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一點悟道(16):悉達多密碼(1)——宇宙的輪迴,科學和佛學的宇宙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412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劉不住

一點悟道(16):

悉達多密碼(1)——宇宙的輪迴,科學和佛學的宇宙觀

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子?宇宙到底有沒有生滅?

如今科學家們的觀點和佛陀的宇宙觀是否相似?

(一)科學對宇宙的認知:

人類最先認識的是地球的形狀。

從最早盤古開天地,共工怒撞不周山,女媧鍊石補天的傳說,到古代中國的天圓地方思想,古印度的塔型分布學說,再到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率先在理論上論證了地球是一個球體,這個論證直到大航海時代被探險家們用信念和行動證實,由此,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歷經了千年之久。

伴隨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人類對地球之外的空間概念也在不斷修正。

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和物質,被現代科學定義成狹義的宇宙。廣義的宇宙是指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這和西漢《淮南子》書對宇宙的定義:「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相一致。東漢的張衡也曾提出「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的無限宇宙概念,但張衡認為天地的形狀像一個雞蛋,天與地的關係就像蛋殼包著蛋黃。

在古猶太人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基礎上,托勒密提出了世界上首個行星體系模型——地心說。地球處於宇宙中心。從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圓型軌道上繞地球運轉。地心說成為當時教廷認可的科學準則。

由於哥白尼在《天球運行論》中認為太陽是行星系統的中心,他提出的「日心說」觀點,嚴重挑戰了教廷權威。伽利略時代,羅馬教廷強化了地心學說的思想,把日心說批判成異端邪說,但是隨著望遠鏡的發明和開普勒三定律、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使哥白尼的學說獲得了更加穩固的科學基礎,最終確立了其應有的地位。

在此後的科學實踐中,更多的科學家發現了太陽並不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銀河系的自轉和旋臂等等,康德等人還提出,在整個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像銀河系那樣的天體系統。至此,對於宇宙中心的討論漸漸被推斷宇宙的形狀和生滅所取代。

amocity
amocity

  


20世紀中葉,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熱大爆炸宇宙模型。1965年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證實了伽莫夫等人的預言。大爆炸宇宙模型成為標準宇宙模型。通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發現我們的宇宙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最新的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可達到920億光年,甚至更大。

宇宙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誕生之初及其後續演化的宇宙學模型,這一模型得到了當今科學界最廣泛的支持。宇宙學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觀點為:宇宙是在過去有限的時間之前,由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太初狀態演變而來的,並經過不斷的膨脹到達今天的狀態,並且仍在不斷的膨脹之中。

源於宇宙大爆炸理的觀點認為宇宙可能是類似馬鞍狀的負彎曲形狀,整個宇宙的外形如同一個吹起的氣球,我們則生活在這個宇宙的「表面」。

已故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表示,我們宇宙的形狀可能是一種難以置信的幾何圖形,更接近於超現實主義的藝術,霍金的想法以弦理論為依據,而該理論目前仍然還處於假設之中,並未被驗證。如果用語言來形容這種假設宇宙的形狀,應該是整體呈現多重鑲嵌模式,具有無限重複出現的扭曲面,曲面間環環相扣,如同科奈里斯·埃舍爾創作的「圓形極限IV」圖案,也與美國工程師P.H.

Smith創作的「史密斯圓圖」類似,體現出雙曲空間的概念,是一種非歐幾何的空間形態。

綜上所述, 當代天文學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層次結構的、不斷膨脹、物質形態多樣的、不斷運動發展的天體系統。

(二)佛學對宇宙的認知:

《大智度論》中說:「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為一佛世界,是中更無餘佛,實一釋迦牟尼佛。」

amocity
amocity

  


須彌山, 古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個一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來),後為佛教所採用,成為佛教宇宙觀的主張。

佛教對世界的闡述是: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須彌山,透過大海,矗立在地輪上,地輪之下為金輪,再下為水輪,再下為風輪,風輪之外便是虛空。須彌山上下皆大,中央獨小,日月在山腰,四天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再上則為色界十八天,及無色界四天。在須彌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環繞,每一重海,間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鹼海,鹼海之外有大鐵圍山。在鹼海四方有四大部洲,每洲旁各有兩中洲,數百小洲而為眷屬。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大部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禪三天,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禪三天,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禪三天,為一中千世界。

amocity
amocity

  


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禪九天,及四空天,為一大千世界。因為這中間有三個千的倍數,所以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這裡的三千,只是比喻為數量級的多,而非指實數。同時佛經指出所在的此小千世界「猶如周羅」,也即不僅圓,還帶螺旋狀。

在梵語中,「世界」一詞原來含有時間與空間的雙重意義。《楞嚴經》說:「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佛陀將「一個日月所照」,稱為一個世界。佛教指出從空間上看,宇宙是沒有邊際的。從時間上看,宇宙是前前無始、後後無終的。宇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佛說宇宙「法而如是」,即客觀規律自然生成就是這樣的。

(以上內容整理自百度,僅在此表示感謝)

(三)結合比較上述兩種認知:

1.從最初托勒密的地心說到哥白尼的日心說,再到康德的無數星系天體,由淺入深,由偏到全,科學對宇宙的認知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

2.科學的認知具有西方人的線性思維,佛學的認知有東方人的輪迴思想。線性是有起止的,輪迴是循環的,同樣是經過一番春夏秋冬,線性的思維是又過了一年,輪迴的想法就是周而復始。線性思維認為已知宇宙是起於大爆炸理論,卻無法斷判宇宙的止時止處。輪迴思想認為一切事物都存在有住壞空的循環,宇宙的生滅也不例外。

3.大爆炸的開始,那是西方科學公認的時間起源,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是未知的,未來的宇宙止於何時也是未知的。未知,不代表不存在,而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發現,或許宇宙的存在是在一個更大的輪迴之中。輪迴,不是重複,時間不可以回溯,否則一切就可以重來。輪迴,是一個過程的結束也是另一個過程的開始。

4.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證明了宇宙在膨脹,假如用水來比喻,膨脹也是一種流淌,就像是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不斷奔流到海,化雲行雨,循環往復。所有的事物都在成住壞空的過程當中因緣變幻、循環不息,沒有片刻的靜止。

5.在佛學中說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須彌山是每一小世界的中心,上下皆大,中央獨小,日月在山腰。從前以為須彌山在地球上。我們現在知道,太陽繞銀河系運轉,銀河系的中心有可能存在黑洞,這是不是佛經上講的須彌山?如果是這樣,那就是一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個小千世界就是一千個銀河系;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所以叫三千。三千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釋迦牟尼佛教化地區就是有這麼大。

在計算機的存儲中,1 Byte = 8 Bits,1 KB = 1024 Bytes,1 MB = 1024 KB,1 GB = 1024 MB。。。。。。或者,只有當計算機的存儲能力達到百億日月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佛法和宇宙。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