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2

日軍倚仗280毫米口徑巨炮,侵華戰爭無惡不作,何以窮途末路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16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兵說

作者:風千里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抄襲必究

自1868年明治維新伊始,日本正式開啟國家近代化的進程之後,當時的日本明治當局也迅速走向了對外侵略擴張的快車道。而新建成的日本陸軍,作為發動侵略戰爭的爪牙,其近代化進程更是備受重視。從徵兵制度,到人才培養,再到裝備與後勤,明治時期對陸軍的建設可謂處心積慮。

到甲午戰爭前,陸軍的實力已經頗為可觀。但限於本國薄弱的工業基礎,此時陸軍極其缺乏重型武器,雖然已經裝備有國產的三十一式75毫米速射炮,70毫米山炮等裝備,但都只是中隊一級的步兵支援武器,口徑小,射程僅,威力弱。對付一般的戰壕,暗堡等小型防禦工事還算夠用,但要是遇上炮台,要塞等永備工事,這點火力就無異於隔靴搔癢了。甲午戰爭期間日軍能夠輕鬆攻占清軍苦心經營的旅順與威海衛要塞,純粹是因為對手腐敗無能,戰鬥力低下所致。如果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把守要塞與據點,日軍就算用屍山血海為代價也未必能得手。

1894年侵入半島的日本陸軍炮隊,其裝備的70毫米山炮與75毫米速射炮一道,構成了甲午戰爭以及日俄戰爭期間,日本陸軍的主要支援性火力。

日軍參謀本部當然知曉這一點,實際上早在甲午戰爭前夕,日軍高層就意識到對付近代化科技武裝起來的堅固要塞和堡壘,陸軍需要大口徑的火炮為進攻的步兵提供足夠的火力掩護。而在19世紀中後期,西方列強普遍使用臼炮來對付永備工事,這種短身管火炮射角大,彈道弧線高,可以掠過障礙物或掩體,直接將炮彈投送至目標。而且口徑較大,可以發射大威力炮彈,對堅固工事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在1890年陸軍就委託大阪炮兵工廠研製日本國產的攻城臼炮。在參考了克里米亞戰爭與美國南北戰爭的經驗後,該工廠很快推出了兩型臼炮:150毫米與90毫米臼炮,並在經過測試後迅速批量裝備部隊。在甲午戰爭期間,雖然駐守旅順與威海的清軍不堪一擊,但面對近代化工事,這兩型臼炮的威力還是足以讓日軍滿意。

旅順要塞攻防戰期間,部署於前線的日軍150毫米臼炮

直到日俄戰爭爆發,日軍才算真正領略到近代化防禦工事的恐怖。從戰爭之初的鴨綠江會戰,南山會戰,再到遼陽會戰,乃至旅順攻防戰。俄軍依託有利地形構築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憑藉各型輕重火炮和大批新式馬克沁M1910機槍的強大火力,給予進攻的日軍以巨大殺傷,從朝鮮到遼東這一路,沿線俄軍堡壘和要塞幾乎讓日軍大出血。而到了圍攻旅順要塞時,乃木希典率領的日軍第三軍在發起第一輪總攻時,在堅若磐石的堡壘與塹壕面前居然束手無策,手頭上的150毫米與90毫米攻城臼炮根本無法摧毀俄軍堅固的工事。一天下來,日軍使出吃奶的力氣也僅僅攻占了盤龍山上一小塊陣地而已,卻在陣地前留下了5萬具屍體。這樣的傷亡數字傳回國內,大嘩。大本營一度懷疑是不是譯電員在翻譯傷亡數字時錯加了一個零。

義大利岸防部隊裝備的280毫米榴彈炮

前有堅不可摧的俄軍要塞,後有洶湧的國內壓力,乃木希典一籌莫展。面對嚴重缺乏攻城力量的第三軍,日本槍炮專家有坂成章建議大本營將日本國內的280毫米重型榴彈炮運至旅順前線支援。這型重炮原本是部署於日本沿海要塞的岸防炮,說起來卻與義大利有著不解之緣。早在幕府末期的薩英戰爭期間,日本人就意識到岸防炮對海防的重要價值。在沿海布置重型岸防炮,可以有效壓制敵軍的艦火力。到1884年,由義大利炮兵專家龐姆佩歐·格里洛(Pompeo

Grillo)率領的義大利軍事顧問團受邀赴日指導。在視察了日本各海岸線據點後,格里洛建議日本在構築海岸要塞的同時,在要害部位部署一款大口徑榴彈炮作為岸防炮使用。該建議立刻被明治政府採納,而格里洛本人也適時將義大利本國生產的一款280毫米榴彈炮推薦給日本人。不過這款火炮也不是義大利人原創,而最初是由英國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Armstrong-Whitworth)開發的大口徑榴彈炮。該型榴彈炮10倍口徑短粗的炮管,使其具有與當時普遍裝備的臼炮有相似的特點,即射角大,彈道弧線大。而其280毫米的巨大口徑和217kg重的炮彈,更是足以令當時任何一艘軍艦的鐵甲望而生畏。這樣的神器自然讓缺乏重武器的日本人垂涎,當即與義大利簽訂了轉讓280毫米榴彈炮生產技術的協議,並交由大阪炮兵工廠研製生產。

amocity
amocity

  


義大利280毫米榴彈炮炮管示意圖

到日俄戰爭前,日本已經在從函館到九州的漫長海岸線上,部署了多達190門這樣的重炮。這些龐然大物對當時的日本人而已,算得上是「鎮海重器」了。但在旅順久攻不下,軍隊傷亡慘重的時刻,大本營也只得抽調18門這樣的重器運往旅順前線,以解燃眉之急。為輸送這些大傢伙,日軍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280毫米榴彈炮凈重達10758噸,分為炮管,炮架和齒輪座盤三部分,日本將其再次拆分為多個零件,分批從本土運過來,繁重的工作量讓日軍後勤部門瀕於崩潰。

日俄戰爭期間,部署於旅順要塞外準備發起炮擊280毫米榴彈炮

到第三軍在旅順發起第二次總攻前,18門榴彈炮已經就位,並立即對旅順要塞發動炮擊。巨大的炮彈划過天空的呼嘯聲讓一名在要塞內隨軍採訪的德國記者誤以為是「特快列車」的聲音,而當炮彈重重砸到俄軍陣地上時,巨大的爆炸聲讓整個要塞都在振顫,幾輪炮擊後俄軍要塞外圍的陣地幾乎灰飛煙滅,堅固的混凝土工事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280毫米的巨大威力由有效地壓制住了俄軍火力,但其過慢的裝填速度還是給了俄軍喘息的時間以修復工事,發動總攻的日軍依然承受著巨大的傷亡。

直到第三次總攻時,日軍將主攻目標定在能夠俯瞰整個旅順港的據點——203高地上。18門280毫米火炮一致向該高地發起毀滅性炮擊,在炮火掩護下,日軍終於攻下高地。此時駐守的俄軍已經全軍覆沒,日軍迅速在山頭設立炮兵觀察所,將旅順港內停泊的俄太平洋艦隊的位置準確報告給要塞外的炮兵陣地上。作為岸防炮的280毫米榴彈炮此時終於可以重歸自己的老本行,一顆顆炮彈紛紛掠過山頭,精確命中俄軍艦隊。僅一天的功夫,除少數輔助船隻逃脫外,太平洋艦隊主力全部坐沉港內。旅順要塞內彈盡糧絕的俄軍只得向日軍投降。

amocity
amocity

  


1911年部署於半島馬山要塞的兩門280毫米榴彈炮

在隨後的奉天會戰中,日軍再次將部分280毫米榴彈炮部署於前線,轟擊俄軍陣地,取得了不俗的戰果,這也是日軍首次嘗到重炮支援的甜頭。而日俄戰爭結束後,該型榴彈炮依然被日軍重用,繼續充當岸防炮的角色。家底不怎麼殷實的日本人對重炮的使用更是精打細算,從日俄戰成上下來後,280毫米榴彈炮居然一直被日本人使用至二戰結束。期間日本歷次對外侵略活動,它幾乎都有參與。從1914年進攻德軍駐守的青島,到1937年淞滬會戰對中國軍隊陣地和民居的狂轟濫炸,再到所謂「本土決戰」期間意圖依託防禦工事困獸猶鬥,可以說,這型榴彈炮見證了舊日本肆意橫行時的嬌縱狂妄和無惡不作,更見證了軍國分子走向末路時的狼狽之態。

日本投降後,一名美軍軍官檢查部署於日本本土內的一門280毫米榴彈炮

說來有趣,曾經見識過280毫米榴彈炮威力的俄國人,在此後的歲月里居然還與這型火炮相遇。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原本在遠東撕地難解難分的日本與沙俄卻成了站在同一戰壕內的戰友。此時在東線面臨德軍壓力的沙俄軍隊,武器彈藥非常匱乏,無奈只得向曾經的敵人日本求助。一貫吝嗇的日本人此時卻慷慨地援助了俄國人一大批輕重武器,其中除了新研製的三八式步槍等一批輕武器外,就是這款曾經讓俄國人在旅順吃了大虧的280毫米榴彈炮。俄國人離開將其部署在東線前線。但不幸的是,這款在日本人手裡大顯神威的重器,卻沒有在俄國人手裡發揮出應有的功效。1914年末俄軍在東線被德軍打得一潰千里,坦能堡一戰俄軍損兵折將,被迫後撤。到了1915年,德軍攻入俄羅斯本土,西部重鎮格羅德諾陷落,原本部署於此的10多門280毫米榴彈炮成了德軍的囊中之物。

1915年被德軍俘獲的一門280毫米榴彈炮,其配件箱上還寫著日文字樣

amocity
amocity

  


故事到這裡還未結束,1945年蘇軍發起「八月風暴行動」,百萬大軍橫掃日寇占領下的東北。在掃清關東軍各個要塞據點時,蘇軍發現了總共17門280毫米榴彈炮。處心積慮的日本人將這些幾十年前的侵略利器運到當年的戰爭故地,妄圖重現當年在東北擊退沙俄軍隊的輝煌,卻只能歷史的笑柄。

1945年被蘇軍繳獲的日軍280毫米榴彈炮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