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1

中南民大教師走進央視《國家寶藏》,現場試吃大漆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204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19-02-04 由 長江日報 發表于文化

張老師現場試吃大漆

長江日報融媒體2月4日訊2月2日,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講師張志綱作為「國寶守護人」登上《國家寶藏第二季》第九期節目,帶來自己模仿製作的木板漆畫,向觀眾講述8000多年漆藝文化的前世今生,守護漆彩文化。

張志綱,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現任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專業漆藝課程講師。作品有《陽宅》《東湖秋色》《對飲》《漆樹葉之百態》等,曾多次獲獎併入選中國現代工藝美術展,其中《漆樹葉之百態》被湖北省美術館收藏。

自張志綱2003年登上三尺講台,木板漆畫便成了他的必講內容。「我希望通過複製它,有所感有所悟,把大漆的美更好地傳達給我的學生們。」在木板漆畫的製作過程中,春蠶吐絲描法、漆液調色與底胎的製作都是難題,僅製作底胎便需要14道工序:先在木板上塗3道漆,再裱布、刮灰,刮完2次後,接著打磨4次、刷3次漆,最終再塗朱漆。

8000多年前,先人就已掌握了這門技術。漆字,實際上在古代是沒有三點水的,只有右邊的部分。上面是個木字,漆樹。中間是兩撇,就是在漆樹上割兩刀。下面是個水就是漆液流出來了。非常形象地把割樹取漆的過程展現出來了。

《國家寶藏》是央視聯合九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推出的一個文博探索類節目,各大博物館將拿出三件館藏,由不同的「國寶守護人」從各大博物館進行推介。在這期節目中,張志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漆藝文化,並現場試吃大漆。

漆畫是墓室屏風的一部分,採用春蠶吐絲描的手法,板面塗朱漆地,用黑漆勾線條,色彩非常濃艷。從漆畫到漆藝,漆文化經歷了深厚沉積的文化滋養,也經歷了精湛絕倫的技藝修磨。張志綱介紹:「大漆是有脾氣的,脾氣還不小呢。」

amocity
amocity

  


張志綱為大家介紹了以前的用具中也使用過大漆。大漆能吃?他說,漆其實是富含高蛋白的,漆樹葉也能吃,並在節目現場試吃大漆。

「China是瓷器的意思,而Japan它的本意是漆器的意思。我們擁有那麼多輝煌的漆歷史,可是今天,我們已經把它遺忘了。這是多麼讓人遺憾的事情。複製木板漆畫只是第一步,我們真正的目的是要讓這種工藝和精神重新回歸到我們中國人的現代生活中,這才是最好的傳承。」張志綱說。(通訊員彭可馨 韋艷夢 陳鵬冰)

編輯:金鑫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