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1

人類至今為止所有認知,都僅僅是可結構化意識的群體性共識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205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探索貓

引言: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天才取得的成就不僅超出其他人的能力,而且還超乎他們的理解。
能人就像一個擊中了無人可及的目標的弓箭手;天才也擊中了他的目標,但這目標之遠其他人無法看見" 。

我現在對這樣的問題,基本上用的是一個我自己總結出來的標準,就是目前人類的所有認知,都是來自我們的「意識」,都是意識的結果。用意識來分析所有認知,包括宗教、哲學、邏輯、數學、科學等等。

人類所有的認知,都是意識的結果,而是還僅僅是群體性可結構化意識的共同認可。對於個體,所有可靠的認知,都是來自感應,這是生命個體生存的基礎;對於群體,所有可靠的認知是群體性感應的共同認可,形成群體性經驗,這是生命群體生存的基礎。

唯心觀和唯物觀,他們的特點都是脫離於人的感應,認為有獨立於人的「絕對存在」,是觀念、是抽象思維的結果。他們之間再進行區分,很簡單,看這個觀念中建立起來的絕對存在是「物質」還是「意識」。

特彆強調的是,我這裡的「意識」與唯心觀中的「意識」含義不同,我這裡的意識並不是獨立於人的絕對存在,也不是某種物質,意識只是人與微觀量子相互感應的結果,是雙向的,沒有獨立存在。所謂有人說的靈魂存在,那就是變成了獨立於人的存在,那還是唯心觀,是觀念,是抽象出來的不存在的存在。

做一個框架分類,可以看得更明了。

人的意識:

1、可結構化意識

可結構化意識是人類進化的結果,我的猜測可能是感應功能與存儲功能在分化的臨界點產生的「能力」。人可以產生與感應信息類似的抽象信息,即不存在的存在,這種存在就是獨立於感應的抽象存在,萬物有靈到一神論宗教,再到哲學觀念、科學觀念,都是通過這種思維構建的。人類首先通過個體的感應,通過群體性交流,達成對抽象存在的共識,這就是觀念的建立,觀念和感應共識(感應共識即群體性經驗認知)同樣都是群體性共同認可。在觀念大幕下創建「抽象存在」,抽象存在的升級版就是「概念」,用概念和概念之間的結構關係對感應信息的「重構」,整個流程也形成群體性共識,即意識形態的建立,意識形態,就是群體性意識共識,也就是早期萬物有靈觀、多神論、一神論、哲學本體論、邏輯概念、科學觀等等。

2、不可結構化意識

amocity
amocity

  


不可結構化意識還沒有進化出建立群體共識的模式,或者說人類的生理機能還不能達到這種能力。即個體的不可結構化的意識,他雖然感應到了,但真的無法說出來,即使說出來也不能真實表達、描述他的感應。不可結構化意識的群體性共同認可,很有可能以後會通過今天我們感覺到很神秘的、但是又大部分人又有過的經歷「心靈感應」能力的強化實現。兩個談戀愛的人,會有心靈感應的情況發生,當一個人在想一件事的時候,另一個人也會想那件事,這的確很神奇。未來,這可能是人人都有的能力,當然是人類的進化出來的能力(超級人類),並且還能藉助這種能力形成新的不可結構化意識共識。

總之,我對所有意識形態的看法,包括宗教、哲學觀念、科學觀念(科學觀念形成全球共識,也是意識形態),這些都是人類意識的結果,而且僅僅是可結構化意識群體性共識的結果。要知道,還有不可結構化意識,如何實現群體性共識,這個要等到人類生理機能進化到那天再說。

探索貓所有文章基於如下邏輯:意識本質 —>個人意識

—>群體意識(意識形態:巫術、宗教、哲學、科學、未來某種形態)。關於意識的本質,探索貓認為意識就是「感應」,是各種尺度下物質對微觀量子的感應,而且這種感應是雙向的,只有雙向的才叫意識。宇宙萬物都有這種能力,可以從物質尺度上分成三大類:1、微觀尺度上的感應,即量子之間的感應;2、亞宏觀尺度物質對量子的感應,這就是生命的意識;3、整個宇觀尺度對微觀量子的感應,即整個宇宙就是一個「意識主體」。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