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Nature子刊發表我國海斗深淵生物適應機制重要研究成果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獅子魚深淵適應遺傳基礎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417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海洋知圈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等單位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里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在分類學上釐清了其系統地位,首次在形態上發現了適應深淵的變化,在多組學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了獅子魚深淵適應的遺傳基礎。

4月15日,該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英國自然雜誌子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自然-生態與進化),水生所何舜平研究員和西北工業大學王文教授、邱強教授為該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據介紹,此次研究涉及的深海獅子魚樣本於2016年底和2017年初由我國深淵科學考察船「探索一號」通過「天涯」和「海角」號深淵著陸器獲得。合作團隊解析了超深淵獅子魚的基因組,並揭示了其對超深淵極端環境的適應機制。

研究發現,由於沒有陽光的照射,超深淵獅子魚通體透明;為適應高壓環境,其骨骼變得非常薄且具有彎曲能力,頭骨不完全,肌肉組織也具有很強的柔韌性;基因組中與色素、視覺相關的基因發生了大量丟失,其中一個與骨骼鈣化的關鍵基因也發生了假基因化;在細胞和蛋白層面,多個與細胞膜穩定和蛋白結構穩定的基因發生了特異突變,這些遺傳變異可能共同造成了這一物種的奇特表型和對超深淵極端環境的適應能力。

更多詳情

超深淵獅子魚(Paul H. Yancey et al. 2014)

本研究涉及的深海獅子魚樣本於2016年底和2017年初由我國深淵科學考察船「探索一號」通過「天涯」和「海角」號深淵著陸器獲得(Fig.1)。

Fig. 1 :Sampling information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HS.

a, ArcGIS Online map (left; Map data, 2019 Esri) and topographic base map (right; plotted using Generic Mapping Tools software (see Methods) of the collection locations within the Mariana

Trench.

b, RV Tan Suo Yi Hao. c, The deep-sea lander Tianya. d,e, In situ observations of the MHS (P. swirei).

f, Fresh MHS specimen (holotype; Liparidae sp. 2 MT-2016; female).

amocity
amocity

  


g, A Tanaka’s snailfish caught off the coast of Matsue city, Shimane Prefecture, Japan.

Credit: photo of Tanaka’s snailfish taken by Takuya Morihisa in 2003.

Fig.2 The incomplete skull of the MHS is associated with premature termination of the bone Gla protein (bglap) gene.

—END—信息來源:動物進化與遺傳前沿交叉卓越中心 何瞬平研究員;央視;中科院深海所 大家都在看

amocity
amocity

  


官方授權獨家首發《珊瑚礁科學概論》

《海洋環境分析監測技術》海洋環境監測的類型及其發展趨勢

《10000個科學難題(海洋卷)》全網獨家首發:海洋基礎科學問題研究主要聚焦在?海洋科學的研究對象、知識體系、二級學科有哪些?|

《渤黃東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專著出版發行 |中科院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員等編撰

amocity
amocity

  


海洋知圈

知曉海洋 | 探知海洋

宣傳海洋 | 服務海洋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