project Vanguard)曾接連嘗試發射衛星,從前期宣傳到發射當日的排場都可謂轟轟烈烈,大有登頂文明頂峰的陣勢,吸引了大量的外界關注。然而結果正應了那句老話“有多大臉,現多大眼”。

發射爆炸了..

(圖:U.S. Navy/Wiki )▼

前鋒計劃的失敗,引爆了美國國內信任危機。面對強大的蘇聯,強烈的恐懼和焦慮壓迫著每一個人,當時美國全社會上下都有一種緊張的窒息感。這段全社會的恐慌被稱為“斯普特尼克危機”。

美國不得已啟動了軍方之前提出的應急方案“探索者計劃”,在84天緊鑼密鼓地實施過後,探索者1號發射升空,成為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這才幫美國短暫度過了那段危機時刻,但恐懼的氛圍依舊環繞在美利堅合眾國的上空,它迫使著美國人策劃了一個瘋狂的計劃。

1958年,探索者一號搭載朱諾一號火箭成功升入太空

但相比於蘇聯,還是落後了很多

(圖:Wiki)▼

代號A119

1958年5月,在美國空軍的主導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阿默研究基金會(Armour Research Foundation,簡稱ARF)的科學家們開始秘密研究,在月球這種低重力環境下,引爆核彈會產生什麼樣的潛在影響。

高層的決策者們希望,核彈能像一個大煙花一樣在月球表面上炸開,讓整個西半球的人都能看到。用一場肉眼可見的核爆炸來鼓舞人心,提振美國人民因太空競賽落後而產生的低落的士氣。

擁有“超能力”後就開始了各種狂妄計劃

直到現在,人類也不能完全掌控這些“龐然大物”

但經過各種反噬之後,老實了很多

(圖:USDD/Wiki)▼

這個計劃在當時被視為最高機密,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執行官李奧納德·雷菲爾(Leonard Reiffel)領導,代號為A119。當事人都嚴格的遵循了保密制度,直到2000年才將該計劃公布於世。

就剩這一卷,其他都被銷毀了

畢竟是大膽的絕密計劃..

(圖:Wiki)▼

在當時的伊利諾伊理工學院,雷菲爾帶領著一個由10名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研究爆炸的潛在能見度、對科學上的助益、以及月球表面所受的波及。研究團隊的成員中包括了天文學家傑拉德·柯伊伯以及他的博士生卡爾·薩根。

該研究最核心的目標就是,怎麼才能讓地球上的人看到。這畢竟是一個面子工程,如果沒有人看到那就相當於白做了。

在地球上各種僵持相對但不好開火

轉而想去去外太空較量較量

(1961年,柏林危機,美國坦克對蘇聯坦克)

(圖:USAMHI/Wiki▼

核爆能否讓人看到取決於兩個方面,首先是核爆引起的塵埃雲能否飛到足夠的高度。按照最簡單的思維,爆炸威力越大,所產生的塵埃雲也就越大。在當時氫彈都已經問世的情況下,以地月38萬公裏的距離,實現讓人們看到的目標似乎不難。

但是,怎麼將核彈送上月球就是個問題了。在航天計劃實施過程中,攜帶物品的重量都要精確到克。對於當時的運載火箭推進器來說,氫彈太重了,根本無法送到月球表面。

1954年,布拉沃城堡系列成功

美國才擁有第一顆實用型氫彈(晚於蘇聯)

(圖:USDOE)▼

10,659公斤,長455.93厘米,直徑136.90厘米

又大又沉

(圖:USDOE)▼

於是美國政府決定使用小而輕的W25核彈頭,這樣能不能送上去的問題就解決了。問題在於它的爆炸威力太小,相當於0.17萬噸TNT。作為參照,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放的“小男孩”原子彈,爆炸威力為1.3至1.8萬噸TNT,二者有十倍的威力差距。這就導致了,正面引爆很難讓整個西半球都看見。

W25核彈頭的重量大約是98.8-100.2千克

被用於短程空對空火箭AIR-2精靈上

一般被用於戰鬥機和攔截機上

(圖:U.S. Air Force/Wiki)▼

在測試AIR-2精靈時還找了志願者在正下方感受

也側面說明了,威力確實沒那麼大

一味追捧核威力卻早已忘記了對身體的危害

(圖:atomcentral/YouTube)▼

amocity
amocity

  


提升核爆月球的可見性,還有一種方法。想象一下,點燃的打火機在發光的白熾燈前面顯眼,還是在黑夜背景下更顯眼?

在夜空之中,月亮就像是那發光的白熾燈,而黑暗的宇宙空間則像是黑夜。要想讓人們看到美國在月球上的核爆,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核爆掀起的塵埃雲,以黑暗的宇宙空間為背景。

所以空軍計劃的引爆點,定在了月亮邊緣的月球晝夜線。這樣在地球上仰望月空的人們就能在某一時刻發現,月亮的邊緣處出現了一個凸起的金色絲帶,而這就是美國作為人類燈塔的象征。

在陰影處引爆給地球上正處於夜晚的人觀看

也意味著美國用軍事實力率先稱霸月球了

太能振奮人心了

(圖:Thomas Bresson/Wiki)▼

蘇聯:一二三四!

按照美國的原計劃,核爆月球早該在1959年就開始實施。但最終因為多方面的擔心而終止了計劃的進一步推行。

首先是害怕發射失敗對地面人員造成的巨大威脅,畢竟是在那個航天技術尚未成熟的時代,核彈這樣威力巨大的毀滅性武器,稍微有點閃失,美國擔待不起。

另一個原因是,美國在航天技術的逐步發展之下,對於月球有了更大的野心。核爆之後,在月球表面會留下大量的核輻射落塵,不利於後續開展月球探索活動。如果有機會將宇航員送到月球之上的話,輻射落塵可能會對宇航員的健康產生不可逆的損害。

從只想展現肌肉實力過渡到了

如何取得更先進的宇宙研究

美蘇都發射了大量無人航天器做月球軟著陸實驗

(藝術想象 圖:Wiki)▼

當然最核心的原因還是,探索者計劃的成功實施,以及後續航天計劃的穩步推進,提振了美國人民的情緒。而蘇聯反而在發射衛星和飛船方面出現了幾次失誤,讓美國在美蘇太空競賽領域上打成了平手,不必再用這樣的下策來彰顯國力。

後來美國人把腳印留在了月球上,舉國狂歡

核彈炸月球都不一定有這麼好的提振效果

畢竟那只是無法觸碰的一瞬間快樂

(圖:NASA / Bill Taub)▼

其實,最開始美國打算用核武器炸月球來自於一個假消息。即蘇聯已經計劃將核彈送上月球,並且引爆。這個假消息被描述的有模有樣,美國人甚至還幫蘇聯定了個黃道吉日——1957年11月7日,俄國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紀念日。

雖然很想閃耀宇宙,也有類似的設想

但還是能認清現實的▼

這個消息並非空穴來風,蘇聯確實曾有過這樣的探討。兩個火箭科學家在呈交蘇共中央的一封信中建議道,利用載有核彈的航天器對月球進行觀測,在最後的步驟中引爆核彈以顯示蘇聯強大的軍力。

然而這一建議遭到了蘇聯科學院內部大多數成員的反對。出於學術研究的目的,蘇聯方面制作出了載核彈航天器的一比一模型,並且模擬了這次爆炸。

按照美好的設想

1959年夏天,蘇聯的原子彈將在月球上引爆

顯然是沒有

(圖:twitter)▼

這一舉動被美國情報人員解讀為蘇聯已經有計劃要核爆月球,冷戰期間對於落後的恐懼戰勝了理性的思想。這一被蘇聯人放棄的計劃,讓美國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想要完成一次比蘇聯更完美的針對月球的核打擊。

1963年《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以及1967年《外太空條約》的簽訂,讓在月球上引爆核彈的想法無法再繼續下去。隨著蘇聯的解體,失去了競爭對手的美國也對太空探索計劃失去了興趣,人類航天技術的發展陷入了一段時間的停滯。

人類的月球,幸免於難。

不然挖回來的月球土壤估計還有輻射

(圖:China News Service/Wiki)▼

參考文獻:

1.https://en.m.wikipedia.org/wiki/Project_A119

2.https://www.knowpia.cn/pages/%E6%8E%A2%E7%B4%A2%E8%80%85%E8%AE%A1%E5%88%92

3.Project Vanguard,LM Surhone,MT Tennoe,SF Henssonow,V Rocket,CCAF Station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Wiki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