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朝鮮半島,消滅文盲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602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546-消滅文盲

作者:太極斧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二戰結束之後,朝鮮半島也得以從日殖民政府的魔爪下解放。然而這時半島南北的政權都發現,自己面對的是數千萬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國民。

為新政權的建立歡呼

但也只是會跟著喊口號而已

(圖片:慶陽報紙 / wikipedia)▼

這對於雙方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無論是想標榜建設民主文明社會的南邊,還是希望成為社會主義展示窗口的北方,都需要足夠的有文化的國民支持自己的工作。和東亞大陸上百廢待興的中國一樣,解放後的朝鮮半島南北,也在各自的需求中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掃盲競賽。

amocity
amocity

  


從漢字到日文

漢字曾經是朝鮮半島政權所使用的官方文字。不過由於漢字識別困難,而且和朝鮮語的使用習慣並不能完全匹配,因此長期以來只停留在官方文書當中,無法向平民階層滲透。

博物館中展出的朝鮮時代的書籍大多為漢字書寫

(圖片:Ryuch /wikipedia)▼

於是15世紀時,深感文字難認,民智不開的朝鮮世宗組織了學者,開發了一套適配朝鮮語語言習慣的文字。這也就是現代半島南北所稱韓字、朝鮮字的原型,諺文。

韓國首爾的《訓民正音》雕塑

(圖片:mihyang ahn / Shutterstock.com)▼

諺文雖然借鑒了漢字的方塊字形式,但並不具有形聲屬性,是一種單純的符號表音文字。換言之,只要學會了表元音和輔音的幾十個字母,及其組字規律,就可以直接看字讀音。而由於它是根據朝鮮本土語言設計的,因此可以准確地轉寫口語,所以對於朝鮮族人來說應當是可以輕松掌握的文字。

amocity
amocity

  


現代韓語的24個基本字母

根據輔音和元音組合出的字,可以直接根據組合音讀出來▼

但諺文在誕生之初卻並不受歡迎。王朝時期的朝鮮士大夫們認為學習諺文就要拋棄高級的漢文,無異於自貶為蠻夷,並不同意國王推行諺文。因此盡管這種文字是面向平民而設計的,卻依然被朝鮮君臣束之高閣,沒有真正普及到民間。

韓文日慶祝活動在光化門舉行

雕像正是世宗大王

(圖片:韓國文化信息服務處/wikipedia)▼

沒想到19到20世紀東亞大陸的風雲變幻倒是成為了朝鮮半島上文化普及的契機。為了適應新的地緣環境,東亞各國都在努力接受從西方舶來的新概念、新知識,傳統的文人知識體系被打碎重組,使用本就勉強的漢字在朝鮮半島上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

然而在漢字地位岌岌可危的同時,取而代之的卻並不是朝鮮土生土長的諺文,而是日文。

1910年,日韓合並。這對於自認為中華文化真正繼承者的朝鮮來說,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羞辱,但時勢如此,他們也已經無法在正面與日本進行抗爭。而和很多殖民帝國對待自己的殖民地一樣,日本為了消除朝鮮半島的反抗意識,在文化教育方面選擇了去本土文化,並強制日化。

沒實力抵抗

(圖片:wikipedia)▼

具體到教育領域,就是當時朝鮮基礎教育的“國文”科目實際上是日語課,而朝鮮語反而名為“韓語”,是一門外文課。不僅如此,學校裏地位較高的日語教師還會要求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使用朝鮮語,要用日語交流。用中國人熟悉的話術來說,這就是培養了一群“二鬼子”。

“二鬼子”孩子本身是無辜的,他們也是被迫去的學校。但當一代人都接受了殖民語境下的教育,再想反轉回來就很難了。所以這種潛移默化的轉換是日本在殖民地的傳統操作,在中國東北,在中國台灣,在後來的東南亞,日本普遍采取了這種“皇國化”的教育理念。

課餘是練習日本劍術,全方位培養“二鬼子”

(:http://contents.history.go.kr/mobile/ta/view.dolevelId=ta_h71_0070_0050_0020_0010)▼

並不是沒有朝鮮知識分子意識到這種教育的危險性,對於那些立志於民族獨立的志士來說,推翻日殖民所需的暴力抗爭是一方面,在文化上保留朝鮮語言文字的種子或許更加重要。

為了對抗“皇國化”教育,他們掀起了半島上第一次掃盲高潮,終於把諺文推上了歷史前台。

暗中對抗殖民教育

1920年代,在經歷了十年左右的日殖民化以後,朝鮮半島上已經有民間知識分子感到情況不對了。年輕一代的孩子,尤其是日本殖民政府重點關照的大城市孩子,都以說一口流利的日語為榮,朝鮮語反而變成了他們心目中的粗鄙之語。這些朝鮮王朝的遺老遺少認為,教育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朝鮮可能永無解放翻身之日。

日本殖民政府在半島興建學府

關鍵目的是同化這個國家未來的精英階層

(京畿帝國大學 圖片:wikipedia)▼

於是在1921年,朝韓現代史上的第一個朝鮮語言協會誕生。這個組織的綱領,便是恢複朝鮮半島上朝鮮語的使用,並強調朝鮮語才是屬於半島未來的語言,朝鮮的文化想要發展也必須基於朝鮮語的營養。這在已經逐漸接受了皇國統治的朝鮮,是一記文化上的重錘。

當然這些朝鮮知識分子和那些試圖以暴力顛覆統治的熱血青年不一樣,還是有一些鬥爭技巧的。他們知道在當下的大環境下,很難直接更換日語建立的秩序,於是向殖民政府提出是不是可以增加朝鮮語諺文作為“外語”的教育力度。

學習自己國家的傳統語言叫學習“外語”?

(圖片來自@Bagas Hutagalung )▼

但這種要求無異於對現行教育體制的挑戰,日殖民政府拒絕對他們的申請給出回應。

隨後,協會又在1926年,借世宗推行諺文480周年的紀念日(在朝鮮王朝時代其實根本就沒人提起此事),發動了密集的諺文宣傳活動,希望鼓動更多朝鮮人參與進來,對殖民政府構成壓力。

可依然沒有什麼效果。

此時正是日本作為東亞地緣鬥爭參與者最強勢的時期,不僅朝鮮半島無法與其抗爭,中國和俄國這兩個巨無霸也對日本束手無策,很多熟悉了“事大”理念的朝鮮人其實已經接受了日本的統治。想在殖民政府有力的文化鉗制中鑽出縫隙,僅僅靠呼籲民族情感是沒用的,必須讓更多人認識到學習朝鮮語的現實意義才行。

光喊口號是沒用的

必須在基層一個個改變這個國家的個體

(https://blog.naver.com/gongbueasy/221658147691)▼

“文盲退治運動”於是應運而生。此時協會打出的旗號,是幫助半島上不識字的那80%人民掃盲。在報刊的文章上,協會這樣問道:“不會寫信,看不懂車牌,這是多麼令人沮喪的朝鮮窮人生活?所以我們一定要掃盲,要識字!”

(圖片:Wikipedia)▼

運動的其他宣傳策略也和這篇報刊的核心觀點差不多,旨在幫助占窮人們讀信、認車牌,方便生活,看上去只是人畜無害的便民教育。但實際上,如果他們真的能讓80%的朝鮮人認識朝鮮字,半島上就能建立起獨立的文化認同,為推翻日本殖民做准備。

1933年的東亞日報文稿大量使用朝鮮語

(圖片:wikipedia )▼

日殖民政府很快就意識到了這場運動背後包藏的“禍心”,派軍警四處查收朝鮮語學習資料。但已經晚了,在朝鮮語協會的幫助下,很多青年學生搖身一變成為了掃盲先生,以普及衛生和農科知識為名,下到各地農村普及諺文,在4年時間內為10萬朝鮮農民初步掃盲成功。

協會本身也在重新整理朝鮮本土文化成果,統一了諺文文章的寫法(整體西化,規定從上往下,從左往右)、厘清了諺文和漢字混用的形式(漢字用於消除同音歧義和表達複雜概念,直到70年代以後才從韓文中完全退出)、精簡了諺文字母(諺文最初有28個,隨著語音變化,減少到了24個)。

這都為朝鮮光複以後更加全面的掃盲工作奠定了基礎。

南北朝鮮掃盲忙

1945年,日本投降,朝鮮恢複自由身,諺文終於等到了大放異彩的時刻。

平心而論,雖然朝鮮語言協會在日殖民時期做出了普及諺文的諸多努力,但由於需要掩人耳目,協會自身能力也有限,取得的掃盲成果也只有那10萬農民。這與1600萬的文盲總數相比,幾乎不值一提。所以想讓掃盲運動真正起到效果,還得是由政府出面。

這時候,有自己的政府了

雖然還是沒有絕對的話語權

(圖片:wikipedia)▼

在半島南部,作為臨時政府的全國籌備委員會將“普通民眾的掃盲”作為政府文教工作的首要任務。

美國對這項政策舉雙手支持。在雅爾塔會議與蘇聯“瓜分”了日占朝鮮後,美國一直希望在自己控制的南部建立一個樣板式的民主選舉政府,但如果在一個全民文盲的國家搞大選,又有誰會相信呢?要讓南方的政府有合法性,第一就得讓各國相信,南部的朝鮮人知道自己選舉時在做什麼。

一個降下來,另一個才能升上去

(圖片:wikipedia)▼

amocity
amocity

  


臨時政府和語言協會出人,美國出錢,他們很快向4萬個村莊發出了朝鮮語和朝鮮歷史課本,並在次年暑假派遣城市學生下鄉擔任掃盲教師。在離大城市最近,表現最好的京畿道,農村文盲率在一年內從68%下降到了22.5%,全國範圍的文盲率也下降到了40%。

美韓之間的援助交流用的是漢字和英語

(圖片:wikipedia)▼

到了1948年制憲議會選舉前夕,韓國範圍內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掃盲,繼續壓縮文盲的數量,至少要讓人民能看懂國會議員的諺文名字,以讓這場憲法大選看上去更有合法性。

同樣,北邊也在抓緊時間掃盲。就在1946年2月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成立的同時,掃盲項目也成為了這個臨時政府工作列表中的一項。

1946年開設的掃盲班

面向的主要是成年人

(圖片:https://blog.naver.com/gri_blog/222002364282)▼

作為一個體制特殊的政府,那時北朝鮮的掃盲工作比起南朝鮮還有一些獨特的優勢。

首先,他們能通過在各級教育部門設立專門的掃盲辦公室指導掃盲工作。這些辦公室不僅負責制訂朝鮮語教材,還能通過基層乾部逐戶把文盲情況調查得明明白白,給出比南朝鮮更精准的工作計劃。

朝鮮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普及政策肯定會完成的很好

(圖片:Torsten Pursche / Shutterstock.com)▼

其次,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北朝鮮允許工人們在上班時間識字。當時所有12~50歲的人,無論男女,每天需要在成人學校識字2小時。一些地方掃盲辦還在文盲家裏掛上“文盲”標記,通過成人掃盲考試的才能把標識拿下來。

該吵吵該打打,英語還是要學

(圖片:Mirko Kuzmanovic / Shutterstock.com )▼

第三,和勞動競賽類似地,識字也可以變成一種競賽。人們以個人、家庭、班組、村莊為單位展開了識字競賽,在集體榮譽感和熟人壓力的雙重刺激下,掃盲運動很快就得以展開。

其成果便是,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前,朝鮮就已經基本完成了掃盲工作,而韓國直到50年代末還在做掃盲的掃尾工作。

掃盲教材

(圖片:https://blog.naver.com/gri_blog/222002364282)▼

如今,朝鮮半島南北的識字率都已經幾乎達到了100%,是亞洲掃盲最成功的地區之一。而歷史上曾對半島語言文字形成重大影響的漢字和日文,也已經基本退出了日常使用,唯看土生土長的諺文一枝獨秀。

諺文發展來的語言才是現在半島上主要使用的

如果沒有這段特殊時期,現在去旅遊就沒有語言障礙了

(圖片:DiegoMariottini / Shutterstock.com)▼

但掃盲的意義,除了建立文化共識以外,更重要的或許還是學以致用,讓更多人能高效參與到經濟建設當中。可經濟建設如何,卻又不是掃盲本身所能決定的。

參考文獻:

http://www.korea.kr/news/pressReleaseView.do?newsId=155734042

https://newsis.com/view/?id=NISX20200417_0000997685

https://mois.go.kr/frt/bbs/type010/commonSelectBoardArticle.do?bbsId=BBSMSTR_000000000008&nttId=28093

http://encykorea.aks.ac.kr/Contents/Item/E0073847

http://www.donga.com/news/article/all/20200421/100737199/1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Truba7113 / Shutterstock

END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