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以己之力助家鄉建天文館 把最瑰麗的天文知識帶給濱州孩子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409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濱州網

有兩種東西,我對他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中喚起的讚嘆和敬畏就會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

——康德

2019年的賀歲片「流浪地球」掀起大眾的天文熱,實際上隨著世界上最多的光纖望遠鏡-郭守敬望遠鏡、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在我國的建成,天文已經逐漸的被大眾所了解,甚至越來越多的雜誌、宣傳、電影都加入了天文的元素。

從第一台望遠鏡開始,人類仰望星空已經一百年了,這一百年天文概念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最初的圍繞的地球,到現在望向未知的宇宙。而我的家鄉-濱州是否對天文有所知曉呢?

我是劉順芳,在京的濱州學子中唯一的一個」天文人「,我來自濱州城區尚店鄉劉國相人,現在已經已經改為楊柳雪鎮了。我是1994年的北中人,1997年考入濱州師範專科學校物理教育專業,1999年參加工作,在尚集二中當老師,教過地理、英語、物理和勞動技術,在教學期間,完成了函授本科學習,拿到學士學位,並於2006年考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碩博連讀。目前是國家天文台普通的一名天文工作者。

我的夢想是希望在濱州建立一座省級的天文館

我與天文結緣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其實我最先想考的是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物理專業,在2004年左右,在山東師範大學進行函授本科學習的時候,有幸結緣恩師聶清香老師,她當時展示了蝴蝶狀星雲,我當時就被這瑰麗的圖片所吸引,然後義無反顧地考國家天文台,研究天文,這門古老而又神秘的基礎學科。

圖片來自nasa拍攝

引用前段時間在天文圈裡很熱的一個帖子「上海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天文館「中上海天文台葉淑華院士的一段話」 「我們覺得天文對人的宇宙觀,對人的世界觀有直接影響。眼界寬闊了,你會發現,你只是一粒微塵,只是滄海之一粟。生命很短,宇宙那麼寬闊。怎能不用有限的時間,做有益的事情?跟這麼大一個世界比起來,個人真是無足道也。」

2020年上海天文館建成,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文館

從科普教育的角度來講,天文可以讓青少年不太低頭看著地,而是學會抬頭看天,看宇宙的深處。站在世界前列的國際學術的前沿,等同於給青少年踩在巨人肩膀上看遠方的機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對於青少年而言,當他們接觸了世界一流的科技、世界一流的學術大咖,打開一個嶄新的從未有的世界,插上了夢想的翅膀,才能飛到更廣闊的天空。

amocity
amocity

  


從濱州目前的天文科普狀況,甚至對我們整個山東省來說,我們沒有一個天文館。對於濱州來說,甚至一個宣傳天文的科普的通道都是缺乏的。

國家天文台已經很很多高校,中小學通過合作協議進行了很多的遠程教學、科普教育的成功案例。如果我們有個天文館,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天文廳,我們可以擁有什麼?

1,斗轉星系的星座世界

通過利用球幕劇場,天象設備,以及精彩的球幕天性節目,模擬出真實的自然星空、天象變幻、太陽系、日月食、黑洞、宇宙探索等天文畫面,讓觀眾體驗天文知識,探索宇宙奧秘。擴展青少年光、電、天文等基礎知識,為他們以後的高飛插上夢想的翅膀。

北京天文館的球幕劇場照(圖片來自北京天文館官網)

2.搭建一個小口徑的望遠鏡,實現遠程教學

依託這個望遠鏡,展開天文台的科普專家定期的科普講座和遠程科普的相結合。啊!那咱們濱州的甚至整個山東的青少年可以近距離的了解從行星到太陽系,從太陽繫到銀河系,甚至涉及到星系、星雲、黑洞、引力波等世界前沿的天文的科普知識。那將是一個多麼廣闊的視野!

amocity
amocity

  


2015年,北京大學吳學兵教授等人在一個發光類星體里發現一片質量為太陽120億倍的黑洞模擬圖(圖片來自搜狐網)

3.實時跟蹤天文熱點

amocity
amocity

  


這兩天,天文圈裡發的最多的是「視界視界望遠鏡「,據說這個望遠鏡可以觀測到黑洞,這類觀測結果將會在各大媒體報導,我們如果有個」天文館「,可以實時追蹤,把最熱點的國內外的天文發現和結果科普給大眾。

4.身臨其境看天文

我們可以一點帶源,提供給參觀亞洲最大的光學觀測基地---河北興隆觀測基地的機會;還可以前往貴州平塘去看一眼那個傳說中的大鍋---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fast)。

以葉淑華先生的話說「我們已經是全球第二大航天大國,如果還只是注意腳下的地球,恐怕真的不夠」!人類仰望星空已經100年了啊!作為濱州人,我們仰望星空多久了呢?

我是在京濱州博士中唯一的一個天文工作者,我的夢想----在家鄉建立一個天文館,哪怕是作為科技館的副廳存在的天文廳也好!我想把最新的、最熱點的、最瑰麗的天文知識帶給家鄉的孩子們。我一直相信,只有見過最美的風景,才去敢想最美的未來!

當我還是家鄉的老師時,我就想我為什麼要和別人在同樣的軌道上運行,我要偏離,運行自己的軌道。我成功了。我也希望通過搭建這樣一個天文館的平台,給家鄉的青少年,甚至大學生這樣一個觀念——「敢想」,「敢做」,見識過國內、國際一流的知識,還有什麼是不可能呢?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