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2

北長街:中南海牆外的風景,大有來頭……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25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芝麻匠通訊社

北京城裡從不缺少傳奇。

哪怕一條看似普通的街道,也可能大有來頭。

北長街,正是如此。

京報網 張寧/攝

離紫禁城最近的街

北長街,東鄰紫禁城,西臨中南海,北至景山前街,南達西華門,是距離紫禁城最近的街巷。

所以,許多掌管皇家事務的機構都設立於此,像會計司署、營造司署、都虞司署、慎刑司等。

清代北長街地圖

大名鼎鼎的「故宮外八廟」中,便有4個雲集在北長街上,它們分別是萬壽興隆寺、福佑寺、昭顯廟和靜默寺。

其中,福佑寺是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身世最神秘的寺廟。

自建成之日起,它從未對外開放。

amocity
amocity

  


北長街20號福佑寺山門 京報網 張寧/攝

打北長街上望去,福佑寺綠色琉璃瓦蓋頂格外顯眼。

朱門緊閉,只有紅牆上掛著一塊牌匾,上書「福佑寺」三字。

福佑寺牌匾 京報網 張寧/攝

它原本只是一處緊鄰宮城的外宅。

順治年間,宮內天花疫病不斷,孝莊太后特讓皇子玄燁在此「避痘」。

這處宅邸也因曾蔭庇過一代帝王,自此有了不同凡響的意義。

乾隆登基後,將此擴建為喇嘛廟,取名「福佑寺」。

福佑寺的規模和氣勢:共有5進院落,中軸線上自南而北,建起了照壁、東西牌樓2座,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前後有雕龍御路,左右八字屏牆,東西配殿、後殿一應俱全。

隨著滿清政府的覆滅,這座曾經「福佑」滿清皇室的寺院,命運也發生了轉折。

amocity
amocity

  


1919年冬,為了驅趕在湖南為非作歹的軍閥張敬堯,年僅26歲的青年毛澤東在福佑寺成立了「平民通訊社」,自任社長。

青年毛澤東像 視覺中國圖

黎錦熙(毛澤東在湖南第四師範的歷史老師)曾回憶當時在這座廟裡見到毛澤東的情景:

「當我去看時,他正坐在大殿正中香案後,香案很長,左邊擺著平民通信社的油印機和通信稿件。」

他每天都要起草、印發100多份稿件,分寄給全國各地報社,揭露張敬堯魚肉湖南人民的罪行。

這段艱苦卓絕的鬥爭,在福佑寺持續了近5個月。

福佑寺也成了首座被毛澤東用於開展革命工作的寺廟。

在中南海隔壁上學

與福佑寺不同,同為皇家寺廟的昭顯廟「接地氣兒」得多。

昭顯寺原是皇家祭祀雷神的道場,俗稱「雷神廟」。

據記載,雍正年間,雷擊頻發於內城,數度引起火災,雍正帝便下召在皇城附近擇地修建雷神廟,以防不測。

它比福佑寺稍小,但建築依照皇家規制,均以金黃琉璃瓦鋪就蓋頂,恢弘大氣。

如今,這座寺廟早已改換了容顏,現在這裡是北長街小學。

北長街71號 昭顯廟(現在是北長街小學)京報網 張寧/攝

這所學校歷史很悠久,它始建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起初是北平市教育會的附屬小學。

1923年,老舍先生從天津回到北京時,曾在教育會當過兩年文書,著名小說《駱駝祥子》便是在這個時期寫下的。

老舍 北晚新視覺圖

解放後,學校曾先後改名為西單區第二中心小學、西城區北長街小學,1982年與南長街小學合併,統稱北長街小學。

北長街小學學生活動 北晚新視覺圖

由於隔壁就是中南海,所以許多中央領導人如劉少奇、朱德、陳雲、胡喬木等的子女,都曾在此就讀。

低調神秘的四合院

說到重要領導人,北長街上可住過不少,如葉劍英、陳雲、吳晗等。

示意圖 京報網楊盼

一水兒的灰色門臉,緊鎖的對開大鐵門,這些神秘的院子,悄麼聲兒地藏在北長街上,給這條古樸靜謐的街巷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

每每對外說起「家住北長街」,總會引來一些艷羨的目光。

吳晗舊居 京報網 張寧/攝

吳晗,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價,曾任雲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教授,北京市副市長等職務。北晚新視覺圖

原國務院副總理陳雲,就在北長街上住了整整30年。

陳雲舊居 京報網/攝

而這些院子曾經的面貌,還能從親歷者的回憶中一窺究竟。

amocity
amocity

  


據陳雲的保健醫生顧英奇回憶:

這個院子裡左邊是一排平房,包括廚房、餐廳還有幾間工作用房。

右邊是一座小樓,二樓是辦公室、臥室;一樓有一間撞球室。

庭院很小,所以顯得有些逼仄,生活雜物沒有擺放之所,蜂窩煤直接堆在院子裡。

1976年唐山地震後,房子出現裂縫,有關部門出於安全考慮,建議房子應該翻修了,卻被陳雲拒絕了。

陳雲(右一) 北京日報圖

陳雲說,把這樣好的房子拆掉重建,老百姓會罵死你的。如果是為了防震,搞一點鋼架支撐一下就可以了。

直到1978年,陳雲重新出任中央領導工作,身邊工作人員增加了,住房不夠用,經有關部門再三建議,他才搬進中南海。

消逝的小胡同

其實,對於許多老北京來說,北長街不僅是個傳奇地界兒,更是一種親切的回憶。

上世紀60年代,北長街兩側有許多胡同,如關家胡同、興隆胡同、慶豐胡同、前宅胡同、教育夾道、道義巷、會計司胡同、福佑寺夾道等。

前宅胡同 北晚新視覺圖

由於受到中南海圍牆與筒子河的阻隔,許多都是不通行的「死胡同」,門牌數很少。

只有會計司胡同、後宅胡同等少數是能夠通行的「活胡同」。

過去,生活在這兒很愜意。

上景山、到午門、逛北海…… 都是出門拐個彎的事兒。

在北長街上隔著筒子河可以看到故宮角樓 京報網 張寧/攝

如今,隨著城市的改造升級,許多胡同已經消失了,只有前宅胡同、教育夾道等少數胡同還能找到牌子。

教育夾道 北晚新視覺圖

前宅胡同 北晚新視覺圖

但北長街的傳說依然在流傳。

這也正是北京城不可分割的回憶。

參考資料:

<1>顧英奇:《初見陳雲》,《保健醫苑》,2005年第3期第4-7頁。

<2>肖偉俐:《陳雲住房要求不高》,《共產黨員》,2011年第19期第60頁。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