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香港,強勢北上|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521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2058-香港強勢北上

作者:無夢

校稿:朝乾 / 編輯:帶魚

2021年10月6日上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特區立法會發表了其任內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除了表明在《香港國安法》和“愛國者治港”的保駕護航下,香港已經重新回到“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外,她還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

香港准備拿出30%的土地,用20年時間建立起一個背靠深圳羅湖、福田,與南部維港金融中心並駕齊驅的“北部都會區”,一舉打破香港百年來“重南輕北”的局面。

香港夜間燈火,突顯重南輕北格局

(圖:NASA)▼

按照《施政報告》設想,北部都會區將會是香港未來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

amocity
amocity

  


多達七個跨境陸路口岸不僅將極大促進深港融合,大大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建設,更能近乎一站式地解決長期困擾香港市民的“住房難”問題,有效降低香港年輕人的經濟負擔。

2021年,香港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5㎡

(凝視久了會迷糊,圖:圖蟲)▼

那麼,北部都會區具體是怎樣的?其解決香港住房問題的底氣何在?對於“一牆之隔”的深圳來說,這個新都市圈的規劃又意味著什麼?

北區元朗,港區“邊陲”

目前規劃中的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北區兩個行政分區,區內既有天水圍、元朗、粉嶺/上水等已經成熟的新市鎮,也有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廈村、元朗南、新田/落馬洲、文錦渡、新界北等六個尚待繼續發展的區域。

香港元朗區、北區所在,緊挨深圳▼

amocity
amocity

  


北部都會區概念的大致範圍

(圖: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作為北部都會區的建設地區,新界北部一直被香港人視為“邊陲”之地,遍布農田沼澤,始終缺少有效開發。就連香港的垃圾填埋場和殯葬場所都設置在這裏,不受重視的程度可見一斑。

而深圳河的另一邊,就是深圳最發達繁榮的羅湖、福田兩區。僅僅一河之隔,情況迥然不同,而這背後的原因其實很複雜。

一條深圳河,風光兩岸殊

橫屏觀賞最佳,圖:Flat / 圖蟲)▼

1841年,英國殖民者憑借武力強占香港島,並於1842年逼迫清政府簽署中英《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隨後的1860年,清政府在吞下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的苦果後,又不得不通過中英《北京條約》將九龍割讓給英國。

腐朽清廷今日割港島,明日割九龍

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列強又至矣

(圖:wikipedia)

在侵占香港島和九龍地區時,英殖民者推行了相當直接且嚴厲的土地政策,將原住民的所有土地全部充公,由港英政府統一支配。作為彼時英帝國在遠東重要的橋頭堡,香港優越的航運條件得到充分發揮。

港英當局圍繞維多利亞這個天然良港,進行了周密的規劃和開發。通過一系列的填海造陸,南部地區獲得了長期的繁榮。即便時至今日,香港九成以上的人口和商業仍聚集在維港周邊。

維灣的夜有多流光溢彩,人們深有體會

殊不知維港航運碼頭的燈火,同樣絢爛

(圖:tampatra / 圖蟲)▼

1898年,英國政府通過《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以“租借99年”的名義占領了九龍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以及附近的200多個小島,由於這片地區此前並沒有命名,因此英國殖民者和清政府皆以“新界(新的邊界)”來稱呼。加上之前侵占的香港島和九龍,今日意義上的香港就此誕生。

香港島和九龍和新界相比要小得多

不過香港的經濟和政治資源集中於此

考慮到此前原住民對強征土地行為的激烈反抗,港英當局對新界的居民采取了較為懷柔的政策,承認了他們對土地的使用權,只將無主土地充公。

因此,從法理依據上來說,港英當局對新界土地所擁有的開發權和使用權的確非常有限,圍繞新界地區的開發也主要以填海造陸的方式為主。加上富饒的土地基本已被原住民開發為農田,無主的土地多是貧瘠的山地和沼澤,港英政府對其開發的興趣寥寥,就是意料之中了。

新界有海,有漁村,有風光

還有巨大的新界西垃圾填堆區……

(渺小的挖掘機,圖:shutterstock)▼

除去歷史原因外,政治問題也是影響新界地區開發的重要因素。新中國成立後,雖然闊別祖國已久的港澳台地區必然回歸,但究竟是以什麼方式、什麼時間回歸尚不明確。

在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發表前,香港的未來不定,而作為“租借”地的新界地位就更顯得尷尬。因此,香港投資者一直對投資新界抱有很大顧慮,這一現實狀況也耽擱了新界的發展。

不同於人們的固有印象,這也是香港

(新界大澳村,圖:壹圖網)▼

在眾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新界地區始終沒有得到像南部地區那樣的開發,這也就是本文開頭“一河之隔,平地高樓”奇景的由來了。

而此次北部都會區計劃除了能改善新界居民的生活環境外,更有機會一勞永逸地解決香港的“棺材房”問題。

嶄新計劃,直指房價

作為世界上房價最高、住房條件最艱苦的城市,香港的高房價始終困擾著拼搏奮鬥,卻難以在香港有一席容身地的年輕人,以至於駭人聽聞的“棺材房”和“劏房(3-5平米的格子間,極為逼仄)”層出不窮。

為解決香港的住房問題,香港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時期就提出過“八萬五”計劃,即提出從1997年起,每年香港要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10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至3年。

如此生活三十年,磨掉最後一點心性

(圖:Benny Lam / soco.org.hk)▼

從普通人的角度看,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八萬五”計劃卻遭到香港房地產資本和已經買房的“中產階級”的聯名反對。

彼時,亞洲金融危機剛剛過去不久,許多國家的房地產價格都發生了大跳水,而董建華的“八萬五”計劃向市場投放了大量新房,兩相作用下,香港房價大幅下跌。

背著房債的所謂“中產階級”,自然不願手裏的資產貶值,於是紛紛上街抗議,最終導致特區政府不得不於2002年宣布無限期擱置興建新的居屋。“八萬五”計劃最終沒能持續下去,而房地產財團的利益卻得到了保全。

就這樣,因住房困難引發的矛盾

在之後的年月裏,越發尖銳起來

(看看就好,圖:壹圖網)▼

此後,每當特區政府宣布要擴大市民的居住面積,就會有一大堆“環保團體”出來抗議,認為政府建造新住宅和填海造陸的行為破壞了環境。這種“魚命貴”和“鳥命貴”的呼聲一次次出現,讓政府推動住房建設的努力舉步維艱。

動保、環保,多少利益相關者以汝之名

(圖:Flickr)▼

2018年,林鄭月娥曾經推出了“明日大嶼計劃”,希望在港島以西的大嶼山填海造地。但在計劃公布後不久,立刻就有人向香港城市規劃會提交申請,希望將“明日大嶼”所在的交椅洲附近的位置,改劃成“海洋功能保留區”,進而阻止計劃施行。

此外,關於該計劃投資過大、周期太長的質疑也層出不窮。以至於直到今日,相關項目仍處於論證層面,遲遲未能付諸實施。

不早不晚,卡在計劃公布後申請保護區

這背後是什麼用意,真是耐人尋味……

(阻撓明日大嶼計劃,圖:Flickr)▼

相較於填海造陸的高成本,開發新界北部地區明顯來得更加劃算。《施政報告》指出:本次北部都會區准備在元朗區和北區現有的39萬個住宅單位的基礎上,再逐步修建50多萬個住宅單位,共計可解決超過250萬人的居住問題。

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香港目前常住人口為747萬人。如果北部都會區能順利建成,那麼香港的住房環境無疑將極大改善,今日一家三口擠籠屋的場景或將成為歷史。

住房老大難題,如果能得到妥善解決

由此釋放的壓力,將轉化為強大的發展動能

(真·鋼筋叢林,圖:red_ship / 圖蟲)▼

此外,作為香港維港都會區外的一個的CBD,北部都會區也將同步解決就業問題。

根據計劃,新界北部地區的職位數目將由現在的11.6萬個大幅增加至約65萬個,其中包括15萬個創新科技職位,在吸引大量人才入駐的同時,進一步強化香港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

嗯,建設中港深創科園就是重點

amocity
amocity

  


總樓面面積約相當三個香港科學園

(施工ing,圖:壹圖網)▼

雙城三圈,強強聯合

在《施政報告》中,多次強調了“雙城三圈”的概念。“雙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

林鄭月娥還進一步對北部都會區的未來進行了闡述和展望,並特別強調了未來深圳和香港的聯合趨勢。

地圖示意:雙城三圈

(圖: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要加強聯系,交通自然是首要問題。香港不僅准備把目前正在規劃的北環線將繼續向北伸延,而且經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連接香港洪水橋及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一期工程也正在積極規劃中。

此外,港方還准備將東鐵線伸延至深圳羅湖,並在深方設立“一地兩檢”口岸,此舉將大大減少人員和物資的通關時間。

地圖示意:港深西部鐵路

(圖: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做到人員互通的同時,加強產業合作也必不可少。香港准備利用新田/落馬洲的土地,新建一座占地超過200公頃的新田科技城。在此基礎上,再整合深圳的科創園區,組成占地約540公頃的深港科創合作區。

示意:新田科技城規劃

(圖: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施政報告》中對新田科技城寄予厚望,稱其為“香港矽穀”。香港對於國際科技人才的強吸引力和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若能依托深圳強大的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其結果必定是強強聯合。

金融+科技,深港聯手,強勢賦能

(新田科技城,圖:shutterstock)▼

與此同時,政府層面的合作也不能落下。林鄭月娥表示,為推動北部都會區建設,特區政府須提升高層督導,強化跨局跨部門協作,並與深圳市政府緊密聯系,共同推進相關項目,下屆政府甚至考慮專門設立一個副司長職位以推動該項目的進行。

示意:北部都會區目前的進度

(圖: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改革開放後,深圳經濟快速增長,2020年GDP已經高達27670.24億元,而香港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經濟增長勢頭始終不甚迅猛。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香港GDP為24103.74億元。在目前的趨勢下,深圳和香港與其單打獨鬥,不如合作共贏。這也是近些年深港市場一體化快速推進的重要原因。

羅湖口岸,熙熙攘攘

流動的不止是人,還有資源和機遇

(圖:壹圖網)▼

只有內地與香港的一體化程度越深,越多的社會共識和文化認同才能建立起來,所謂的陌生世界也將變得越發熟悉,只有交流才能打破隔閡。

相信隨著北部都會區的不斷建設,深圳河兩岸的人們必將一起見證更美好的明天。

最後:

參考文獻:

1. 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21/chi/policy.html

2. https://en.wiki.hancel.org/wiki/Yuen_Long_District

3. https://en.wiki.hancel.org/wiki/North_District,_Hong_Kong

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092532

5. https://en.wiki.hancel.org/wiki/Lantau_Tomorrow_Vision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END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