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它是人類最後蛋白來源,每年被吃一半還能複原,為何未成國民美食?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115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1年10月29日 09:00

【科學快訊】

  撰文 七君

  有這樣一種食物,它的蛋白質含量可達20%,超過牛肉。全世界這種食物的總重超過人類體重之和。即使每年吃掉一半,它們的數量也能在來年複原。這樣棒的食物,在19世紀就被人類發現了。可是直到現在,它還沒有成為主流。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被稱為人類最後的動物蛋白來源的磷蝦。

  磷蝦罐頭

  大多數人都在中學課本裏第一次認識磷蝦。磷蝦名字裏的「磷」來自於它們的發光技能。它們的頭部和身體中部都有發光器官,而且這些發光器官還能像探照燈一樣轉動。

  磷蝦包含許多物種,其中個頭最大的同時也是最著名的是南極磷蝦(Euphausia superba)。養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的食物就是它們,一只只只有小拇指那麼長的小東西。

  需要注意的是,南極磷蝦雖然是甲殼動物,但並不是「蝦」,因為它們和一般的蝦(真蝦)有很多不同點:南極磷蝦的鰓長在身體外部,而且南極磷蝦還能重新變回「小學生」。

  原來,南極磷蝦每隔20天左右就會脫殼一次,而新殼的大小取決於它們的肥瘦。總之新殼很合身,並不總是變大,和年齡無關,這是真蝦沒有的技能。

amocity
amocity

  


  更有趣的是,如果南極磷蝦因為挨餓而變瘦變小,成年磷蝦還會失去第二性征,重新成為「小朋友」。所以通過南極磷蝦蝦殼是沒有辦法判斷它們的歲數的。

  現在在測量磷蝦的確切年齡時,主要依據的是它們的眼睛大小和眼柄上的環數。南極磷蝦的眼睛會隨著年齡變大,而眼柄上的環就像年輪一樣會逐漸增加,逐漸蟹老板化。

  磷蝦的壽命平均是6年,目前觀察記錄到的最長壽的磷蝦可以活11年。這只11歲的老蝦叫 Alan,是澳大利亞南極局(Australian Antarctic Division)養大的。

  這樣的寶藏甲殼動物,早在1975年就被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稱為「人類最後的動物蛋白質來源。」

  你看,一只成熟的南極磷蝦雖然只有2克,可是它卻能吊打母親肉棒。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介紹,磷蝦的蛋白質含量在8%-20%之間(濕重),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而根據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一只南極磷蝦的蛋白質含量相當於5克牛肉。

  南極磷蝦也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生物之一。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指出,雖然沒人知道南極磷蝦的確切總量,不過一般估計在4.2億-6億噸之間。根據2018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研究,南極磷蝦的總重(生物質)超過了人類總重。

  我們甚至可以從太空中看到南極磷蝦。南極磷蝦喜歡群居,它們聚在一起時呈現出一種嬌羞的肉粉色,很像鯨的便便。

  更厲害的是,南極磷蝦相當堅強(賊能生孩子)。每年約有2.5億噸南極磷蝦,也就是一大半會被鯨、海豹、魚等非人掠食者吃掉。但是到了第二年,它們的數量又能恢複如初。

amocity
amocity

  


  這樣「可持續」而且營養豐富的食物,早在19世紀就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

  聯合國糧農組織介紹,就在鯨因為人類捕獵而數量驟減到無法被開發的時候,人類開始看重磷蝦這種戰略資源。

  20世紀60-70年代甚至出現了一個叫做磷蝦盈餘假說(krill surplus hypothesis)的思潮:因為吃磷蝦的鯨的數量減少了,所以磷蝦的供給端就出現了剩餘,人類可以跳過食物鏈上的「中間商」,直接到食物鏈的頭部去吃。因此在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率先開始研究和捕撈磷蝦。70年代,日本也開始跟進。

  我國很晚才進入磷蝦捕撈的小圈子。2009年開始,我國在南極捕撈南極磷蝦。雖然起步慢,但是咱們步子大。現在,挪威、中國和韓國是世界前三大南極磷蝦捕撈國。

  所以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營養豐富而數量龐大的南極磷蝦沒有變成國民食物呢?

  南極磷蝦無法成為辦公桌零食,主要和南極磷蝦本身的味道、它所含的一種「毒素」,還有它極短的保質期有關。

  聯合國糧農組織介紹,新鮮的南極磷蝦味道很沖,許多人無法接受,而做成幹品後則口感寡淡,而且有特殊的後味。

  此外,磷蝦是少數含氟量很高的食物,而它的氟化物主要藏在「蝦皮」裏。吃了太多氟化物,人和動物就可能會患上氟骨症(skeletal fluorosis),出現關節疼痛、四肢扭曲甚至癱瘓的症狀。因此帶殼磷蝦被認為不適合人類和家畜直接食用。

  實際上,磷蝦在捕撈後大多數都被脫殼制成了飼料或者磷蝦油。在國內某大型購物網站上,用「磷蝦」做關鍵詞只能搜到水產飼料,搜不到人吃的東西。

  被撈起來後,南極磷蝦還非常容易「自暴自棄」。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由於南極磷蝦富含各種消化酶(尤其是蛋白水解酶),在捕撈上船後,由於消化道破裂,磷蝦自己的肉很容易被自己的酶化掉。

amocity
amocity

  


  也就是說,捕撈船必須要將南極磷蝦現撈現「燒」,否則磷蝦就會很快消失。而這樣小的生物在被打撈出海時會相互擠壓,蝦汁被擠出,加速各種消化酶溢出「化肉」,因此加工處理磷蝦也成了一個難點。現在人類只能做到「船上分離加工」,沒有辦法像其他魚獲一樣拉到岸上再處理。

  磷蝦的即時加工處理問題也成了國家級的科研攻關項目。2010年,南極磷蝦的船上快速高效分離、船上快速加工技術的研發問題進入了我國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我國在2017年發布的漁業科技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也曾提出要「全面提高南極磷蝦日均捕撈與加工能力,提升我國磷蝦資源開發裝備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磷蝦產業鏈快速形成與規模化發展。」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磷蝦量大,但是它們很難撈,因為它們太小了,因此必須要用非常細密的網。這樣的網在水下必然會受到很大的阻力。

  所以說,具有磷蝦捕撈和處理技術的國家很少。根據南極海洋生物資源管理委員會,在過去的5年裏,只有8個成員國捕撈了南極磷蝦,其中捕撈量最大的是挪威,其次是韓國和中國。

  當然了,作為人類最後的動物蛋白來源,各國在開采這種資源時必須十分小心。

  目前從事磷蝦捕撈的國家都受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管轄,而各國只能在一個叫做48區的地方捕撈南極磷蝦,這個地方大概位於南極半島的北部,大西洋的西南方。

  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還設置了捕撈上限,將每年的捕撈總量限制在561萬噸以內,大概占南極磷蝦總量的1%。

  人類的實際捕撈量還沒有觸及這根紅線,但願這樣的事情永遠都不會發生。誰會希望最後的晚餐是食物鏈源頭的原生蛋白質呢?

  不僅要站在食物鏈頂端,還要吃到食物鏈底端,這就是蝦搞的人類。

  封面來源: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撩世界