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太空行走危機四伏!蘇聯宇航員險些回不來,我國如何保證安全的?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1718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任間科學

導語:神舟12號飛船的發射成功以及成功對接,預示著我國宇航員順利入駐到我國自己的太空艙內,而在今年的7月4日,3位宇航員在相互配合下,又完成了中國空間站的首次出艙活動

“出艙”聽起來簡單,但遠沒有大家想象的容易,太空環境危機四伏,除了極低的溫度之外,還會受到太陽輻射、微隕石影響,太空出艙活動極其危險

在人類的航空航天史上,蘇聯的宇航員曾在出艙活動遇到突發危險,險些回不來,在瀕臨絕望時刻,宇航員甚至想過服毒自殺,在如此危險的活動下,我國是如何保證宇航員安全的?

太空出艙活動意味著走出安全的空間站,在危機四伏的太空內活動,因此,宇航員需要穿著專業的出艙航天服,這套宇航服有著完善的生命保障設施

可即便是如此,在太空活動還是非常危險的,身處於太空失重環境,完成一個動作是非常困難的,更何況是打開艙門,在太空行走,又或是完成其他任務呢?

除了失蹤之外,還有我們前面提到的極低溫、高輻射和碎片隕石碰撞,一旦失誤,所面臨著無法返航的情況,世界上最早進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員是蘇聯宇航員阿列克謝·阿爾希波維奇·列昂諾夫

1968年,他乘坐著“上升2號”宇宙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後,緊接著開始准備太空行走工作,當時,他背負著一個能提供一小時氧氣的生命支持系統

打開艙門就進入到了茫茫太空,剛開始的工作是非常順利地,但在距離飛船5米遠的地方漂浮12分鐘後,意外發生了,他的宇航服開始膨脹,體積變得越來越大

他的動作也因此受限,這導致他無法順利穿過艙門回到宇宙飛船內,無法回到艙內,等生命支持系統的氧氣用完就面臨著死路一條

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把宇航服內的氧氣排出,換取靈活運動,這種做法的成功率並不高,如果失敗,還可能加劇危險

蘇聯宇航員列昂諾夫回憶這段難忘的經歷時,在難受至極的情況下,甚至幻想擁有一瓶毒藥提前結束生命,但幸運的是,在太空漂浮24分鐘後,他順利回到了宇宙飛船內

與蘇聯宇航員的經歷相比,我國宇航員的任務過程就順利很多了,但是這次的成功離不開天上地下和艙內外的協同配合

amocity
amocity

  


首先,宇航員進行太空行走時,地面監控手段和範圍都是有限的,因此,還需要宇航員留守在艙內通過仿真軟件,以及從監控內看到的圖像進行有效的判斷和操作

amocity
amocity

  


然後把自己的判斷情況,告知給艙外的兩位宇航員,艙外宇航員執行的任務期間是負責給機械臂安裝臂支架,然後通過機械臂進行移動

另一位宇航員做則需要借助空間站的艙外扶手,爬行到作業點,輔助首位宇航員實現艙外作業,自主操控機械臂,意味著艙外活動的安全性更具保障

艙內的仿真系統自帶預警功能,而艙外的宇航員身上也都裝備有急停裝置,以防止在外活動時發生碰撞和其它危險

從而避免遇到蘇聯宇航員類似的問題,如果遇類似的危險情況,借助著機械臂作業,宇航員還可以及時返回艙內,不僅僅是艙內宇航員控制機械臂,地面人員也能對機械臂進行大範圍轉移

正是這些保障,才讓宇航員的出艙活動順利完成,這也足以見得我國航天航空實力的進步,而這些任務成功的背後,也都離不開我國航天科研人員的努力,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